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沉沦、抗争、奋斗与崛起,不断追逐同一个梦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示意图,首先完成相应的填空。
A、 B 、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当时外商企业垄断民用工业,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同时给军事企业提供资金、燃料。
——摘自《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2)根据材料二,指出洋务运动创办民用工业的目的和民用工业的特点。
材料三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本,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 梁启超《变法通议》
(3)材料三中,梁启超认为变法成败关键是什么?
材料四 1840年到1949年的中国历史经历了“沉沦”、“谷底”、“上升”三个阶段。在1840年——1901年期间,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沉沦”;1901年——1920年期间,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变现为“谷底”,即黑暗和黎明的交错期,是为上升积聚力量的时期;1921年以后,中国历史发展主要趋势据变现为“上升”了,可以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4)根据所学,结合材料四,中国从开始“沉沦”到完全沉沦到“谷底”的标志性事件各是什么?为什么这么说?
(5)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这段历史的感悟。
材料一

(1)根据示意图,首先完成相应的填空。
A、 B 、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当时外商企业垄断民用工业,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同时给军事企业提供资金、燃料。
——摘自《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2)根据材料二,指出洋务运动创办民用工业的目的和民用工业的特点。
材料三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本,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 梁启超《变法通议》
(3)材料三中,梁启超认为变法成败关键是什么?
材料四 1840年到1949年的中国历史经历了“沉沦”、“谷底”、“上升”三个阶段。在1840年——1901年期间,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沉沦”;1901年——1920年期间,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变现为“谷底”,即黑暗和黎明的交错期,是为上升积聚力量的时期;1921年以后,中国历史发展主要趋势据变现为“上升”了,可以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4)根据所学,结合材料四,中国从开始“沉沦”到完全沉沦到“谷底”的标志性事件各是什么?为什么这么说?
(5)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这段历史的感悟。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漫画《玩弄于股掌之上》创作于1919年2月

(1919年1月巴黎和会召开)
材料二: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等口号。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示意图

材料四:13名代表,五十多位党员,星星之火,终成燎原;90年艰苦辉煌,60余年国运昌隆,气壮山河,声震寰宇!90年前,中国共产党为黑暗的中国点起了一盏明灯,照亮了漫漫革命之路;90年后,《建党伟业》追本溯源,去寻找和讲述光明源头的故事。
——《建党伟业》中的特殊数字解读
问题:(1)材料一漫画中“穿和服的人”和“坐在这位身着和服的人身上的人”分别指的是日本、中国北洋政府,联系巴黎和会对华决定,简析漫画反映的主要史实。
(2)材料二中的“口号”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
(3)材料二、三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何关系?
(4)材料四中的“数字”:从“13”名代表、五十多位党员。到今天8900多万中共党员,这一数据的变化给我们什么启示?
材料一:漫画《玩弄于股掌之上》创作于1919年2月

(1919年1月巴黎和会召开)
材料二: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等口号。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示意图

材料四:13名代表,五十多位党员,星星之火,终成燎原;90年艰苦辉煌,60余年国运昌隆,气壮山河,声震寰宇!90年前,中国共产党为黑暗的中国点起了一盏明灯,照亮了漫漫革命之路;90年后,《建党伟业》追本溯源,去寻找和讲述光明源头的故事。
——《建党伟业》中的特殊数字解读
问题:(1)材料一漫画中“穿和服的人”和“坐在这位身着和服的人身上的人”分别指的是日本、中国北洋政府,联系巴黎和会对华决定,简析漫画反映的主要史实。
(2)材料二中的“口号”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
(3)材料二、三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何关系?
(4)材料四中的“数字”:从“13”名代表、五十多位党员。到今天8900多万中共党员,这一数据的变化给我们什么启示?
3.
下图是小明在某一主题图文结合的探究学习中搜集的图片资料,请你也参与这次探究学习活动:

请回答:
(1)图片A、B、C反映了什么战争(或事件)及产生了怎样的结果?
(2)从图片A、B、C可以看出国共两党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从中获得的启迪是什么?
(3)通过以上图片和问题的解决,你知道小明探究学习的主题是什么吗?

请回答:
(1)图片A、B、C反映了什么战争(或事件)及产生了怎样的结果?
(2)从图片A、B、C可以看出国共两党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从中获得的启迪是什么?
(3)通过以上图片和问题的解决,你知道小明探究学习的主题是什么吗?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悲愤歌声,便很快就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在世界上每一个角落,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无论他是哪一个民族的中国人,都会有人唱它。
——郑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

(1)据材料一,指出民族团结在抗战时期呈现的新特点。《义勇军进行曲》的曲作者是谁?
材料二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岗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呈英豪。端起了长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2)材料二是哪首抗日歌曲?其曲作者是谁?
(3)材料一、二两首歌曲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
材料三:下面是两位网友关于《义勇军进行曲》的讨论,

(4)你能对网友若寒在21∶59∶28时的说法做一下具体说明吗?你怎么看待网友夜之诳语在22∶01∶30时所持的观点?
材料一 《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悲愤歌声,便很快就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在世界上每一个角落,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无论他是哪一个民族的中国人,都会有人唱它。
——郑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

(1)据材料一,指出民族团结在抗战时期呈现的新特点。《义勇军进行曲》的曲作者是谁?
材料二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岗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呈英豪。端起了长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2)材料二是哪首抗日歌曲?其曲作者是谁?
(3)材料一、二两首歌曲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
材料三:下面是两位网友关于《义勇军进行曲》的讨论,

(4)你能对网友若寒在21∶59∶28时的说法做一下具体说明吗?你怎么看待网友夜之诳语在22∶01∶30时所持的观点?
2.选择题- (共23题)
5.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在下列人物身上能体现这种民族精神的是( )
①林则徐 ②道光帝 ③左宗棠 ④邓世昌
①林则徐 ②道光帝 ③左宗棠 ④邓世昌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7.
1915年袁世凯称帝心切,为了得到日本的支持,接受了《二十一条》中的绝大部分内容,其中没有接受的一条是
A.承认日本在山东所享有的一切权力 |
B.延长日本这.租借旅顺.大连及南满铁路.安奉铁路是期限为99年 |
C.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 |
D.中国政府须聘用日本人为政治.军事.财政顾问,中国警政及军械厂由中日合办 |
11.
王莉同学在南京旅游,看到南京市新街口广场上矗立着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铜像。导游告诉她孙中山先生受世人敬仰,其历史贡献有( )
①建立中国同盟会 ②提出三民主义 ③亲自发动武昌起义
④成立中华民国
①建立中国同盟会 ②提出三民主义 ③亲自发动武昌起义
④成立中华民国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12.
下列关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中国,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国的社会性质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
B.中国开始走上自由民主的道路 |
C.中国的社会性质是资产阶级共和国 |
D.中国依然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 |
15.
我们今天的许多节日都与近现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关,其中与“青年节”、“建军节”有直接关系的两个事件分别是
A. 五四运动南昌起义
B. 南昌起义中共一大
C. 中共一大秋收起义
D. 秋收起义五四运动
A. 五四运动南昌起义
B. 南昌起义中共一大
C. 中共一大秋收起义
D. 秋收起义五四运动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2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