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2016届中考模拟历史试题(一)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00378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8/2/7

1.综合题(共4题)

1.
认真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义勇军进行曲》
(1)材料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开始于日本发动的哪一重大事件?“我们万众一心”,共同抗击日本侵略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请举出两例中国人民用血肉筑长城的典型战例。
(3)在今天的和平年代,每当我们唱响这首歌曲时,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2.
中美关系正常化40多年来,起起伏伏,可谓风雨兼程,但总的来说是朝着健康方向发展的,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中美关系正常化开始于何时?在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哪一问题举足轻重?
(2)除中美关系外,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事业还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请列举两例。
(3)你认为当今中美关系顺利,稳定发展的前提是什么?
3.
14—17世纪被称为“人被发现”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人被发现”和“世界被发现”分别指什么事件?
(2)请列举两个事件各自的代表人物?(各举一例)
(3)简要回答“世界被发现”的历史影响。
4.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一位历史学家在谈到20世纪初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材料二这是次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战后,大片的楼房倒塌,整个城市已是瓦砾一片,人们已经很难找到一块没有遭到炮弹轰击的土地,人马尸体随处可见。
(1)材料一中的“火药桶”是指什么地区?“火星”是指什么事件?
(2)材料二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是哪次战役?这次战役被称为“绞肉机”说明了什么?
(3)战争给人类留下许多警示,请你把最深的感受写出来。

2.选择题(共12题)

5.
在中国近代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把香港岛和台湾割让给列强的条约分别是
A.《南京条约》《辛丑条约》
B.《瑷珲条约》《北京条约》
C.《南京条约》《马关条约》
D.《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6.
甲午中日战争与抗日战争的结果是:前者败,后者胜,其主要原因在于
A.是否得到了国际支援
B.政府在战争中是否发挥了重要作用
C.是否实现了全民族的抗战
D.是否做到了抗战到底
7.
张兴同学要为中国近代化历程开设一个专题,他选择的内容不正确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改革开放
8.
下列历史事件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都有关的是
①组织北伐战争
②发动武昌起义
③建立黄埔军校
④发动南昌起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9.
***思想与邓小平理论这两大理论成果形成的最重要的相同点是
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坚持走群众路线
C.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D.坚持改革开放
10.
在战争中,兵法认为“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战争的最高境界,下列战役中符合此条件的是
A.百团大战
B.辽沈战役
C.渡江战役
D.平津战役
11.
以下对应关系搭配不当的是
A.《共同纲领》的制定——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B.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C.土地改革——农民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
D.抗美援朝战争——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
12.
在庆祝我国建国10周年阅兵仪式中不可能出现的兵种是
A.海军
B.陆军
C.空军
D.第二炮兵
13.
文艺复兴运动中“兴”的内涵是指
A.封建文化的兴起
B.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
C.基督教文化的兴起
D.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14.
印度反英民族大起义的导火线是
A.莱克星顿的枪声
B.涂油子弹事件
C.光荣革命
D.雾月政变
15.
李亚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历史知识竞赛,根据下图提示框的信息,她应选择的答案是
A.莎士比亚
B.列夫·托尔斯泰
C.伏尔泰
D.牛顿
16.
假如你生活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你在生活中不可能享受到的是
A.
B.
C.
D.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