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期末复习卷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0207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9/1/4

1.综合题(共4题)

1.
新文化运动除了宣传“德先生”和“赛先生”,还开始了一场道德伦理革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乃在革除昔日一本不易旧道德之观念,而建设今日因时制宜新道德之标准。就目前之情势观之,应规定者约有三事:(一)注重人道主义,以平等博爱诸德实行之;(二)发达个人之制己心;(三)主张极端之自由思想。
——吴康《论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
材料二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 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三 我们今日的环境,真是不幸极了:社会的种种组织、风俗、制度,都是过渡时代、“青黄不接”——新文化未能完全产出,旧道德已宣告破产;使得国内的军政、民政以及工商百业,都显出一种黯淡凋零的状态,比之欧洲黑暗时代,也差不多。
——左立夫《中学毕业生的切身问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作者所说的“旧道德之观念”指的是什么?作者所提出的“新道德之标准”的思想来源又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人渐趋觉悟的发展阶段。结合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说明“道德伦理革命”出现的原因。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道德伦理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
2.
中国正面战场抗击了大量日军,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之一。
(表格“看”战役)

(1)表格中战役的名称是什么?该战役在中国抗战史上有何重大意义?
(电讯“显”战役)
寇酋松浦中将率一〇六师团全部……犯我……万家岭……此役为本线空前恶战,亦为空前胜利。
(2)该电讯中赞扬的战役发生在哪一年?该战役能够取得重大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析”战役)
1941年12月至1942年1月的第三次长沙会战,是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盟军方面获得的第一个胜利。就中国战场而言,此战是以武汉会战结束为标志的战略相持阶段中,国民党军队获得的较大战役级别的胜利之一。甚至战略反攻阶段最大的胜利——湘西会战都无法与之相比。
(3)材料中“第三次长沙会战”发生的背景是什么?根据材料,指出这次会战的重大意义。
(4)上述材料和问题探究的主题是什么?
(5)谈谈你对正面战场的认识。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2年1月28日,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通过了《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抗日民主政权规定:在未实行土改的地区,允许地主出租土地,但原则上须按照战前的原租额减低百分之二十五;承认战前的借贷关系,但年利息一般不得超过一分半。
材料二 占农村人口总数不到10%的地主、富农约占有农村70%~80%的耕地,而占农村人口总数90%以上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则只占有20%~30%的耕地,他们终年辛勤劳动,却不得温饱。
材料三 第一条 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第二条 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土地制度改革以前的土地契约及债约,一律缴销。……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土地政策?这一政策主要在中国什么区域实行?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农村存在着什么现象。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属于哪一文件的内容。根据这一文件解放区实行了什么样的土地政策?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8年7月,光绪帝正式批准设立京师大学堂,它的办学原则是:以中国的传统学科为主体,引进一些西方学科,构成中西结合的课程内容。
材料二 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是当时国家最高学府,最初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教育部职能,统管全国教育。《京师大学堂章程》中提到其办学方针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后历经“戊戌政变”、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占北京等变故,京师大学堂屡遭摧残,以致停办。1902年,清政府重建京师大学堂,设速成、预备两科,创办于1862年洋务运动期间的京师同文馆也并入大学堂。
(1)京师大学堂创办于哪一年?根据材料一归纳京师大学堂课程内容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说明京师大学堂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

2.选择题(共23题)

