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5题)
1.
上海见证了近代中国一百多年的沧桑巨变。下图是一组关于上海历史变迁的宣传海报,请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海是近代最早开放的城市之一,请据此自选一副图片补充在图4的位置。
(2)上海还见证了近代大众传媒事业的发展。我们可以选择上面哪一幅图片加以证明?如果想做进一步的完善,可以在图4的位置补充哪一项内容?
(3)图2反映了上海和近代的哪一场运动息息相关?
(4)缺少题干问题内容,建议补充:图3反映的历史事件与上海有何关系?此事件在中国近代史的地位是什么?

(1)上海是近代最早开放的城市之一,请据此自选一副图片补充在图4的位置。
(2)上海还见证了近代大众传媒事业的发展。我们可以选择上面哪一幅图片加以证明?如果想做进一步的完善,可以在图4的位置补充哪一项内容?
(3)图2反映了上海和近代的哪一场运动息息相关?
(4)缺少题干问题内容,建议补充:图3反映的历史事件与上海有何关系?此事件在中国近代史的地位是什么?
2.
(4)图3反映的历史事件与上海有何关系?此事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是什么?22.***诗词是一部中国近现代革命和建设的宏伟史诗,反映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光辉历程。阅读***诗词,回答问题。
材料一: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西江月》
材料二: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
材料三: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根据材料一,说出这是***领导的哪次起义。这次起义后,他开创了怎样的革命道路?
(2)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在红军长征中,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哪次会议?它在党的历史上有怎样的地位?
(3)材料三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哪次战役?“天翻地覆”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一: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西江月》
材料二: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
材料三: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根据材料一,说出这是***领导的哪次起义。这次起义后,他开创了怎样的革命道路?
(2)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在红军长征中,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哪次会议?它在党的历史上有怎样的地位?
(3)材料三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哪次战役?“天翻地覆”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3.
近代百年,风云变幻,国共两党各显风流,书写了那个时代最厚重的历史篇章。
【兄弟齐心】共图伟业,力挽狂澜!
(1)哪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国共两党合作以推翻北洋军阀、统一全国为目标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国共两党同仇敌忾,在哪一战争中取得了中国近代史上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同室操戈】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2)20世纪40年代末期,国共两党之间发生的战争是什么?这次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决战是什么战役?
【制胜之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陈毅曾说过: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这句话说明了中国共产党能够战胜国民党的原因之一是什么?
(4)通过以上对国共关系的探究,你能获得什么感悟?
【兄弟齐心】共图伟业,力挽狂澜!
(1)哪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国共两党合作以推翻北洋军阀、统一全国为目标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国共两党同仇敌忾,在哪一战争中取得了中国近代史上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同室操戈】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2)20世纪40年代末期,国共两党之间发生的战争是什么?这次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决战是什么战役?
【制胜之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陈毅曾说过: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这句话说明了中国共产党能够战胜国民党的原因之一是什么?
(4)通过以上对国共关系的探究,你能获得什么感悟?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共某次重要会议闭幕词:“我们开了一个很好的大会。我们做了三件事:第一,决定了党的路线。第二,通过了新的党章。第三,选举了党的领导机关---中央委员会。”
(1)指出材料中这一重要会议的名称。
(2)这次会议制定的党的政治路线是什么?
(3)大会新党章明确规定中国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4)这次大会的召开有什么历史意义?
材料:中共某次重要会议闭幕词:“我们开了一个很好的大会。我们做了三件事:第一,决定了党的路线。第二,通过了新的党章。第三,选举了党的领导机关---中央委员会。”
(1)指出材料中这一重要会议的名称。
(2)这次会议制定的党的政治路线是什么?
(3)大会新党章明确规定中国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4)这次大会的召开有什么历史意义?
5.
读图回答问题。

(1)读图回答;这是中国的哪一个历史时期?面对日军的大屠杀,国民政府应对的具体实例有哪些?中国共产党应对的具体实例有哪些?

(环球时报)联合国总部正在召开《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审议大会,日本提出在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70周年之际,希望全球领导人访问核爆炸受害地。
(2)材料二说明日本政府是什么态度?请你给日本政府提一个建议.
(3)针对材料一、材料二,作为中学生你有何感想?
材料一:

(1)读图回答;这是中国的哪一个历史时期?面对日军的大屠杀,国民政府应对的具体实例有哪些?中国共产党应对的具体实例有哪些?
材料二:

