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五四运动从形式上看是一场由北京学生引发的反帝运动,但从社会发展的层面来看,它的影响既波及中国思想文化、政治发展方向等方面,亦对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年五四运动大事记(部分)
——摘编自彭明《五四运动炙》
材料二 五四时期提倡新生活成为当时进步青年的主张。当时妇女的面貌(服饰、发型等)变化较大,提倡个性解放主张男女平等和妇女参政。新式知识分子对传统家庭进行了批判,家庭婚姻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
——“五四”运动研究综述
材料三 “五四”运动是“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存在与力量的突出证明,如果还有什么地方的人对中国人爱国主义的力量和普及程度抱怀疑态度,那么这种证明就是深切而且令人信服的教训”。“(五四)新文化运动为中国未来的希望打下了最为坚实的基础。”
——杜威《中国人的国家情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的进程具有哪些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爱国民众积极参与五四运动的直接原因。
(2)材料二反映的是五四运动哪一方面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是新文化运动中哪些思想直接影响的结果?
(3)材料三所说的“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具体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五四运动“为中国未来的希望”打下了哪些“最为坚实的基础”?
材料一 1919年五四运动大事记(部分)
时间 | 大事 |
五月五、六日 | 北京总商会为学生被捕一事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以实力赞助学生。 |
五月七日 | 上海举行国民大会。天津、南京等城市群众也先后集会声援北京学生。 |
五月二十日 | 北京、武汉等地商界议决抵制日货办法。 |
六月五日 | 上海工人开始罢工,要求释放学生,罢免曹、章、陆。各地工人纷纷响应。 |
——摘编自彭明《五四运动炙》
材料二 五四时期提倡新生活成为当时进步青年的主张。当时妇女的面貌(服饰、发型等)变化较大,提倡个性解放主张男女平等和妇女参政。新式知识分子对传统家庭进行了批判,家庭婚姻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
——“五四”运动研究综述
材料三 “五四”运动是“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存在与力量的突出证明,如果还有什么地方的人对中国人爱国主义的力量和普及程度抱怀疑态度,那么这种证明就是深切而且令人信服的教训”。“(五四)新文化运动为中国未来的希望打下了最为坚实的基础。”
——杜威《中国人的国家情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的进程具有哪些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爱国民众积极参与五四运动的直接原因。
(2)材料二反映的是五四运动哪一方面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是新文化运动中哪些思想直接影响的结果?
(3)材料三所说的“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具体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五四运动“为中国未来的希望”打下了哪些“最为坚实的基础”?
2.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中华民族的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请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根据在教材中要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教育部要求对各级各类教材进行修改,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要求全面落实。请你们对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进行全面排查,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并视实际情况修改与此相关的内容,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函(2017)1号”函件
材料二:七七事变后,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全民族的抗战开始了。经过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克服了重重困难,付出了巨大牺牲,终于同美、英、苏等反法西斯同盟国一道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摘自中华书局版《中国历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的要求,写出“十四年抗战”的起止年份。
(2)根据材料二,指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写出在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进行改编后的名称是什么?写出在敌后战场人民战争中因地制宜采取的战法。
(3)根据材料二,写出你对中国人民能够取得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军民在抗战过程中表现出了哪些优秀品质?
材料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根据在教材中要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教育部要求对各级各类教材进行修改,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要求全面落实。请你们对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进行全面排查,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并视实际情况修改与此相关的内容,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函(2017)1号”函件
材料二:七七事变后,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全民族的抗战开始了。经过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克服了重重困难,付出了巨大牺牲,终于同美、英、苏等反法西斯同盟国一道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摘自中华书局版《中国历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的要求,写出“十四年抗战”的起止年份。
(2)根据材料二,指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写出在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进行改编后的名称是什么?写出在敌后战场人民战争中因地制宜采取的战法。
(3)根据材料二,写出你对中国人民能够取得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军民在抗战过程中表现出了哪些优秀品质?
2.选择题- (共27题)
4.
下图的漫画发表在1858年10月2日的英国《笨拙》周刊上,标题为“John Leech”。一位大腹便便的清朝官员,身着朝服,双膝跪地,张开了大嘴:面前站着的一位矮小绅士正在把一卷条约( TREATY)向他口中塞去。下列内容符合漫画中的条约(TREATY)的是


A.割九龙司地方一区 |
B.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 |
C.外国商船、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
D.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
5.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载;“他们于1855年4月第三次攻取武汉,并席卷湖北和江西,将曾国藩困在江西境内。……整个长江流域都落入了革命军之手,命运真是太照顾他们了。但就在他们胜利的巅峰,沉重的打击从其内部出现,革命运动被削弱到无可复元的地步”。这场运动
A.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 | B.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
C.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 D.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
7.