5.
“最近这两天发生在那里的景象却是用任何笔杆子都无法恰当描述的……”1860年10月9日美国《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这则报道记录了英法联军摧残中华文明的滔天罪行( )
A.占领香港岛B.火烧圆明园C.割占辽东半岛D.南京大屠杀
6.
1853年,太平军占领_______并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   )
A.北京B.南京C.长安D.桂平
7.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深入,甲午中日战争是个分界线,之前列强的侵华方式主要是“贸易+特权”,之后则变为了“投资+特权”。对此变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8.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深入,甲午中日战争是个分界线,之前列强的侵华方式主要是“贸易+特权”,之后则变为了“投资+特权”。对此变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9.
肖艳同学的爷爷今年(2016年)90岁,请问肖艳的爷爷出生在民国哪一年(  )
A.民国七年B.民国八年C.民国十五年D.民国二十六年
10.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接受帝位,推翻共和,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建立年号为(   )
A.同治B.宣统C.洪武D.洪宪
11.
中国近代化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发展过程,呈现“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的特点,反映了中国人民不懈的探索精神。下列探索中的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为
①“民主”“科学”  ②三民主义 ③变法图强  ④“自强”“求富”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①④②③D.④②③①
12.地球的昼夜温差比月球小,其原因正确的是(  )
13.
“你们可以改了,从真心改起!要晓得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的一句话,其作者是()
A.陈独秀B.鲁迅C.李大钊D.聂耳
14.
国民革命失败后,***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著名论断,出自于(   )
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中共三大D.八七会议
15.
1919年6月《新闻报》载:“此次沪(上海)上风潮始由学生罢课,继由商人罢市,近日将有劳动工人同盟罢工。初因青岛外交……后即以释放京师被捕学生,并罢斥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人为要求条件。”这表明()
①五四运动扩展到上海 ②学生是运动的先锋
③工人已经举行浩大罢工 ④运动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6.
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日本有人评论说:“这使对中国不利而对日本有利的主要因素,一齐消失了。”这里的“主要因素”是指(  )
A.中国内战不断,四分五裂
B.蒋介石政府开始联共抗日
C.日本推行全面侵华政策
D.西安事变削弱了日本的侵华力量
17.
华北国民党军队总司令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古城北平得到和平解放。这是哪一战役的成果( )
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
18.
重庆谈判本是蒋介石导演的一幕戏,可是假戏真唱起来了。你认为下列哪项不是***赴重庆谈判取得的成果 (  )
A.国民党接受了共产党提出的和平建国基本方针和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建议
B.向社会各界表明了中共努力争取和平的诚意
C.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D.迫使国民党承认了解放区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
19.
哪一战役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
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
20.
著名作家臧克家在《红血洗过的战场》中写道:“在这里,我们发挥了震天的威力!在这里,我们用血写就了伟大的史诗!在这里,我们泄尽了敌人的底!在这里,我们击退寇兵!在残破的北关城墙插上了国旗!……台儿庄,一片灰烬;台儿庄的名字,和时间争长。”因指挥台儿庄战役而载入史册的将领是( )
A.杨虎城B.杨靖宇C.李宗仁D.彭德怀
21.
下列属于张、杨发动西安事变原因的是(    )
①日本疯狂侵略,民族危机严重 
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 
③张、杨的伟大爱国情结 
④张、杨不愿意再接受蒋介石的领导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①③④
22.
国民党军队在豫湘桂战场大溃退的主要原因是(  )
A.国民政府执行片面抗战政策
B.国统区在经济上面临崩溃
C.作战双方的力量对比悬殊
D.国民党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
23.
1945年8月,***亲赴重庆同国民党谈判,目的是为了(  )
A.创建黄埔军校B.解决西安事变C.争取国内和平D.宣传抗日主张
24.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带来了一个“短暂的春天”。这一时期我国民族工业快速发展的原因有(  )
①西方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②辛亥革命的推动 
③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④“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5.
某地电影频道台标中有“1905”的字样。它蕴含的意义是(  )
A.1905年是电影的诞生年
B.1905年电影来到中国
C.1905年中国自己拍摄了第一部无声电影
D.1905年中国拍摄了第一部彩色电影
26.
下图是创作于1910年的漫画《中国最近之悲观》。漫画中一位中国人划着写有“中华货”“中国出品”“中国自造土产”的小船,在“舶来货”的汪洋大海中前行。该漫画(  )
A.揭露了列强武装侵华的罪恶行径
B.表明了“实业救国”思潮的产生
C.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根本变化
D.说明了民族工业发展的巨大阻碍
27.
下列人物与其成就搭配不正确的是( )
A.郭沫若——《女神》B.鲁迅——《狂人日记》
C.曹禺——《家》D.聂耳——《义勇军进行曲》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2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