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历史,又是一部探索史、抗争史,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逼迫下,坠入近代的屈辱、彷徨与困惑,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最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如今我们在社会主义探索中已经走上了一条国富民强的道路。
(1)探究一:民族伤痛
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标志是什么?哪一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探究一:民族伤痛
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壮烈牺牲的民族英雄是谁?
(3)探究二:不懈探索
洋务运动中前期的口号是什么?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4)探究三:英勇抗争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请写出抗日战争中,取得抗战以来重大胜利战役的领导人是谁?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晟大规模战役是什么?
(5)探究六:感悟历史
从国弱民辱到国富民强,你对中国的伟大巨变有何感想?
(1)探究一:民族伤痛
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标志是什么?哪一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探究一:民族伤痛
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壮烈牺牲的民族英雄是谁?
(3)探究二:不懈探索
洋务运动中前期的口号是什么?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4)探究三:英勇抗争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请写出抗日战争中,取得抗战以来重大胜利战役的领导人是谁?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晟大规模战役是什么?
(5)探究六:感悟历史
从国弱民辱到国富民强,你对中国的伟大巨变有何感想?
2.
(题文)(抗争篇:识人类良知)
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
(揭穿谎言)
材料一:日本右翼势力宣称:“在支那事变(指1937~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发展的过程中,日军……并没有掠夺领土的性质。最重要的是,日本方面并没有掠夺领土的意图。”
材料二:日本右翼势力胡说:“南京大屠杀是20世纪最大的谎言”。
(誓死抗战)
材料三: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四:1940年5月,张自忠在宜城壮烈牺牲。张自忠牺牲前给将士们写下了鼓舞士气的抗战家书:“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守住良知)
材料五:外交部长王毅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加害者越不忘加害于人的责任,受害者才越有可能平复曾经受到的伤害。……70年前日本输掉了战争,70年后日本不应再输掉良知。”
(1)结合有关史实,批驳材料一、材料二中日本右翼分子的谎言。
(2)七七事变爆发前,中国民众是怎样抵抗日本侵略的?材料三中提及的“民族凝聚力”在政治上主要表现是什么?
(3)张自忠的抗战家书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4)你认为日本怎样做才不输掉良知?
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
(揭穿谎言)
材料一:日本右翼势力宣称:“在支那事变(指1937~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发展的过程中,日军……并没有掠夺领土的性质。最重要的是,日本方面并没有掠夺领土的意图。”
材料二:日本右翼势力胡说:“南京大屠杀是20世纪最大的谎言”。
(誓死抗战)
材料三: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四:1940年5月,张自忠在宜城壮烈牺牲。张自忠牺牲前给将士们写下了鼓舞士气的抗战家书:“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守住良知)
材料五:外交部长王毅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加害者越不忘加害于人的责任,受害者才越有可能平复曾经受到的伤害。……70年前日本输掉了战争,70年后日本不应再输掉良知。”
(1)结合有关史实,批驳材料一、材料二中日本右翼分子的谎言。
(2)七七事变爆发前,中国民众是怎样抵抗日本侵略的?材料三中提及的“民族凝聚力”在政治上主要表现是什么?
(3)张自忠的抗战家书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4)你认为日本怎样做才不输掉良知?
2.选择题- (共40题)
3.
假设你给日本小朋友写封信,告诉他们日本人在中国犯下的罪行,应列举下列哪些史实
①1894年发动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并在旅顺屠杀中国人民
②1931年占领东北三省,并掠夺丰富的资源
③1937年制造南京大屠杀,6个星期杀害中国军民30多万
④1900年加入八国联军,在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①1894年发动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并在旅顺屠杀中国人民
②1931年占领东北三省,并掠夺丰富的资源
③1937年制造南京大屠杀,6个星期杀害中国军民30多万
④1900年加入八国联军,在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A.①②③ |
B.①② |
C.①②③④ |
D.②③ |
4.
