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南京,是中国历史文化的名城,它亲眼见证了近代中国的兴衰荣辱。分析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年8月的一天,清政府的代表被迫来到停泊在南京江面英国军舰的上,在一份对中国及不平等的文件上,无奈的签下名字。中国近代百年的屈辱从此开始。
(1)材料一中的“对中国及不平等的文件”指的是近代史上哪个不平等条约?它的签订与列强哪次侵华战争有关?
材料二 “…….. 日寇疯狂大屠杀,男女老幼亦不分。尸恒满地,血流成河,枉死三十余万人。哀鸿遍野憾天地,血雨腥风日月昏……..”
(2)材料二反映了日军的哪一暴行?该事件发生于何年?
材料三 钟山风雨其仓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概而慷。
(3)这首诗反映的是人民解放战争中的哪次战役?这次战役解放了哪座城市?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材料一 这年8月的一天,清政府的代表被迫来到停泊在南京江面英国军舰的上,在一份对中国及不平等的文件上,无奈的签下名字。中国近代百年的屈辱从此开始。
(1)材料一中的“对中国及不平等的文件”指的是近代史上哪个不平等条约?它的签订与列强哪次侵华战争有关?
材料二 “…….. 日寇疯狂大屠杀,男女老幼亦不分。尸恒满地,血流成河,枉死三十余万人。哀鸿遍野憾天地,血雨腥风日月昏……..”
(2)材料二反映了日军的哪一暴行?该事件发生于何年?
材料三 钟山风雨其仓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概而慷。
(3)这首诗反映的是人民解放战争中的哪次战役?这次战役解放了哪座城市?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2.
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充满了坎坷,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将下列字母代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①属于洋务运动时期的是___________②属于戊戌变法时期的是_____________
③属于辛亥革命时期的是___________④属于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是___________
(2)所谓近代化,既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主要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请你继续绘制完成四次运动的思想主张变化示意图。
(1)将下列字母代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A.同盟会 | B.江南制造总局 | C.新青年(青年杂志) | D.康有为 |
③属于辛亥革命时期的是___________④属于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是___________
(2)所谓近代化,既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主要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请你继续绘制完成四次运动的思想主张变化示意图。
(1)请你继续绘制四次运动的思想主张变化示意图 | |||||||
|
3.
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是政治舞台上的两个重要角色,两党关系的演变,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和革命的前途命运。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国民革命军军歌》
材料二:1936年10月21日,蒋介石对张、杨(张学良和杨虎城)进行训话,要分清敌人的远近,事情的缓紧,不“安内”,而青年抗日,便是是非不明
——《中国民族抗日全史》
材料三:在抗日战争时期,面对侵略和灾难,中国民族不怕牺牲,前仆后继,民族之魂在血雨腥风中重塑。
(1)根据材料一,为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国共两党合作发动了________。
(2)1936年为了蒋介石由“安内”转向“攘外”张学良、杨虎城采取了什么行动?
(3)请写出国民党正面战场和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的各一著名战例。
(4)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在美国支持下,阴谋发动内战,但是时机还不成熟,便玩弄和谈阴谋,这一和平谈判指的是________,国共双方签订了________。但是协议墨迹未干,蒋介石便悍然发动了内战。
(5)国共两党分分合合20余载,你能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材料一: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国民革命军军歌》
材料二:1936年10月21日,蒋介石对张、杨(张学良和杨虎城)进行训话,要分清敌人的远近,事情的缓紧,不“安内”,而青年抗日,便是是非不明
——《中国民族抗日全史》
材料三:在抗日战争时期,面对侵略和灾难,中国民族不怕牺牲,前仆后继,民族之魂在血雨腥风中重塑。
(1)根据材料一,为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国共两党合作发动了________。
(2)1936年为了蒋介石由“安内”转向“攘外”张学良、杨虎城采取了什么行动?
(3)请写出国民党正面战场和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的各一著名战例。
(4)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在美国支持下,阴谋发动内战,但是时机还不成熟,便玩弄和谈阴谋,这一和平谈判指的是________,国共双方签订了________。但是协议墨迹未干,蒋介石便悍然发动了内战。
(5)国共两党分分合合20余载,你能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2.选择题- (共15题)
6.
《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太后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从一个侧面表明( )
A.赔款数目庞大 |
B.割让大量领土 |
C.清政府注重发展友好外交关系 |
D.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
9.
沈从文曾让儿子读胡适的诗《希望》》“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儿子没看完便说:“这种诗像小孩写的!”沈从文说:“那时候能写这种小孩子东西已经很了不得。没人提倡这些,你就读不到那么多新书,我也不会写小说。”这个故事与新文化运动内容联系最紧密的是()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
B.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
C.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
D.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
10.
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骨干力量,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事件是()
A.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
B.红军长征的胜利 |
C.遵义会议确立了***的正确领导 |
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建立 |
13.
下列选项不属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决议内容的是( )
A.大会决定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
B.大会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
C.大会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
D.大会确立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
14.
据统计,在解放战争的头三年,晋冀鲁豫解放区参军农民达148万,山东解放区有96万农民参军,700万民工随军支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解放区实行了土地改革 |
B.晋冀鲁豫解放区农民痛恨国民党 |
C.广大农民获得了土地、房屋等 |
D.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
16.
2017年1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明确要求凡有“八年抗战”字样,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十四年抗战”历史开始于下列哪一事件()
A.九一八事变 | B.七七事变 | C.甲午战争 | D.台儿庄大捷 |
17.
《黄河大合唱》以黄河为象征,歌颂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展现了中国人民英勇的抗日斗争,塑造了伟大的民族形象,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这首歌曲的曲作者是( )。
A.聂耳 | B.田汉 | C.*** | D.冼星海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