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2.
探究题
从生活中寻找“历史”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按照下列提示,感受“工业文明与低碳生活”。
步骤一:走进历史
(1)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发明各是什么?它们分别将人类带入了什么新时代?
步骤二:回归生活
(2)提倡低碳生活,可以从点滴做起,比如少乘汽车,改骑自行车或步行。请问汽车的发明者是谁?
(3)增强环保意识,积极参加环保活动也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做到的,比如积极响应“地球一小时”活动。请问电灯的发明者是谁?
步骤三:学会反思
(4)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1893年美国纽约争得了世博会主办权。这与他们抓住了第一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机会不无关系。2010年我国也成功地举办了上海世博会。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发?
(5)工业文明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但是同时也造成了环境的破坏。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从生活中寻找“历史”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按照下列提示,感受“工业文明与低碳生活”。
步骤一:走进历史
(1)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发明各是什么?它们分别将人类带入了什么新时代?
步骤二:回归生活
(2)提倡低碳生活,可以从点滴做起,比如少乘汽车,改骑自行车或步行。请问汽车的发明者是谁?
(3)增强环保意识,积极参加环保活动也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做到的,比如积极响应“地球一小时”活动。请问电灯的发明者是谁?
步骤三:学会反思
(4)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1893年美国纽约争得了世博会主办权。这与他们抓住了第一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机会不无关系。2010年我国也成功地举办了上海世博会。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发?
(5)工业文明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但是同时也造成了环境的破坏。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
——明治元勋大久保利通
材料二 在改革前,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说:“与其等待农奴自下而上地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地解放农奴。”在审定改革方案时,他又说:“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
材料三 农民在改革中分到的土地,按1861年的市价计算,仅值6.5亿卢布,但到1905年,农民共交付了20亿卢布。因此,列宁说:“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1)依据材料一概括大久保利通的观点。在明治维新的措施中,哪一条体现了该观点?
(2)材料二反映了俄国历史上的哪次改革?此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3)列宁为什么说“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4)结合材料二、三,说明这次改革在俄国历史上的影响。
材料一 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
——明治元勋大久保利通
材料二 在改革前,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说:“与其等待农奴自下而上地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地解放农奴。”在审定改革方案时,他又说:“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
材料三 农民在改革中分到的土地,按1861年的市价计算,仅值6.5亿卢布,但到1905年,农民共交付了20亿卢布。因此,列宁说:“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1)依据材料一概括大久保利通的观点。在明治维新的措施中,哪一条体现了该观点?
(2)材料二反映了俄国历史上的哪次改革?此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3)列宁为什么说“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4)结合材料二、三,说明这次改革在俄国历史上的影响。
4.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全世界的世界大战,由于主要战场在欧洲,故又称为“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请探究下列问题:
(1)请你帮助马小虎同学完成下面的知识卡片

[揭穿谎言]
材料一 8月4日,德国政府声称:“战争会迅速结束……”在运送德军的火车上涂写着“去巴黎吃早饭……”的字句。法国的运兵车上也涂有藐视对方的字句和“在圣诞节回家”的口号。新招募的法国士兵高唱《马赛曲》,兴高采烈地从火车站出发,“枪尖上插着鲜花”,脸上露着微笑,似乎把这次军事行动当做“从巴黎到柏林令人振奋的旅行”。
(2)用一战的有关史实戳穿材料一中“战争会迅速结束”以及战争是“令人振奋的旅行”谎言。
[战争审判]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接受审判的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
(3)材料二中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评价是否正确?为什么?
(1)请你帮助马小虎同学完成下面的知识卡片

[揭穿谎言]
材料一 8月4日,德国政府声称:“战争会迅速结束……”在运送德军的火车上涂写着“去巴黎吃早饭……”的字句。法国的运兵车上也涂有藐视对方的字句和“在圣诞节回家”的口号。新招募的法国士兵高唱《马赛曲》,兴高采烈地从火车站出发,“枪尖上插着鲜花”,脸上露着微笑,似乎把这次军事行动当做“从巴黎到柏林令人振奋的旅行”。
(2)用一战的有关史实戳穿材料一中“战争会迅速结束”以及战争是“令人振奋的旅行”谎言。
[战争审判]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接受审判的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
(3)材料二中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评价是否正确?为什么?
2.选择题- (共18题)
6.
下列关于明治维新戊戌变法共同点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 |
B.都因封建势力顽固阻挠而失败 |
C.都在文化教育方面采取了重要措施 |
D.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
11.
俗话说:“历史一条线,地理一张图。”历史的时序性是学好历史的基础。下列历史文献按时序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人权宣言》
②《权利法案》
③《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④《共产党宣言》
①《人权宣言》
②《权利法案》
③《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④《共产党宣言》
A.①②③④ |
B.②①④③ |
C.①③④② |
D.④②①③ |
14.
历史影视作品是对历史进行的艺术加工,但必须尊重历史事实。下列有关美国南北战争的影视情节与历史史实不相符的是
A.1861年“南部联盟”率先挑起内战 | B.战争结果是北方取得胜利 |
C.林肯在战争结束前夕遭刺杀身亡 | D.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
16.
19世纪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曾经有过这样一句名言:“在国际关系中,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一战中哪一国家的举动最符合这一名言( )
A.意大利 | B.法国 | C.英国 | D.美国 |
17.
一战中的凡尔登战役,德法双方投入近200万兵力,共伤亡70多万人,属于典型的消耗战,历史书上称之为“凡尔登绞肉机”。把凡尔登战役称为“绞肉机”主要是用以形容
A.武器的先进性 | B.进攻的快速性 | C.战争的残酷性 | D.范围的广泛性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