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中国近代历史是伴随着血与火,侵略与反侵略进行的。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人克服了这些困难,逼近镇江城的时候,才充分认识到:驻兵旗兵虽然不通兵法,可是决不缺勇敢和锐气。这些驻防旗兵总共只有一千五百人,但却殊死奋战,直到最后一人。……如果这些侵略者到处都遭到同样的抵抗,他们绝对到不了南京。
——恩格斯:《英人对华的新远征》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材料一反映的历史现象发生在哪一事件中?
(2)恩格斯在这里高度赞扬了“驻防旗兵”的什么精神?他认为中国军队所进行的抵抗具有什么性质?
材料二: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通过英国而为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封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必然要解体一样。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3)“与外界完全隔绝”的状态主要是由中国皇帝所实行的哪一政策造成的?此政策带来怎样的后果?这种状态又是怎样被打破的?
(4)结合当时的世界发展形势,说明马克思这句话中的“新鲜空气”比喻的是什么?“隔绝状态”被打破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一:英国人克服了这些困难,逼近镇江城的时候,才充分认识到:驻兵旗兵虽然不通兵法,可是决不缺勇敢和锐气。这些驻防旗兵总共只有一千五百人,但却殊死奋战,直到最后一人。……如果这些侵略者到处都遭到同样的抵抗,他们绝对到不了南京。
——恩格斯:《英人对华的新远征》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材料一反映的历史现象发生在哪一事件中?
(2)恩格斯在这里高度赞扬了“驻防旗兵”的什么精神?他认为中国军队所进行的抵抗具有什么性质?
材料二: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通过英国而为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封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必然要解体一样。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3)“与外界完全隔绝”的状态主要是由中国皇帝所实行的哪一政策造成的?此政策带来怎样的后果?这种状态又是怎样被打破的?
(4)结合当时的世界发展形势,说明马克思这句话中的“新鲜空气”比喻的是什么?“隔绝状态”被打破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2014年是甲午中日战争爆发120周年。重新反思那段令人痛心的往事,吸取历史教训,正视历史启迪,是一个民族对待历史的正确态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一中致远舰的指挥官是谁?图二中两人签订的条约是什么?
材料二 清国之败,非君相一己之罪,盖其墨守常经,不变通所致也。夫取士必考试,考试必由文艺,文艺乃为显荣之阶梯,岂足济实效乎?……前三十载,我日本之国事,遭若何等之辛酸,厥能免于垂危者,度阁下之所深悉也。当此之时,我国去旧治,因时制宜,更张新政,为国可存立之一大要图。……
——摘编自1895年《大日本海军总司令官伊东佑亨致大清国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书》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甲午中日战争双方胜与败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3)关于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梁启超这样评论: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非受巨创负深痛,固不足以震动之。”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角度任选一方面予以说明。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一中致远舰的指挥官是谁?图二中两人签订的条约是什么?
材料二 清国之败,非君相一己之罪,盖其墨守常经,不变通所致也。夫取士必考试,考试必由文艺,文艺乃为显荣之阶梯,岂足济实效乎?……前三十载,我日本之国事,遭若何等之辛酸,厥能免于垂危者,度阁下之所深悉也。当此之时,我国去旧治,因时制宜,更张新政,为国可存立之一大要图。……
——摘编自1895年《大日本海军总司令官伊东佑亨致大清国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书》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甲午中日战争双方胜与败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3)关于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梁启超这样评论: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非受巨创负深痛,固不足以震动之。”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角度任选一方面予以说明。
3.
中国近代史,既是外国列强的侵华史,又是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同时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中国人)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
材料二

(2)图1、图2是哪一运动的产物?图l、图2反映了此运动前期和后期追求的目标各是什么?
材料三

(3)图2反映的历史事件与图1 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关系?图2揭开了哪一运动的序幕?该运动的结果如何?
材料一 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中国人)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
——《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三次灾难性的战争”的名称。列举两例中国人民在上述战争中反抗列强侵略的史实。材料二

(2)图1、图2是哪一运动的产物?图l、图2反映了此运动前期和后期追求的目标各是什么?
材料三

(3)图2反映的历史事件与图1 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关系?图2揭开了哪一运动的序幕?该运动的结果如何?
2.选择题- (共9题)
5.
《清议报》(1898年2月创刊)在第16册发表的时政评论中说:“岂不知寡不可敌众,弱不可敌强哉!然处于爱国之心,忍之无可忍,故冒万死以一敌八,冀国民之有排外自立之一日也。”其评论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
B.洋务运动 |
C.义和团运动 |
D.五四运动 |
7.
(2015·湖南衡阳)历史大戏《台湾·1895》曾在央视一套热播,剧中李雪健饰演的李鸿章在1874年说出“八国联军刚刚火烧了圆明园”的台词,被笑指犯下了低级的历史错误。这是因为()
A.李雪健与李鸿章在形象上差异很大 |
B.李鸿章没有经历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C.圆明园是甲午中日战争后被日军所烧 |
D.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
8.
“……条约签订之日是台湾遭日本侵略统治的悲情岁月的开始,也是台湾人民坚决奋起,对日本军国主义进行不间断抗争的开始。”材料中的“条约”是指()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9.
曾纪泽说:“办洋务的难处,在于外国人的不讲道理,中国人的不明时势,只有徐图自强,才能扭转形势。”洋务派“徐图自强”的最早措施是
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
B.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
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
D.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
10.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下列言论中,属于洋务派言论的是()
A.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
B.治国要做到自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
C.变者,天下只公理由也 |
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
11.
列强的侵略,使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之路.下列事件中,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对中国社会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的是( )
A.洋务运动 | B.戊戌变法 | C.新文化运动 | D.五四运动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