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0年,日本爆发经济危机,社会动荡,政局不稳;福泽裕吉(明治维新政治家)力主“进行东洋侵略(注:侵略朝鲜、中国),使国内人心转而外”。
(1)据材料一,指出甲午战争前夕日本的社会状况,并概述“国内人心转而外”的含义。
(4)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内部原因?
材料一 1890年,日本爆发经济危机,社会动荡,政局不稳;福泽裕吉(明治维新政治家)力主“进行东洋侵略(注:侵略朝鲜、中国),使国内人心转而外”。
(1)据材料一,指出甲午战争前夕日本的社会状况,并概述“国内人心转而外”的含义。
材料二 表格(甲午中日黄海海战双方舰队力量对比)
项目 | 参战舰数 | 装甲情况 | 总排水量(吨) | 平均航速(海里/时) | 鱼雷发射管数 | 火炮总数 | 鱼雷艇数 |
中国 | 12 | 12 | 34466 | 15.34 | 27 | 195 | 2 |
日本 | 12 | 12 | 10840 | 10.33 | 36 | 268 | 0 |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舰队在哪些方面与日本舰队存在差距?
材料三 李鸿章为避战保船,令北洋舰队退守威海卫港,日军趁机得到黄海制海权……l895年初,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清政府无心再战,派李鸿章前往日本议和。
(3)创建北洋舰队的相关历史事件是什么?黄海大战中壮烈牺牲的致远舰管带是谁?(4)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内部原因?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6月5日,(上海)罢市开始,至十二时,华租各界大小商店,已无一开门者。所余者,仅外入所设之洋行也……各华商店门前,皆贴有白纸,上书“罢市请命、商学一致”等字。工人也自发行动起来,日商内外棉第三、第四、第五纱厂一律停工,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工人一律罢工.
(1)此段材料反映出五四运动得到了哪些阶层人民的支持?
(2)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3)假如你是五四运动时期间的一名爱同学生,上街进行爱国宣传。请你拟写一幅标语,要求语言生动,富有号召力。
6月5日,(上海)罢市开始,至十二时,华租各界大小商店,已无一开门者。所余者,仅外入所设之洋行也……各华商店门前,皆贴有白纸,上书“罢市请命、商学一致”等字。工人也自发行动起来,日商内外棉第三、第四、第五纱厂一律停工,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工人一律罢工.
(1)此段材料反映出五四运动得到了哪些阶层人民的支持?
(2)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3)假如你是五四运动时期间的一名爱同学生,上街进行爱国宣传。请你拟写一幅标语,要求语言生动,富有号召力。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能言。
一一流传在东北地区的民谣
材料二 2005年的日本教科书对卢沟桥事变做出这样的叙述:1937年7月7日夜,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第二天一早,便于中国国民党军队之问进入战斗状态。事件本身不过是一个小摩擦,虽然人们希望就地解决,但是中国国民党与日本方面的冲突事件不断发生,解决变得困难起来。
(1)“困难十四年”开始、结束的时间以及标志各是什么?据材料二,可以看出日本教科书认为卢沟桥事变是由哪一方引起的?
(2)依据史实回答,日本是怎样制造“卢沟桥事变”的?
(3)日本教科书对卢沟桥事变的不实叙述,反映了日本对侵华战争持什么态度?
材料一 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能言。
一一流传在东北地区的民谣
材料二 2005年的日本教科书对卢沟桥事变做出这样的叙述:1937年7月7日夜,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第二天一早,便于中国国民党军队之问进入战斗状态。事件本身不过是一个小摩擦,虽然人们希望就地解决,但是中国国民党与日本方面的冲突事件不断发生,解决变得困难起来。
(1)“困难十四年”开始、结束的时间以及标志各是什么?据材料二,可以看出日本教科书认为卢沟桥事变是由哪一方引起的?
(2)依据史实回答,日本是怎样制造“卢沟桥事变”的?
(3)日本教科书对卢沟桥事变的不实叙述,反映了日本对侵华战争持什么态度?
4.
阅读下列材料:

(1)仔细观察材料一中的组图,图中的人物主要反映了近代社会生活哪些方面发生的变化?
(2)材料二中,民国时期社会习俗称呼方面发生了怎样的改变?这一变化体现了资产阶级的什么思想观念?
(3)请你说出近代社会习俗的一些其他变化的一个例子?并且找到除材料二以外其他的变化原因?(4)当今社会,一些中学生将自己的头发染成黄色、红色或其他颜色,他们认为这属于个性张扬,与世界接轨,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
材料一:随着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被打破,近代文明传入中国,猛烈冲击着中国古老的传统,悄然改变着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下面组图的变化:

材料二:清朝官场“大人”、“老爷”的称呼是封建等级制度的反映。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政府的各个部门仍沿用着前清官场的旧称呼,孙中山认为“查前清官厅视官等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殊为共和政体之玷”。他下令革除这些恶称,一律改称职务。在民间普通称呼中改用的“先生”、“君”是中国固有的称呼,只表示对人的尊敬,没有等级之差,人人可用。从此,这些称呼很快就在社会交往中流行起来。
请回答:(1)仔细观察材料一中的组图,图中的人物主要反映了近代社会生活哪些方面发生的变化?
(2)材料二中,民国时期社会习俗称呼方面发生了怎样的改变?这一变化体现了资产阶级的什么思想观念?