(环球时报)联合国总部正在召开《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审议大会,日本提出在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70周年之际,希望全球领导人访问核爆炸受害地。
(2)材料二说明日本政府是什么态度?请你给日本政府提一个建议.
(3)针对材料一、材料二,作为中学生你有何感想?
2.选择题- (共20题)
6.
有人形象的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能够反映这种说法的两个历史片段是( )
①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
②日本在南京制造大屠杀
③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
④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①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
②日本在南京制造大屠杀
③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
④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④ | D.②③ |
7.
小明暑假去北京旅游,参观了圆明园遗址,导游说北京在近代曾经两次遭到外国列强的入侵和劫掠,大量珍贵文物至今流失海外。你知道是哪两次吗?( )
A.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C.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 |
D.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8.
“自鸦片战争爆发以来,中国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自强求富梦”——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
B.“变法强国梦”——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加速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
C.“民主共和梦”——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实现中国历史第一次巨变 |
D.“民主科学梦”——促进了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思想大解放 |
9.
1911年10月15日,法国报刊刊载了一篇关于中国的新闻报道。题目是《中国的革命,崛起的国家》,其中图片有剃头店铺、起义者和武昌风光鸟瞰等。报道中的“中国革命”指的是
A.戊戌变法 | B.辛亥革命 |
C.北伐战争 | D.解放战争 |
10.随着各种非人为因素的灾难空降,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注重对房屋等固定资产投保。固定资产售价看涨的走势成为该行业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不考虑其他因素,图中能正确反映这种变动关系的是( )
11.
为了弘扬长征精神,某校学生编排课本剧《红军不怕远征难》。下列哪个不能入选剧本
A.长征磨练了中国共产党的意志,锻炼了共产党的基干力量 |
B.红军强渡金沙江,爬雪山、过草地,挥师北上 |
C.叶挺独立团攻克汀泗桥、贺胜桥后,直逼武昌城 |
D.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
12.
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用28年的斗争历程证明了这一重要结论。下面属于这一历程的历史事件是
A.五四运动 | B.南昌起义 | C.台儿庄战役 | D.北伐战争 |
13.
在特定的历史阶段,脍炙人口的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巨大的政治感染力,具有明显的时代气息。下列口号、标语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②打倒列强,除军阀
③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④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②打倒列强,除军阀
③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④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A.①②③④ | B.③②①④ |
C.③②④① | D.④①③② |
14.
李大钊认为:“在半殖民地的中国,农民占人口的90%以上。当我们估计革命力量时,我们必须强调农民是一个重要部分。”下面把这一认识付诸实践的是
A.中共“一大”的召开 | B.黄埔军校的创办 |
C.南昌起义的发动 | D.井冈山根据地的开辟 |
15.
“1935年1月的一次会议上,一向发言很少准备提纲的***这次却破例了。他不仅说明军事失利问题的原因在于进攻时的冒险主义,防御时的保守主义,突围时的逃跑主义,而且阐述了中国革命的战略问题。”以下说法与这次会议相关的是()
A.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
B.确立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
C.确立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
D.***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
16.
1945年8月,***应邀冒险去重庆谈判的原因是
A.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 |
B.深入虎穴获取敌人的信息,为主力决战做准备 |
C.直接组织、领导国统区的反内战运动 |
D.联合蒋介石,共同抗击日本,完成中国统一大业 |
17.
2017年1月,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下发文件要求在教材中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下列历史事件中,标志中华民族“十四年抗战”开始的是
A.九.一八事变 | B.七七事变 | C.台儿庄战役 | D.百团大战 |
19.
历史谱写着歌曲,歌曲凝聚着历史。1938年,田汉为庆祝某一战役的胜利写道:“将士的喊声,震动了南部山东,榴弹掷处血光红,敌人如鼠我如龙。”这一战役是
A.贺胜桥战役 | B.平型关大捷 | C.台儿庄战役 | D.百团大战 |
20.
1945年8月,《新华日报》的一篇社论中写道:“八年间的死亡流徙,苦难艰辛,在今天获得了报酬了……接受了他们的无条件投降。”材料中的“这一天”是
A.8月5日 |
B.8月10日 |
C.8月12日 |
D.8月15日 |
21.
在中国革命史的历史长卷中不难找到一座大山的名字,它呈西北东南走向,绵延千里,直插入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带,它就是大别山。大山无言,却在1947年见证了
A.解放战争的打响 | B.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 |
C.战略决战的开始 | D.人民解放军彻底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 |
22.
四位同学在登录了“血铸中华,民族魂”网站后,分别在留言栏写下如下内容,其中不符合正确的历史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是( )
A.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
B.仇恨可以忘记,悲伤不能忘怀 |
C.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 |
D.让所有日本人血债血偿 |
23.
《黄河大合唱》完成于1939年,以黄河为背景,控诉了敌人的残暴和人民所遭受的灾难,勾勒出一幅幅英勇抗敌的壮丽图景。下列作品主题与此最一致的是
A.《狂人日记》 | B.《北伐军歌》 | C.《义勇军进行曲》 | D.《九方皋》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5道)
选择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