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探索史、抗争史。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屈辱篇
中国近代以来,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逼迫下,坠入近代的屈辱、彷徨与困惑。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
(1)材料中所述,鸦片战争发生在什么时间?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含义指什么?
(2)请列举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初将中华民族一步步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三个不平等的条约。
材料二:探索篇
近代前期,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志士仁人不断探索救国救民道路,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最终也未能使中国实现近代化,探索之路任重而道远。
(3)材料中所述,“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分别指什么?
(4)据上述几个救国方案的结局,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材料一:屈辱篇
中国近代以来,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逼迫下,坠入近代的屈辱、彷徨与困惑。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
(1)材料中所述,鸦片战争发生在什么时间?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含义指什么?
(2)请列举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初将中华民族一步步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三个不平等的条约。
材料二:探索篇
近代前期,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志士仁人不断探索救国救民道路,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最终也未能使中国实现近代化,探索之路任重而道远。
(3)材料中所述,“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分别指什么?
(4)据上述几个救国方案的结局,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2.
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呈现出“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曲折发展历程,两党关系的演变直接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和革命的前途命运。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就“国共两党的发展史”专题进行探究,请你一起参与。
材料一:兄弟携手
国共两次合作的历史经验是深刻的,很有教益。以国家民族大义为重、携手合作、共赴困难,求同存异、真诚相待、国共两党合则双赢、分则两害,是国共合作的宝贵经验。
(1)请阅读材料一,为了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先后两次和国民党合作。国共两次合作的成果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兄弟反目
1927年4月清晨,上海流氓头子黄金荣、杜月笙组织流氓袭击工人纠察队。然后,蒋介石的反动军队以“工人内讧”为由,强行收缴工人纠察队的枪支,并打死打伤工人三百多人......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2)结合材料二,说出1927年4月以后国共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三:同仇敌忾
(3) 图一人物在1936年发动了哪一事件?这件事的解决有什么重大意义?
(4)说出图一、图二、图三反映的史实与图四之间的关系?
(5)当民族前途面临抉择时,上述国共两党关系的史实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什么?
材料一:兄弟携手
国共两次合作的历史经验是深刻的,很有教益。以国家民族大义为重、携手合作、共赴困难,求同存异、真诚相待、国共两党合则双赢、分则两害,是国共合作的宝贵经验。
(1)请阅读材料一,为了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先后两次和国民党合作。国共两次合作的成果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兄弟反目
1927年4月清晨,上海流氓头子黄金荣、杜月笙组织流氓袭击工人纠察队。然后,蒋介石的反动军队以“工人内讧”为由,强行收缴工人纠察队的枪支,并打死打伤工人三百多人......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2)结合材料二,说出1927年4月以后国共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三:同仇敌忾

(3) 图一人物在1936年发动了哪一事件?这件事的解决有什么重大意义?
(4)说出图一、图二、图三反映的史实与图四之间的关系?
(5)当民族前途面临抉择时,上述国共两党关系的史实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什么?
2.选择题- (共18题)
8.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为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孙中山先生把“社会革命”概括为
A.民族主义 |
B.民权主义 |
C.民生主义 |
D.民本主义 |
9.
陈独秀《新青年·警告青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这“两位先生”是指:
A.胡适和鲁迅 |
B.民主和自由 |
C.科学和自由 |
D.民主和科学 |
10.
谢觉哉在其《日记》中记载:“1921年6月29日:午后六时叔衡往上海,借行者润之,赴全国〇〇〇〇〇之招”。日记中的五个圆圈,谢觉哉后来解释说是“共产主义者”,当时他知道这是件大事,怕泄露,只能以圈代意。这里他怕泄露的“大事”是指
A.五四运动 |
B.中共一大 |
C.遵义会议 |
D.中共七大 |
11.
“红军荟萃井冈山,主力形成在此间。”该事件的历史影响是( )
A.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泒的第一枪 | B.形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
C.确立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 D.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
14.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计划用暑假重走长征路,实地考察革命时期中央红军的历史足迹。请你为他们选择正确的路线。
A.瑞金→赤水河→遵义→泸定桥→会宁 | B.瑞金→遵义→赤水河→泸定桥→会宁 |
C.遵义→瑞金→赤水河→泸定桥→会宁 | D.会宁→瑞金→赤水河→遵义→泸定桥 |
15.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实现这一“基本任务”的典型事件是:
A.百团大战 | B.挺进大别山 | C.三大战役 | D.渡江战役 |
16.
“卅万亡灵,饮恨江城。日月惨淡,寰宇震惊。”国家公祭鼎上字字血泪,控诉着日本侵略者的残暴行径,把苦难记忆刻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深处。国家公祭鼎铭记的是( )
A.九一八事变 | B.西安事变 | C.南京大屠杀 | D.日本宣布投降 |
18.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一批人民音乐家创作了大量的抗日救亡歌曲。其中由聂耳作曲、田汉作词的一首歌曲振奋了民族精神,它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首歌曲是( )
A.《松花江上》 | B.《黄河大合唱》 | C.《游击队之歌》 | D.《义勇军进行曲》 |
19.
解放战争电视连续剧《亮剑》中,李云龙有句台词:“我们要‘主动关照’日本鬼子,让它也尝尝被八路军打的滋味。”下列最能有力证明这一台词的战役是:
A.平型关大捷 | B.台儿庄战役 | C.贺胜桥战役 | D.百团大战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