(3)请你说出近代社会习俗的一些其他变化的一个例子?并且找到除材料二以外其他的变化原因?(4)当今社会,一些中学生将自己的头发染成黄色、红色或其他颜色,他们认为这属于个性张扬,与世界接轨,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
2.连线题- (共1题)
5.
将下列事件性质的序号填写在对应事件前的括号内。
( )辛亥革命 a.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 )戊戌变法 b.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 )义和国运动 c.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我国运动
( )五四运动 d.资产阶级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
( )新文化运动 e.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 )辛亥革命 a.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 )戊戌变法 b.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 )义和国运动 c.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我国运动
( )五四运动 d.资产阶级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
( )新文化运动 e.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3.选择题- (共20题)
7.
“一百七十多年前,我们开始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醒来。先败于英,后败于日。百姓愈加民不聊生,耻感深深刺痛中国士人。保国!保种!由洋务而君宪,由立宪而革命。从器物到制度再至文化,激愤者不惜彻底打倒‘孔家店’,决绝地将自己的文明连根拔起。”对上述解读错误的是
A.“从迷梦中醒来”指的是被迫打开闭关锁国的大门 |
B.“先败于英,后败于日”分别指的是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 |
C.“从器物到制度再至文化”,这反映了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过程 |
D.“彻底打倒‘孔家店’”指的是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绝对否定 |
8.
下列条约与内容配对正确的是( )
A.《天津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 |
B.《南京条约》——赔偿英国2亿两白银 |
C.《虎门条约》——英国从中获取领事裁判权 |
D.《辛丑条约》一一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
10.
1860年10月9日美国《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说:“最近这两天发生在那里(指圆明园)的景象却是用任何笔杆子都无法恰当描述的……”这则报道反映了()
A. 八国联军侵华的相关史实
B. 签订《马关条约》的史实
C.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史实
D. 签订《辛丑条约》的史实
A. 八国联军侵华的相关史实
B. 签订《马关条约》的史实
C.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史实
D. 签订《辛丑条约》的史实
16.
八年级(1)班全体同学在历史课上展开了关于***等中央领导人主动撤离延安的讨论,下面是同学们发表的一些观点,你认为不恰当的是( )
A.敌强我弱,避实就虚是正确选择 |
B.不能与敌人硬拼,人存地存,人失地失 |
C.这说明中央领导人充分吸取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教训 |
D.撤离延安是为了保证中央领导人的安全 |
18.
201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设立了如下两个纪念日。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9月3日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12月13日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①铭记睢利,勿忘牺牲和耻辱。以史为鉴,自强自立②我们要以希特勒为榜样,走民族复仇之路③告诉世界:必须维护和平、正义、良知,促进共同发展和时代进步④要通过国家立法的形式,把抗战的正义性、对死难英烈的纪念和缅怀永久性地固定下来。
9月3日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12月13日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①铭记睢利,勿忘牺牲和耻辱。以史为鉴,自强自立②我们要以希特勒为榜样,走民族复仇之路③告诉世界:必须维护和平、正义、良知,促进共同发展和时代进步④要通过国家立法的形式,把抗战的正义性、对死难英烈的纪念和缅怀永久性地固定下来。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
19.
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曾在山西白云观抽签,得一“下下签”,他叹息败局已定。不久,***也恰巧来到白云观,,为了助兴也抽了一签,得“上上签”。此事后来蒋介石知道了,说:“天意”。***却说:“民意”。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天意”注定了蒋介石必然会矢败 |
B.***因为抽得了“上上签”所以最终取得了胜利 |
C.蒋介石夸大了失败的偶然性,未看到失败的根本原因 |
D.该事件后美国放弃了扶蒋反共的政策 |
20.
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中华民族奋起反抗,创造了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的奇迹。”这“奇迹”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长征的胜利,红军成为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
B.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提出和平解决的方针 |
C.中共七大的召开,全党在组织上空前团结 |
D.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全民族抗战 |
21.
1936年李宗仁发表了《焦土抗战论》,表示“用大刀阔斧来答复侵略者,表现中华民族自存自立之伟大能力与精神。”李宗仁抗战志向与决心在下列哪次战斗中得到体现( )
A.血染卢沟桥 | B.平型关大捷 | C.血战台儿庄 | D.百团大战 |
22.
张謇放弃高官厚禄,回家创办实业,但他的工厂最终被吞并。下列对此事的评价,正确的是( )
A.张謇舍本逐末,他的失败毫不足惜 |
B.张謇为一介书生,不懂市场,失败必然 |
C.“实业救国”的口号被实践证明是不能救中国的 |
D.在多重压榨之下,中国民族工业创业艰难 |
23.
电视台拍摄了一部反映辛亥革命后人们社会生活的电视剧,以下镜头不正确的是( )
A.人们在家中读报纸 | B.人们见面就叩首,口中称着“大人”、“老爷” |
C.剧中人物穿着中山装、西服、新式旗袍 | D.男主角上街被剪掉了辫子 |
24.
近代以来,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A.1909年张某坐火车行驶在中国人自己设计修筑的铁路上 |
B.1910年,李某赴京参加科举考试 |
C.1911年,王某通过《申报》获得了武昌起义的消息 |
D.1912年,赵某穿着中山装参加了一个重要宴会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连线题:(1道)
选择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