“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它分作两次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政体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是革命”。孙中山这段话强调的是
A.驱逐满人 | B.汉人掌权 | C.建立民国 | D.平均地权 |
8.
“第十一条 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第三十条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第四十五条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上述条款出自
A.![]() | B.![]() |
C.![]() | D.![]() |
11.
蔡元培、陈独秀和胡适三人年有长幼,生肖都属兔,因此被后人形象地称作新文化运动中的“三只兔子”.下列有关他们在新文化运动中的活动,叙述正确的是( )
A.陈独秀1915年在北京创办了《青年杂志》 |
B.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发起了新文化运动 |
C.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 |
D.陈独秀和胡适都在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
12.
沈从文曾让儿子读胡适的诗《希望》》“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儿子没看完便说:“这种诗像小孩写的!”沈从文说:“那时候能写这种小孩子东西已经很了不得。没人提倡这些,你就读不到那么多新书,我也不会写小说。”这个故事与新文化运动内容联系最紧密的是()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
B.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
C.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
D.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
13.
陈独秀在1923年指出:“党在第一次代表大会时还没有纲领,甚至没有规章,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第二次代表大会时就脚踏实地了,有了规章,找到了与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指中共二大
A.确定了党的中心任务 |
B.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 |
C.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 |
D.决定了与国民党合作 |
15.
在近现代的中国,口号、标语往往是时代的表征。下列口号或标语出现在五四时期的是
A.“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 B.“外争国权”“拒绝和约签字” |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万岁” | D.“打倒列强,除军阀” |
16.
下图为中国近代某一战争的形势示意图,关于这次战争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B.国共两党进行合作,形成民族统一战线是前提条件 |
C.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统一了全国 |
D.讨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 |
17.
“从党的建立到抗日时期,中间有北伐战争和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我们经过了两次胜利,两次失败。北伐战争胜利了,但是到一九二七年,革命遭到了失败。土地革命战争曾经取得了很大的胜利,红军发展到二十万人,后来又遭到挫折。”材料中“遭到挫折”的历史事件是( )
A.第一次反“围剿” | B.第二次反“围剿” |
C.第三次反“围剿” | D.第五次反“围剿” |
18.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这是一个大约12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召开的,因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上的一条游船中继续讨论。”费正清所说的会议( )
A.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 B.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 |
C.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 D.确立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
19.
刘伯承元帅在《回顾长征》中写道:“_______以后,我军一反以前的情况,好像忽然获得了新的生命,迂回曲折,穿插于敌人之间,以为我向东却又向西……弄得敌人扑朔迷离,处处挨打,疲于奔命。”横线处应填写的最恰当的历史事件是( )
A.长征开始 | B.渡过湘江 | C.遵义会议 | D.突破四道封锁线 |
20.
1937年2月,国民党召开五届三中全会,讨论对中共及对日政策。确定了停止内战,并与中国共产党重新合作的方针。直接促成这一政策产生的事件是
A.红军长征胜利会师 |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
C.蒋介石清理内部反对势力 | D.国民政府西迁 |
21.
李宗仁曾说:“我们是保国卫民与侵略者作殊死战的哀兵,我们在士气上己享有‘兵哀者胜’的心理条件。加之我们在指挥上对本军量力而用,上下一心……才有辉煌战果。”文中“战果”指的是
A.武汉会战 | B.长沙会战 | C.台儿庄战役 | D.松山战役 |
23.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揭开解放战争进攻序幕的是
A.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指挥中原野战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
B.1947年5月,华东野战军在盂良崮全歼国民党王牌整编第七十四师 |
C.1947年3-8月,西北野战军取得青化砭、沙家店战役胜利 |
D.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进行四平保卫战 |
26.
1937年8月日本出版的国防教育的读本《学校教练必携》,其中附有《北大营(注:位于沈阳)附近战斗经过要图》(下图)图中标有“北大营附近战斗兵力:日本军参加兵力约六百名,支那军兵力八千至一万”等字样。该资料可用于佐证日本蓄谋制造了


A.济南惨案 | B.九一八事变 | C.华北事变 | D.卢沟桥事变 |
29.
某导演筹拍电视连续剧《1908年北京故事》,剧本中有以下场景,你认为其中明显的历史错误有几处?
①几个来京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正在找客栈住宿 ②何先生到东交民巷看望父母
③王先生在街上遇到两个京师大学堂的学生 ④朋友相见多行握手、鞠躬礼
⑤清军到处搜捕革命党人,见到剪了辫子的就重点盘查
①几个来京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正在找客栈住宿 ②何先生到东交民巷看望父母
③王先生在街上遇到两个京师大学堂的学生 ④朋友相见多行握手、鞠躬礼
⑤清军到处搜捕革命党人,见到剪了辫子的就重点盘查
A.两处 | B.三处 | C.四处 | D.五处 |
3.单选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7道)
单选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