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下面是初二(1)班同学对近代中国某一历史事件的描述:
·工业文明外力冲击下社会矛盾的产物
·农民阶层的救亡图存运动
·以基督教文明与中华本土文明相融合为特点
·以反清革命为斗争目的
·在上海遭遇华尔的洋枪队
材料二:圆明园被毁,是这个东方名园由盛到衰的转折点,……当时的一些有识之人,开始把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付诸行动,开始了求强求富的洋务运动。这场运动成为…… —仲尧明、沈为慧、何成刚《史学阅读与微课设计》(“中国近代史”上册)
材料三:……统治者面时着接踵而来、一次比一次严重的内忧外患,不得不“办洋务”,这就为中国向西方学习打开了一个难得的缺口。
——仲尧明、沈为慧、何成刚《史学阅读与微课设计》(“中国近代史”上册)
请回答:
(1)材料一所描述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该历史事件最主要的领导人是谁?
(2)材料二中,毁掉圆明园的是什么军队?据材料二,指出洋务运动的宗旨是什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和材料一所描述的历史事件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洋务运动对中国产生的深远影响是什么?
材料一:下面是初二(1)班同学对近代中国某一历史事件的描述:
·工业文明外力冲击下社会矛盾的产物
·农民阶层的救亡图存运动
·以基督教文明与中华本土文明相融合为特点
·以反清革命为斗争目的
·在上海遭遇华尔的洋枪队
材料二:圆明园被毁,是这个东方名园由盛到衰的转折点,……当时的一些有识之人,开始把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付诸行动,开始了求强求富的洋务运动。这场运动成为…… —仲尧明、沈为慧、何成刚《史学阅读与微课设计》(“中国近代史”上册)
材料三:……统治者面时着接踵而来、一次比一次严重的内忧外患,不得不“办洋务”,这就为中国向西方学习打开了一个难得的缺口。
——仲尧明、沈为慧、何成刚《史学阅读与微课设计》(“中国近代史”上册)
请回答:
(1)材料一所描述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该历史事件最主要的领导人是谁?
(2)材料二中,毁掉圆明园的是什么军队?据材料二,指出洋务运动的宗旨是什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和材料一所描述的历史事件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洋务运动对中国产生的深远影响是什么?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4年1月,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孙中山拟定的最重要的措施,是在黄埔建立一个训练军官的军事学校,进行标准化的军事训练和向学生灌输共同的革命思想。……北伐军向全世界发表声明,说明了北伐的爱国目的:从军阀手中解放中国,赢得在各国中的正当的平等地位。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 (卢沟桥事变后)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根本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捐弃前嫌。早在1936年处理西安事变时,中国共产党就力主和平解决。
材料三 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在某次战役中)八路军共作战1 800余次,毙伤日军、伪军2万多人,拔掉据点2 000多个,八路军也付出了伤亡1.7万余人的重大代价。淞沪战役中,守卫宝山的500名官兵与敌巷战肉搏,全部壮烈殉国。
——材料二、三摘编自《光明日报》:《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
(1)根据材料一,指出黄埔军校的办学方针。并指出北伐战争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国共两党两度合作”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3)材料三中的“某次战役”是指哪次战役?根据材料二、三,指出抗日战争时期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引用材料中的原文回答)
材料一 1924年1月,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孙中山拟定的最重要的措施,是在黄埔建立一个训练军官的军事学校,进行标准化的军事训练和向学生灌输共同的革命思想。……北伐军向全世界发表声明,说明了北伐的爱国目的:从军阀手中解放中国,赢得在各国中的正当的平等地位。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 (卢沟桥事变后)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根本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捐弃前嫌。早在1936年处理西安事变时,中国共产党就力主和平解决。
材料三 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在某次战役中)八路军共作战1 800余次,毙伤日军、伪军2万多人,拔掉据点2 000多个,八路军也付出了伤亡1.7万余人的重大代价。淞沪战役中,守卫宝山的500名官兵与敌巷战肉搏,全部壮烈殉国。
——材料二、三摘编自《光明日报》:《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
(1)根据材料一,指出黄埔军校的办学方针。并指出北伐战争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国共两党两度合作”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3)材料三中的“某次战役”是指哪次战役?根据材料二、三,指出抗日战争时期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引用材料中的原文回答)
2.判断题- (共6题)
3.选择题- (共20题)
9.
