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福建泉州晋江潘径中学八年级上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0170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5/3/31

1.综合题(共1题)

1.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1840年6月,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第一个不等条约一一《南京条约》,从此,中国开始遭受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改变,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二:李鸿章为避战保船,令北洋舰队退守威海卫港,日军趁机得到黄海制海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哪一事件使得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海海战中率领致远舰官兵英勇抗敌、壮烈牺牲的管带的是谁?(3分)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清政府屡次失败的内部原因是什么?(4分)

2.判断题(共3题)

2.
请写出试题中错误的史实或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6分)
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错误:  
理由:
理由:    
3.
请写出试题中错误的史实或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6分)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割让香港岛、澎湖列岛、辽东半岛给日本。
错误:     
理由:     
理由:    
4.
请写出试题中错误的史实或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6分)
你若上网搜索中国近代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 的历史,键入的关键词应是:洋务运动、张之洞。
错误:  
理由:
理由:    

3.简答题(共2题)

5.
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顽强的抗争,谱写了辉煌的篇章。“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请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 上图主要说明了什么?(4分)
(2)《辛丑条约》的条款中,最能体现“洋人的朝廷” 的是哪一条款?(3分)
(3)19世纪末康有为等人发动了戉戌变法,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而这次“变法” 在社会上起着怎样的作用?(3分)
6.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请回答:
(1)2005年4月26日至5月3日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先生率团访问大陆,连战访问的第一站是南京,拜谒了中山陵。请问:中山陵是为了纪念谁而修建的?(3分)
(2)孙中山先生为发动辛亥革命,在思想上和组织上分别作了怎样的准备?(4分)
(3)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成功的?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失败的?请任选一个观点,并作简单说明。(3分)

4.选择题(共16题)

7.
成为中国近代维新变法运动导火索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8.
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强迫清政府开放通商口岸的主要目的是( )
A.增进中英友好往来B.帮助中国对外开放
C.推动中国工业化进程D.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9.
与图1、图2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虎门销烟B.维新变法运动
C.洋务运动D.五四运动
10.
小红同学用下面照片作为素材办了一份历史手抄报,请你为这份手抄报拟定一个主题,确切的应是:
A.民主革命的先驱者
B.抗击列强侵略的民族英雄
C.近代化的人物
D.农民起义领袖
11.
近代史上,“趁火打劫” 占领中国最多领土的国家:
A.俄国B.美国C.日本D.英国
12.
最早强迫清政府开设工厂的不平等条约是 ( )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3.
中国近代史上使我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14.
下列事件中,最能体现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的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15.
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防御外敌的入侵
B.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C.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D.使中国实现了富强
16.
“变法图强” ,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是:
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
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17.
台北市立动物园预告了“团团”和“圆圆”与台湾公众见面的日子——民国98年1月26日,也就是公元:
A.2007年1月26日
B.2008年1月26日
C.2009年1月26日
D.2010年1月26日
18.
某校打算暑假组织学生去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旧址举办夏令营,他们应该去:
A.东京B.夏威夷C.上海D.北京
19.
新文化运动中,“新”主要表现在:
A.宣传民主共和思想
B.采用白话文的形式
C.宣传封建儒家思想
D.高举“民主” 与“科学”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20.
下列史实中,与鲁迅先生直接相关的是:
A.编著《海国图志》,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B.发表中国近代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C.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D.创办《新青年》杂志,高举“民主”与“科学”
21.
京张铁路的青龙桥车站站台上矗立着一尊青铜雕像,它是为了纪念这条铁路的主持、设计者:
A.张謇B.侯德榜
C.詹天佑D.严复
22.
下列各项,与下图人物无关的是:
A.“状元实业家”
B.主张“实业救国”
C.创办军事工业
D.创办大生纱厂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判断题:(3道)

    简答题:(2道)

    选择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