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检测八年级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0380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2/7

1.综合题(共3题)

1.
中国近代史,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在各方面逐步走向近代化的历史,又是中国各阶层探索适合中国国情革命之路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殊死的决斗”是指哪一场战争?“这样一个帝国被打垮”对帝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上述四幅图片各反应了中国近代探索史上的哪四次重大事件?请指出中国近代化历程所呈现的特点。
材料三: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这是中国革命的特征,这是中国经济基础的产物。
——周恩来在《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
(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国最终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走上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据材料指出,中国走上这条道路的决定性原因。
2.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因钓鱼岛主权之争,中日关系不时陷入低谷状态。某校八年级(2)班学生以“中日关系”为主题进行了探究性学习活动。
【巩固知识】
材料一:1894年7月,日本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对华战争……1888年至1894年,慈禧挪用海军军费修建颐和园……这些钱,如果用来购买定远这样的铁甲舰,可以买11艘……
(1)说出材料一反映的战争名称,并列举这场战争中的民族英雄和主要战役各一。
材料二: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蹂躏我国土……现在这个万恶的敌人已被中华民族打倒了。日本帝国主义对我中华民族独立生存的严重威胁已解除。半个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的奇耻大辱,现在报仇雪耻了。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场侵华战争?分别列举这场战争中国共两党抗击日军取得胜利的重要战役。
【提升能力】
(3)比较上述材料中提到的两次战争的结果,并分析产生不同结果的主要原因。
【读史明智】
材料三:中日友好,源远流长。但现在两国关系再现不和谐因素……中日之间现在的真正矛盾冲突,对于中日关系最致命的冲突,可能还不是历史认知问题,而是现实的领土争端。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影响当今中日关系的因素,谈谈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中日关系。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梁……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起!
——《松花江上》歌词
材料二在北京西郊外永定河上,横跨一座气势如虹的石桥,它就是卢沟桥……1937年7月7日,这里响起了抗击日本侵略的枪声,揭开了中华民族全国性抗战的序幕。
材料三中国人民经过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浴血奋战,并与世界反法西斯力量配合,在付出巨大的民族牺牲之后(总伤亡三千五百多万人,直接财产损失达一千亿美元……) 终于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完全胜利
(1)材料一表现了东北人民在1931年日本侵略者制造哪一事件后的悲痛与愤懑?
(2)列举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战役各一例。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谈谈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4)结合以上材料请你谈一谈,促使抗日战争器利的因素有那些?

2.判断题(共1题)

4.
清末民初文化教育有了很大的进步。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并加以改正。
(1)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京师同文馆。( )
改正:
(2)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 )
改正:
(3)19世纪70年代,《申报》在北京创刊。( )
改正:
(4)1897年文化印书馆在上海创办,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之一。( )
改正:

3.选择题(共10题)

5.
1895年对中国而言是动荡屈辱的一年,设想这一年你生活在台湾,你的爱国行动莫过于参加(   )
A.反荷兰侵略者B.反割台斗争C.革命派起义D.反清政府的斗争
6.
1901年清政府被迫与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辛丑条约》.该条约
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使中国的半殖民地程度加深了
C.使中国的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了
D.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7.
北洋军阀开始统治中国的标志是( )
A.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
B.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
C.1912年3月13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D.1912年4月1日孙中山宣布解职
8.
“他的伟大不只在领导中国人民促使社会向一个崭新的时代跃进,还在于在消灭帝制、缔造共和后仍为建设一个独立强盛、自由平等的中国而奋斗不息。”材料评论的人物是()
A.李鸿章B.孙中山
C.康有为D.***
9.
“有北京大学等十三校,学生三千余名,手持白旗,陆续到天安门前齐聚,议定列队游行。先至东交民巷西口,经使馆巡捕拦阻,遂至交通总长曹汝霖住宅,持砖乱掷,执木殴人,兵警拦阻,均置不理……经当场拿获滋事学生多名送交法庭讯办……”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公车上书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西安事变
10.
“从党的建立到抗日时期,中间有北伐战争和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我们经过了两次胜利,两次失败。北伐战争胜利了,但是到一九二七年,革命遭到了失败。土地革命战争曾经取得了很大的胜利,红军发展到二十万人,后来又遭到挫折。”材料中“遭到挫折”的历史事件是(  )
A.第一次反“围剿”B.第二次反“围剿”
C.第三次反“围剿”D.第五次反“围剿”
11.
下为近代某一战争的形势示意图,据此判断这一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甲午战争
C.北伐战争
D.人民解放战争
12.
费正清说:“这是一个大约12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暑假放假)里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湖上的一所游艇中继续讨论。”材料中所说的“会议”(  )
A.给思想紊乱的中共指明了方向
B.使得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C.成为中共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
D.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形成
13.
“我军队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材料中“打到外线去”开辟大别山根据地的主力部队是( )
A.东北解放军B.刘邓大军C.中原解放军D.华北解放军
14.
20世纪30年代初,一群东北作家流亡到内地,他们创作了一批描写东北遭到异族蹂躏的作品迅速流行。这批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A.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B.东北沦陷局部抗战
C.全国性的抗战爆发
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4.填空题(共3题)

15.
历史长河中的一些事件揭示着历史的走向,成为时代的标点,引人注目。
(1)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的是__________。
(2)成为中国共产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是___________。
(3)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的是__________。
16.
英雄人物在历史发展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1)面对刽子手, 仰天长笑:“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2)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派 等人组织抗日游击队,抵抗日本的侵略。
(3)1940年,八路军以 为总司令发动了百团大战,增强了人民的抗战信心。
(4)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提出“    ”的口号,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企业。
17.
远去歌声弥凝重,再唱经典更撼心。
(1)1931年“ ”事变之后,东北逐渐沦陷。《松花江上》表达了东北人民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情怀,是一首经典的抗战歌曲。
(2)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 传唱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成为不朽的民族战歌。
(3) 创作的《黄河大合唱》以气势磅礴的旋律和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办,鼓舞中华儿女奔赴前线,奋勇杀敌。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判断题:(1道)

    选择题:(10道)

    填空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