南京是近代中国历史的缩影。下列史实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有
①中国近代第一不平等条约
②洋务派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
③中华民国成立
④日本法西斯制造大屠杀惨案
⑤蒋家王朝覆灭
①中国近代第一不平等条约
②洋务派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
③中华民国成立
④日本法西斯制造大屠杀惨案
⑤蒋家王朝覆灭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⑤ | C.②③④⑤ | D.①②③⑤ |
6.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在这场正义战争中,促成国共合作抗日局面,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历史事件是
A. 渡江战役
B. 西安事变
C. 五四运动
A. 渡江战役
B. 西安事变
C. 五四运动
10.
抗日战争的胜利极大地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使民族自信心大大增强。这主要是由于抗战胜利()
①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②使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③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④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⑤台湾终于回归祖国
①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②使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③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④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⑤台湾终于回归祖国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⑤ |
C.②③④⑤ | D.①③④⑤ |
11.
“我们正处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转变关头,……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地在血泊和瓦砾中奋争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新时代。”史学家张萌麟在这里写的“新时代”是指
A.鸦片战争 | B.全面内战 |
C.抗日战争 | D.全面侵华战争 |
12.
有一段参观留言是这样写的:“我以无可言状的悲怆追忆那段血腥的风雨,我以颤抖的手掌抚摸那30万亡灵的冤魂,我以赤子之心刻下这段民族的伤痛。我祈求,我期望,古老民族的觉醒,精神的觉醒。”据你判断,这段留言应该在:( )
A.台儿庄战役纪念馆 |
B.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
C.山东抗日战争纪念馆 |
D.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 |
14.
近年来随着国共两党互信的加深,随着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随着两岸同胞交往的增多,可以乐观地预见两党再次合作的希望。历史上体现国共合作的事件有( )
①黄埔军校的创建 ②北伐战争 ③南昌起义 ④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①黄埔军校的创建 ②北伐战争 ③南昌起义 ④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④ | D.①②④ |
16.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从局部抗战开始到最后取得胜利经历了14年的时间。在此期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它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A.东北抗日义勇军的建立 |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
C.卢沟桥事变 | D.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 |
17.
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二者的相同点有( )
①中国共产党都作出了积极努力
②***都直接参与其中
③都初步出现了有利于中华民族的结果
④都为国共进一步合作奠定了基础
①中国共产党都作出了积极努力
②***都直接参与其中
③都初步出现了有利于中华民族的结果
④都为国共进一步合作奠定了基础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18.
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中华民族奋起反抗,创造了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的奇迹。”这“奇迹”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长征的胜利,红军成为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
B.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提出和平解决的方针 |
C.中共七大的召开,全党在组织上空前团结 |
D.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全民族抗战 |
19.
下列关于“九一八”事变与“七七”事变相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事变后中国政府进行了积极抵抗 |
B.日本推行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 |
C.中国内部不统一给日本提供了可乘之机 |
D.日本蓄意制造 |
20.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有一段誓词:“为了民族,为了国家,为了同胞,为了子孙,血战到底!”诗词反映的情景应出现在下列哪一历史时期:
A.国共十年内战时期 | B.抗日战争时期 |
C.文化大革命时期 | D.改革开放时期 |
22.
《太行山上》、《血战台儿庄》、《狼牙山五壮士》等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再现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斗争历程。这些影片取材的背景是( )
A.北伐战争时期 | B.十年内战时期 |
C.抗日战争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
24.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草案。下列与这一公祭日的设立不相关的是( )
A.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 |
B.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仇恨 |
C.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 |
D.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
25.
“这里本是黄土高原上一片贫瘠的土地,自从红军长征来到这里,它就由一个默默无闻的地名逐渐成为决定中国命运的思想制高点。”“它”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机关所在地
A.上海 | B.北京 | C.延安 | D.瑞金 |
29.
下列关于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评述不恰当的是
A.是中国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伟大胜利 |
B.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
C.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
D.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
37.
中国共产党经过二十多年革命探索后,提出“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最早提出这个政治主张是在 ( )
A.中共一大 | B.中共七大 | C.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 D.十一届三中全会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4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