下列哪一社会现象,在当时的中国是不可能出现的
A.1905年,中国商人在北京东交民巷建造住宅 |
B.1913年,清朝官员在南京街头巡察市政状况 |
C.1917年,张謇的大生纱厂生产和销售业绩良好 |
D.1919年6月,《申报》报道上海工人罢工的情况 |
11.
“割台湾,赔两亿,中国人民真受气;开口岸,设工厂,清朝政府无法管。”这首顺口溜便于我们记忆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12.
电影《十二生肖》讲述了成龙扮演的杰克四处寻找“圆明园”十二生肖中失散的最后四个兽首的故事。这些精美的艺术珍品流失海外是在
A.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 |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
C.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 |
13.
辛亥革命后,为反对袁世凯专权,革命党人进行了一系列斗争,与之相关的事件有
①宋教仁组建国民党
②国民党成功组阁
③“二次革命”发动
④护国战争爆发
①宋教仁组建国民党
②国民党成功组阁
③“二次革命”发动
④护国战争爆发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14.
“他的伟大不只在领导中国人民使社会向一个崭新的时代跃进,还在于在消灭帝制、缔造共和后仍为建设一个独立强盛、自由平等的中国而奋斗不息。”材料评价的人物是
A.*** |
B.孙中山 |
C.康有为 |
D.蒋介石 |
15.
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方案,下图是网友归纳的救国方案截图,虽不是很准确,但有些道理。其中的“李鸿章说:“我学”,是指李鸿章等人学习西方技术而开展的


A.洋务运动 |
B.戊戌变法 |
C.辛亥革命 |
D.新文化运动 |
16.
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遂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想,由空想而实际行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材料中所说的“世界的革命思想”指的是( )
A.维新思想 | B.三民主义 |
C.马克思主义 | D.***思想 |
17.
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某中学暑期组织“红色记忆”考察团,分赴延安、吴起镇、井冈山、广州四地实地考察。其中,井冈山考察团考察的主题最恰当的是
A.长征会师伟大胜利 | B.国共合作革命新貌 |
C.革命圣地战略后方 |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20.
红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历史价值。“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样路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从歌词中可以推断出这首歌所反映的相关历史事件发生在
A.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 |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 |
C.全面抗战时期(1937-1945) | D.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 |
24.
《我的抗战》一书写道:北平沦陷后,城门紧闭,教室里已没有了《礼记•礼运》的读书声,取而代之的是学生们刚刚学会的日本国歌。与此现象相关的背景是( )
A.九一八事变 | B.淞沪会战 | C.南京大屠杀 | D.卢沟桥事变 |
26.
历史图示是对客观历史进程直观而简明的反映。下面的示意图更有助于我们了解( )


A.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历程 |
B.国民大革命的主要进程 |
C.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历程 |
D.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
27.
1939年1月,国民党江西省党部、省政府由南昌迁到吉安,几个月后迁到泰和,1945年初迁至宁都。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国民党江西省党部、省政府这几次辗转迁徙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
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 B.国民党军队围剿红军 |
C.侵华日军步步进逼 | D.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 |
28.
张謇创办大生纱厂,不仅在筹建期间曾借用公款,而且开厂以后还依仗清政府,取得了“二十年之中,百里之内,不准别家设立纱厂”的垄断权。1904年,上海纺织业资本家朱畴拟在崇明增设大有公司,清政府商部竟出面替张謇加以阻止。由此可见
A.清政府大力支持洋务派创办工业 |
B.封建主义阻碍民族工业健康发展 |
C.民族资本家之间的自由竞争日趋激烈 |
D.近代民族工业没有摆脱外来势力控制 |
4.填空题- (共4题)
30.
在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中,________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等名曲,谱写了时代的最强音;冼星海在延安作曲的《________》,气势磅礴,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敢、顽强和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
31.
1949年11月,中原野战军与华东野战军以________为中心发起了淮海战役,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同时,东北解放军挥师入关,和华北解放军共同发起________战役,基本解放了华北全境。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判断题:(6道)
选择题:(20道)
填空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5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