山东省单县马楼乡中学2017—2018学年度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第二次模拟检测试卷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0411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8

1.综合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领导中国人民冲破重重难关,夺取了革命斗争和经济建设的一个又一个胜利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历史。下面的材料展示了中国共产党自成立后的一些重大事件。

材料二:***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际结合起来,领导党和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请回答:
(1)请你沿着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将材料一中事件按时间先后次序排序。
(2)材料一中③④⑤分别指的是哪些历史事件?
(3)取得①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②事件的重要影响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开创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是什么?请依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任务。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4年1月,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孙中山拟定的最重要的措施,是在黄埔建立一个训练军官的军事学校,进行标准化的军事训练和向学生灌输共同的革命思想。……北伐军向全世界发表声明,说明了北伐的爱国目的:从军阀手中解放中国,赢得在各国中的正当的平等地位。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 事变起因如此:二十六年七月六日夜间十时,日军一联队在卢沟桥附近以演习为名,突然声言一士兵失踪,意图进城搜索。当时宛平驻军……已窥知日军企图又在挑衅,对其要求严加拒绝……敌人见狡猾惯技已不生效,乃于七月七日凌晨五时向我宛平守军开始攻击。……事件便这样的扩大了。而中国人民抗战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也就这样揭开了。
——蒋星德《冯治安将军关于“七七”事变的回忆》
材料三 (卢沟桥事变后)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捐弃前嫌。在1936年处理西安事变时,中国共产党就力主和平解决。
材料四 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在某次战役中)八路军共作战1800余次,毙伤日军、伪军2万作人,拔掉据点2000多个,八路军也付出了伤亡1.7万余人的重大代价。淞沪战役中,守卫宝山的500名官兵与敌巷战肉搏,全部壮烈殉国。
——材料三、四摘编自《光明日报》:《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
材料五 廖承志认为:“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黄埔军校的办学方针。并指出北伐战争的目的。
(2)材料二中的“二十六年”指的是公元哪一年?“事变”指的是什么?据材料说出该“事变”的影响。
(3)材料四中的“某次战役”是指哪次战役?据材料三、四,指出抗日战争时期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引用材料中的原文回答)
(4)以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的成果或意义,说明材料五中的观点。
3.
中国近代史上,国民党和共产党是政治舞台上的两个重要角色,两党的关系影响着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历程,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近年来随着国共两党互信的加深,随着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随着两岸同胞交往的增多,可以乐观地预见一两党再次合作的希望。
请回答:
(1)近代史上国共两党关系呈现怎样的变化?
(2)国共两党两次合作的目标分别是什么?列举近代史上体现国共两党两次合作的事件各一件。
(3)台湾、大陆至今没统一是哪次战争留下的后遗症?此次战争中国共产党取胜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4)从以上问题的回答我们可以得出什么启示?

2.选择题(共16题)

4.
采用年代尺是我们归纳整理历史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下面是小丁在探究中国与某国关系发展简史时制作的年代尺,他探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中国和哪个国家的关系?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法国
5.
“南京是一座饱经沧桑的城市,是近代中国的缩影。……它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以下内容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①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②中华民国的建立
③侵华日军向中国政府递交投降书 ④国民党政权垮台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7.
“铁指轻扳第一枪,寒空响彻醒天狼。人间骀荡纷纷扰,自此工农有武装。”此诗所盛赞的第一枪是指
A.武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南昌起义
D.井冈山会师
8.
桥梁不但连接交通,有的还具有特定的历史意义。下列桥梁中,见证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艰辛的有
①赵州桥
②泸定桥
③卢沟桥
④武汉长江大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
2015 年 1 月 15 日《人民日报》刊文:“这次会议(召开后)党和红军立刻呈现全新的面貌,显示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四渡赤水,抢渡金沙和大渡河,挥师北上,到达陕北,取得长征的胜利。”这次会议使“党和红军立刻呈现全新的面貌”的原因是()
A.作出了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决定
B.初步实现了国共两党之间的第二次合作
C.***在党和红军中领导地位的确立
D.把***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10.
1936年12月13日的《解放日报》上发表了《张杨发表对时局宣言》的新闻报道(见下图)。该新闻报道的是(   )
A.七七事变爆发
B.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C.西安事变爆发
D.***赴重庆谈判
11.
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A.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B.七七事变——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
C.平型关大捷——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大捷
D.台儿庄战役——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12.
“一旦强虏寇边疆,慷慨悲歌上战场。”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组织发起的重大战役是()
①平型关大捷   ②台儿庄战役   ③百团大战 ④平津战役
A.①②③B.①③C.②③④D.②④
13.
抗战老兵张步风在回忆录中写到:“1940年秋天的三个多月时间里,我们在正太铁路附近,到底拔了多少电杆,拆毁了多少铁轨,拔掉了多少据点,现在都已经记不清了……”张老所回忆的历史事件是( )
A.卢沟桥之战B.平型关大捷
C.百团大战D.台儿庄战役
14.
我国将南京大屠杀惨案开始的日子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公祭日”是()
A.9月18日B.12月13日
C.9月3日D.9月9日
15.
“晚上十点半,板垣征四郎下令按动了爆炸柳条湖铁轨的按钮,中日延续了十四年的第二次战争从此爆发。”材料所指的是
A.鸦片战争B.七·七事变
C.甲午中日战争D.九·一八事变
16.关于电解NaCl水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17.
下列符合材料中“基本任务”的军事行动是
A.挺进大别山
B.发动辽沈战役
C.解放北平
D.解放南京
18.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19.

石窟艺术是佛教艺术的一种,随佛教传入我国,位于河南洛阳的石窟艺术宝库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