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近代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陷入深重苦难和极度屈辱的深渊。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来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动了中国,也震动了亚洲,对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指哪一战争?它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原来胜利就是一场掠夺。胜利者抢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
——(法国)维克多·雨果
(2)材料二反映的事件发生在哪一次侵华战争中?文中的“夏宫”指的是哪里?
材料三 1894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寿。为了给她过万寿节,从1892年开始,朝廷就开始组成以辅政大臣为首的60庆典组委会,全方位操办万寿大典。庆典费用主要来源:从军费中提用一百万两,从铁路经费中挪用二百万两。1894年—1895年,外敌入侵,前方战事吃紧,而慈禧却为自己的生日大肆挥霍。针对此事,有人在北京城门上写了一副对联:“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3) 材料三中的“割地求和”指的是清政府签订的什么不平等条约?
材料四

(4)材料四的图片反映的是哪场战争?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又产生了什么影响?
(5)八年级某班的同学在讨论“清政府为什么反抗外来侵略屡战屡败”这一问题时各抒己见,最后归纳为以下四点。你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 )
材料一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来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动了中国,也震动了亚洲,对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指哪一战争?它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原来胜利就是一场掠夺。胜利者抢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
——(法国)维克多·雨果
(2)材料二反映的事件发生在哪一次侵华战争中?文中的“夏宫”指的是哪里?
材料三 1894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寿。为了给她过万寿节,从1892年开始,朝廷就开始组成以辅政大臣为首的60庆典组委会,全方位操办万寿大典。庆典费用主要来源:从军费中提用一百万两,从铁路经费中挪用二百万两。1894年—1895年,外敌入侵,前方战事吃紧,而慈禧却为自己的生日大肆挥霍。针对此事,有人在北京城门上写了一副对联:“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3) 材料三中的“割地求和”指的是清政府签订的什么不平等条约?
材料四

(4)材料四的图片反映的是哪场战争?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又产生了什么影响?
(5)八年级某班的同学在讨论“清政府为什么反抗外来侵略屡战屡败”这一问题时各抒己见,最后归纳为以下四点。你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 )
A.清政府武器落后 | B.战备不足 | C.政府妥协退让 | D.封建制度腐朽 |
2.
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中国的近代化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之路的过程。这一过程由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请结合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等洋务运动官员认为,中国的典章制度远远超过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只有武器落后。因此,他们谋求富强之道,只是学习西方先进的制枪制炮技术,建立军事工业,建立近代化国防,而没有学习西方先进的社会制度和思想。而他们所谓“自强”“求富”的真实目的,只是维护日趋衰落的……。这是背离历史发展趋势的,注定了它必然失败的命运。
(1)根据材料一,指出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列举洋务运动中创办的当时规模最大的军事企业。
(2) 为了“学习西方先进的社会制度”,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分别掀起了什么救国运动?
材料二

(3)材料二图一中的两位人物为救亡图存发起了一场救国运动,该运动在社会上起了什么作用?(4)材料二图二中的人物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是什么?
(5)材料二图三中杂志的创办标志近代中国哪场思想解放运动的兴起?请写出这场运动提出的口号。
材料一 李鸿章等洋务运动官员认为,中国的典章制度远远超过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只有武器落后。因此,他们谋求富强之道,只是学习西方先进的制枪制炮技术,建立军事工业,建立近代化国防,而没有学习西方先进的社会制度和思想。而他们所谓“自强”“求富”的真实目的,只是维护日趋衰落的……。这是背离历史发展趋势的,注定了它必然失败的命运。
(1)根据材料一,指出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列举洋务运动中创办的当时规模最大的军事企业。
(2) 为了“学习西方先进的社会制度”,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分别掀起了什么救国运动?
材料二

