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下面这幅沉痛的挽联是为哀悼一位民族英雄而撰写的:“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1)材料中的“此日”指发生于哪一年的什么历史事件?
(2)材料中“公”指何人?他的英雄事迹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3)材料中的“海军”指哪一支海军?其最后的命运如何?
(4)你认为这场战争中国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1)材料中的“此日”指发生于哪一年的什么历史事件?
(2)材料中“公”指何人?他的英雄事迹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3)材料中的“海军”指哪一支海军?其最后的命运如何?
(4)你认为这场战争中国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兹因大清大皇帝、大英君主,欲以近来之不和之端解释,止肇衅,为此议定设立永久和约……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需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材料二这场爆发于1894年的战争,以中国在次年战败告终。这场战争对当时的清朝统治者来说是一次毁灭性打击,因为中国此前一直把日本视为“小弟”,而不是一个真正的竞争者。这场战争还被视为东亚权力中心从中国向日本转移的转折点,日本控制了中国的台湾和辽东半岛,并把中国的附庸国朝鲜,变成了受它控制的国家。
材料三慈禧太后见《辛丑条约》没有把她作为“祸首”惩办,喜出望外,立即告诉议和全权大臣李鸿章,全部接受。她对列强感激涕零,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1)材料一中这个不平等条约是在哪次战争后签订的?
(2)材料二中的这次毁灭性打击指的是哪场战争?这次战争后,在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的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日本获得了材料一中英国没有获得的哪一项特权?
(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慈禧太后对《辛丑条约》持什么态度?她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说明了什么?
(4)近代以来,中国成为任人宰割的羔羊。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材料一兹因大清大皇帝、大英君主,欲以近来之不和之端解释,止肇衅,为此议定设立永久和约……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需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材料二这场爆发于1894年的战争,以中国在次年战败告终。这场战争对当时的清朝统治者来说是一次毁灭性打击,因为中国此前一直把日本视为“小弟”,而不是一个真正的竞争者。这场战争还被视为东亚权力中心从中国向日本转移的转折点,日本控制了中国的台湾和辽东半岛,并把中国的附庸国朝鲜,变成了受它控制的国家。
材料三慈禧太后见《辛丑条约》没有把她作为“祸首”惩办,喜出望外,立即告诉议和全权大臣李鸿章,全部接受。她对列强感激涕零,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1)材料一中这个不平等条约是在哪次战争后签订的?
(2)材料二中的这次毁灭性打击指的是哪场战争?这次战争后,在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的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日本获得了材料一中英国没有获得的哪一项特权?
(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慈禧太后对《辛丑条约》持什么态度?她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说明了什么?
(4)近代以来,中国成为任人宰割的羔羊。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3.
阅读下列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李鸿章在1872年大声疾呼,中国正面临几千年未有之变局,中国人必须迎头抗御(西洋人)的挑战,断然采纳西式船炮来加强自身的力量。李鸿章在1876年9月宣称:“中国之积弱不振,皆因贫穷之故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以自强和求富为目标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以及近代文化事业是封建文化和封建制度的对立物,虽然力量有限,但终究打开了缺口,促进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李鸿章提出要“断然采纳西式船炮来加强自身”的运动是什么?
(2)请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这一运动“促进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的作用。
材料一李鸿章在1872年大声疾呼,中国正面临几千年未有之变局,中国人必须迎头抗御(西洋人)的挑战,断然采纳西式船炮来加强自身的力量。李鸿章在1876年9月宣称:“中国之积弱不振,皆因贫穷之故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以自强和求富为目标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以及近代文化事业是封建文化和封建制度的对立物,虽然力量有限,但终究打开了缺口,促进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李鸿章提出要“断然采纳西式船炮来加强自身”的运动是什么?
(2)请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这一运动“促进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的作用。
2.简答题- (共2题)
3.判断题- (共5题)
4.选择题- (共19题)
12.
我国首部禁毒法于2008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历史上,国际联盟把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日”。1987年联合国又把虎门销烟完成的翌日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它们的确定是为了纪念被誉为“全球禁毒第一人”的()
A.关天培 | B.林则徐 |
C.左宗棠 | D.邓世昌 |
13.
116 年前,在冒着硝烟的大炮下,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该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14.
“(故宫)那些太和殿前永存的铜缸记录着中国人在20世纪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一缕缕刀痕割出千百晚同胞的血泪,牢牢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深处。”《复兴之路》这段解说词中的“国耻“指的是( )
A.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 《马关条约》的签订
D. 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A.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 《马关条约》的签订
D. 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简答题:(2道)
判断题:(5道)
选择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