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老河口市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00323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2/10

1.综合题(共6题)

1.
【屈辱与抗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通过英国而为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材料二:在这场战争中,中国被一个刚刚兴起的岛国打败,彻底暴露了中国外强中干的腐朽本质,各列强胆子也就壮起来了,准备对中国进行一次更大的瓜分。
——摘编自顾明义的《中国近代外交史略》
请回答:
⑴清王朝“与外界完全隔绝”的状态被打破,开始于英国发动的哪场战争?
⑵材料二中,中国被一个岛国打败指的是哪次战争?该战争后签订的条约中,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危害最大的是哪一条款?
材料三:“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一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压制我,众汉人,拱手降洋……”
——陈天华《猛回头》
⑶材料三中所描写的现象和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有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条约中的哪一条款充分说明清政府已完全变成“洋人的守土长官”?
⑷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请写出一个19 世纪末反抗外来侵略的事例。
⑸近代中国的百年屈辱史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2.
【近代化探索】
材料一:中国近代初期的民众没有吸取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    
——摘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一中的“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相关的重大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的主要局限性是什么?
材料二:变法之本,在于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康有为上光绪帝书
⑵为实现材料二中的主张,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的运动名称是什么?这场运动的性质是什么?该运动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材料三: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⑶依据材料三,请指出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3.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
材料一:从诞生于上海到在北京执掌全国政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走了整整28年。期间,中国共产党先后经历了‘日出东方、‘星火燎原’、‘生死攸关’、‘灯塔指引’、‘进京赶考’五个关键阶段。”   
——《在历史关节点上》
⑴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是什么?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写出“星火燎原”、“生死攸关”分别指什么事件?
⑵国共第一次合作后,为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开展了哪一重大军事斗争?
材料二:(长征)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役,也不是胜利,这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长征终于为***和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在本世纪没有哪一个事件如此地触发世界的想象,如此深刻地影响着未来。”
——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
⑶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⑷为什么说长征“终于为***和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
4.
19世纪60-70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确立起来。
材料一  19世纪60—7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从欧洲向世界范围扩展。一些国家为了摆脱统治危机和解决内部矛盾,适应工业革命发展的需要,掀起了一场国家体制改革和革命的狂潮,相继出现了……美国内战和日本明治维新等重大历史事件。
——北师大《历史》九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19世纪六七十年代,日、美发生重大社会变革的共同时代背景是什么?
材料二从1863年1月1日起,叛乱诸州的奴隶一律获得人身自由,允许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联邦的军队。(2)写出这一材料的名称并分析这一法律文件的颁布对当时的形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在通往进步的大道上,却横卧着一个守旧衰老的政府。应该如何是好呢?保存(旧)政府的话,文明是绝对进不来的……如果试图阻止文明的入侵,日本国独立也不能保证,因为世界文明的喧闹不允许一个东洋孤岛在此独睡。
——福泽谕吉《脱亚论》

(3)材料三反映了19世纪60年代日本政府所面临的困境,日本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结合图片内容,试列举两例日本政府将“世界文明”引入“东洋孤岛”的措施?
(4)发生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社会变革还有哪一重大事件?
(5)结合以上材料及中国国情,分析这一时期的革命和改革,给中国发展所提供的经验是什么?
5.
【恐惧到来的应变】
材料一:罗斯福在他的第三任总统就职演说 (1941年1月20日)中说:八年前,当这个共和国的生命似乎由命中注定的恐惧而停止时,我们已经证明这不是真的,我们曾处于恐惧之中----但是我们采取了行动。我们迅速、大胆、果断地采取了行动.
⑴材料一中,八年前的“恐惧”指的是什么?为克服“恐惧”,罗斯福迅速、大胆、果断地采取了什么行动?这一行动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⑵与传统资本主义政策相比,罗斯福行动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⑶面对材料一中“八年前"的“恐惧",德国采取了什么应对方式?
⑷罗斯福在其第三个总统任期开始时看到美国面临的“恐惧”是什么?
6.
【战争与国际关系】
材料一:20世纪上半期,人类社会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世界造成了重大损失……
——《世界近代史》
(1)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每一签字国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是经济的。……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联合国家宣言》
⑵《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有何标志性意义?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联合国家宣言》签署前后,26个签字国对“三国同盟成员国“的作战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三:巴黎和会上法国要求最大限度地削弱自己的宿敌和对手德国,重建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权,因此除了要求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外,还要索取尽可能多的战争赔款。
——《世界近代史》
材料四: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
——雨果
⑶结合材料四的内容,到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一个高一级的整体”是哪个组织?综合材料三、四,请你归纳出二战后西欧国家之间关系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材料五:亨利•基辛格曾注意到:“21世纪的国际体系……将至少包括六个主要的强大力量——美国、欧洲、中国、日本、俄国,也许还有印度。“……使得它们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影响力。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⑷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依据材料五,结合这一主题,写出应如何正确处理大国关系。

2.选择题(共7题)

7.
近代史上,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我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美国
8.
辛亥革命是矗立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座不朽的丰碑。这里“丰碑”的含义是指
A.揭开了新民主义革命的序幕B.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实现了完全的民族独立D.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9.
“外争主权,内惩国贼”是下列哪一事件期间提出的口号
A.辛亥革命B.五四运动C.中共二大D.太平天国运动
10.
打破世界各地相对隔绝状态,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的事件是()
A.新航路的开辟B.文艺复兴兴起
C.工业革命完成D.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11.
在17、18世纪,英国、美国、法国出现了一些新生事物,例如“君主立宪制、总统、共和政体”等。这表明三个国家都(  )
A.推翻了外国的殖民统治B.确立了议会制约王权的政体
C.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D.确立了共和制政体
12.
一战前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是
A.轴心国与同盟国B.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C.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D.北半球国家和南半球国家
13.
决定成立联合国的会议是
A.巴黎和会B.华盛顿会议C.雅尔塔会议D.联合国大会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6道)

    选择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