(3)材料二图一中的两位人物为救亡图存发起了一场救国运动,该运动在社会上起了什么作用?(4)材料二图二中的人物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是什么?
(5)材料二图三中杂志的创办标志近代中国哪场思想解放运动的兴起?请写出这场运动提出的口号。
3.
2017年10月18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次会议的召开对鼓舞和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意义。回顾党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些人原来就是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为了正式组织共产党,约定到上海来开会的。7月底大会开幕了,到会的一共有13人。7月30号晚被租界巡捕发现后,被迫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继续举行。
——摘自《中国共产党历史口述实录》等
(1)根据材料,判断这次“大会”是指的是中共的哪一次会议?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什么历史意义?
材料二 ***说:“这个伟大的事件,以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英雄壮举,以党独立领导新型人民军队诞生的重要标志,载入中国革命史册。”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个伟大的事件”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材料三 江西民谣:“日头一出红又红,朱德来会***;两军会师力量大,革命一定会成功!”
(3)根据材料三指出“朱德来会***”发生在什么地方?中国共产党在此开辟革命根据地,开始哪一正确革命道路的探索?
材料四 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
(4)根据材料四中判断“战略转移”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战略转移”的胜利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材料一 这些人原来就是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为了正式组织共产党,约定到上海来开会的。7月底大会开幕了,到会的一共有13人。7月30号晚被租界巡捕发现后,被迫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继续举行。
——摘自《中国共产党历史口述实录》等
(1)根据材料,判断这次“大会”是指的是中共的哪一次会议?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什么历史意义?
材料二 ***说:“这个伟大的事件,以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英雄壮举,以党独立领导新型人民军队诞生的重要标志,载入中国革命史册。”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个伟大的事件”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材料三 江西民谣:“日头一出红又红,朱德来会***;两军会师力量大,革命一定会成功!”
(3)根据材料三指出“朱德来会***”发生在什么地方?中国共产党在此开辟革命根据地,开始哪一正确革命道路的探索?
材料四 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
(4)根据材料四中判断“战略转移”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战略转移”的胜利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4.
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之间的分分合合,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埔军校,全名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是近代中国闻名的一所军事学校,培养了许多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闻名的指挥官。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一至六期,原址设于中国大陆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是国民政府北伐统一中国的主要军力。
(1)黄埔军校的创建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结晶,哪位中共领导人在该校担任过政治部主任这一重要职务?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还取得了什么成就?
材料二:1937年7月8号,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号召“全中国人民、政府和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驱逐日寇出中国!”
(2)指出“日寇的新进攻”是指什么事件?哪一事件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指出这次国共合作取得的重大成就是什么?
材料三:这场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使全国的军事形势出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从此,解放军不仅在质上占了优势,而且数量上也占了优势,使解放军拥有了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为后面两大战役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3)材料三中解放东北全境的战役指哪场战役?
(4) 从国共两党分合的史实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材料一:黄埔军校,全名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是近代中国闻名的一所军事学校,培养了许多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闻名的指挥官。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一至六期,原址设于中国大陆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是国民政府北伐统一中国的主要军力。
(1)黄埔军校的创建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结晶,哪位中共领导人在该校担任过政治部主任这一重要职务?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还取得了什么成就?
材料二:1937年7月8号,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号召“全中国人民、政府和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驱逐日寇出中国!”
(2)指出“日寇的新进攻”是指什么事件?哪一事件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指出这次国共合作取得的重大成就是什么?
材料三:这场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使全国的军事形势出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从此,解放军不仅在质上占了优势,而且数量上也占了优势,使解放军拥有了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为后面两大战役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3)材料三中解放东北全境的战役指哪场战役?
(4) 从国共两党分合的史实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2.选择题- (共20题)
6.
美国副总统华莱士说:“左宗棠是近百年史上世界伟大人物之一,他将中国人的勇武精神展现给俄罗斯人,给整个世界。”他这样说的依据是( )
A. 创办福州船政局 B. 收复新疆 C. 在新疆设立行省 D. 收复台湾
A. 创办福州船政局 B. 收复新疆 C. 在新疆设立行省 D. 收复台湾
8.
2017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香港的回归不仅洗雪了中国百年国耻,更促进了香港的持续稳定、繁荣。香港问题的形成开始于( )
A.《南京条约》 | B.《瑷珲条约》 |
C.《北京条约》 | D.《辛丑条约》 |
10.
“中国人口约为4 亿5 千万,列强要求中国赔款4 亿5 千万两白银,用意是每个中国人都要向他们交纳1 两白银的‘罚金’,借此惩罚、侮辱所有的中国人。”该材料反映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11.
当代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它使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它”高举的旗帜应是
A.自强求富 |
B.民主科学 |
C.三民主义 |
D.实业救国 |
14.
学者徐中约曾写到:“它结束了长达两千余年的王朝时代,中国不再隶属于任何‘天子’或任何王朝,而归属于全体民众。”这里的“它”是指( )
A.洋务运动 | B.戊戌变法 | C.辛亥革命 | D.五四运动 |
15.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中,天安门是一个特殊的“见证者”在它见证的1919年5月4日的游行示威中,青年学生喊出的口号是( )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 B.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
C.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 D.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
16.
抗战胜利前夕,在党的一次重要会议上,***号召全党:“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困难,去争取胜利”。会议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该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 B.遵义会议 | C.中共七大 | D.中共十二大 |
19.
2017年1月,教育部下发重要文件《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将“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下列哪一事件应作为“十四年抗战”的开始
A. 九一八事变
B. 七七事变
C. 西安事变
D. 华北事变
A. 九一八事变
B. 七七事变
C. 西安事变
D. 华北事变
21.
彭德怀在自传中写到:“这次战役大大提高了华北人民群众敌后抗日的胜利信心,……提高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战军队的声威”。材料中的“这次战役”指的是()
A.台儿庄战役 |
B.威海卫之战 |
C.百团大战 |
D.黄海大战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