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市连城二中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月考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0140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3/20

1.综合题(共3题)

1.
历史上国共两党曾经有过两次合作,请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次国共合作取得了什么成果?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的标志及由此造成的危害是什么?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成果是什么?你从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及影响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2.
某校团委为缅怀革命先烈、弘扬长征精神,将组织一次夏令营﹣﹣重走长征路。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当年导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原因是什么?
(2)回忆所学知识,请你完成如下红一方面军的长征路线图
(出发地点)(  )→→遵义→→四渡赤水河→→强渡大渡河→→过雪山、草地→→1935年10月    (地点)(  )会师。
(3)红军长征历尽千辛万苦,途中“与天斗“的是(  )
A.飞夺泸定桥B.突破敌人的四道封锁线
C.四渡赤水河D.过草地
(4)你认为长征精神是什么?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3.
“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此桥发生在20世纪三十年代的事件标志着什么?
(2)当时驻守此桥的军队面对日寇入侵有何态度?
(3)此军牺牲的两位高级将领是谁?
(4)此事件爆发后,国共两党第二次携手合作,同仇敌忾,建立了一条战线是什么?
(5)抗日战争以中国人民的胜利而告终,今年是此战争爆发多少周年?抗日战争胜利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6)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2.判断题(共1题)

4.
为逼蒋抗日,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 )(判断对错)

3.选择题(共30题)

5.
南京静海寺安置着一尊高1.842米的警世钟,钟身铸有“前师不忘,后事之师”八个大字。该钟警世的“前事”是指(  )
A.《南京条约》签订B.洋务运动失败
C.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D.国民政府垮台
6.
如下图所示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B.③④②①C.④③②①D.②①③④
7.
某班开展历史知识竞猜活动。有一谜语的谜面上有“南湖游船、开天辟地、焕然一新”等词,它的谜底是。
A.五四爱国运动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红军长征的胜利
D.辛亥革命
8.
孙中山曾形象地教导黄埔军校的学生说“大家来到这所学校,不仅要知道怎样放枪,更要知道枪朝什么人放。”这说明黄埔军校的办学特点是(  )
A.它的创办得到了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B.把政治教育与军事训练放在同等重要位置
C.它是一所使用先进武器的学校
D.它非常重视学生的军事素质教育,要将学生培养成神枪手
9.
我国有8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农村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经济体制改革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
A.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
B.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D.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10.
南昌被誉为“军旗升起的地方”,是因为在这里(  )
A.诞生了中国共产党
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C.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D.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11.
图片是形象的史料。下列图片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如果要找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你会选择的图片是()
A.“一大”会址B.南昌起义C.井冈山会师D.遵义会议
12.
红军长征路线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南渡乌江  ②巧渡金沙江  ③飞夺泸定桥  ④四渡赤水  ⑤通过大凉山彝族地区。
A.①②③④⑤B.④①②⑤③C.④①②③⑤D.④②①⑤③
13.
红军在长征途中初步扭转军事被动局面的事件是(  )
A.红六军团转战湘南
B.中央红军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
C.通道转兵
D.红二、六军团突围长征
14.
政治漫画将过去的人、事以精妙的艺术形式进入了人类记忆的空间。该漫画(下图)反映的人类记忆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C.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D.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5.
确立***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七大
16.
“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伟大创举;是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一个重要阶段.它的胜利,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材料评析的是(  )
A.北伐战争B.抗日战争C.解放战争D.抗美援朝战争
17.
“在濯濯的北方山岭,在桑麻茂密的长江原野,在华南的稻田和多雨的山岭中,整个民族武装起来,已有着统一的指挥了。”它描绘的是(  )
A.国民革命,打倒列强除军阀
B.打土豪分田地,井冈星火成燎原之势
C.中华民族团结御侮,抗日卫国
D.三大战役胜利,全国解放指日可待
18.
抗日战争期间,蒋介石曾于1940年9月11日致电朱德、彭德怀说:“贵部窥此良机,断然出击,予敌甚大打击,特电嘉奖。”蒋介石致电嘉奖的这场战役是(  )
A.卢沟桥保卫战B.平型关大捷C.台儿庄战役D.百团大战
19.
某老师为反映某一时期东亚地区的形势,画了一幅示意图(如下图),图中将日本领域分别以黑色及灰色标示。由下图推测下列年份很有可能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A.1871年B.1905年C.1935年D.1946年
20.
下面内容是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致张学良的密电,“听候中央处理”是怎样处理的?
A.积极抗战
B.顽强抵抗
C.不准抵抗
D.联共抗日。
21.
历史研究重在证据。我们要研究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以下最有力的证据是(  )
A.文学作品的描写B.电影片段的场景
C.屠杀现场遗迹D.日本的官方言论
22.
中国人民进入抗日战争的标志是(  )
A.七七事变B.一二•九运动C.九一八事变D.淞沪会战
23.
《中国诗词大会》红遍大江南北,诗词来源于生活。“滕城烈,台庄会战英雄血。英雄血,敌尸逾万,李公英杰。”上述诗句讴歌了抗日战争时期的伟大战役和英雄人物是(  )
A.百团大战 彭德怀B.淮海战役    陈毅
C.台儿庄战役   李宗仁D.渡江战役    ***
24.
数据统计显示:战后以来,日本警方抓获的右翼暴力分子50年代80人、60年代250人、70年代500人左右、80年代600人以上,特别是1983年抓获690人,为战后最高记录。这说明(  )
A.日本右翼势力得到警方的保护
B.日本“和平宪法”形同虚设
C.日本政府暗中支持右翼势力的发展
D.右翼分子的暴行在日本并不合法
25.
“我们为什么这样发动,为争地盘吗?不是!为泄私愤吗?也不是!我们反对政府屈辱的外交!国都要亡了,还在这里出死力自相残杀,所以才提出抗日救国运动的八项主张。”以上是西安事变的发动者在《告全体将士书》中所说的话,可以看出他们发动西安事变的理由是(  )
①争夺国民党的领导权   
②抗议蒋介石向日本侵略者妥协的对外政策
③逼迫蒋介石下台  
④反对蒋介石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政策。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
26.
今天在北京有两条马路分别叫佟麟阁路和赵登禹路,其命名的原因是(  )
A.他们都是出生于北京的名人
B.这两条路是由他们设计的
C.他们在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
D.他们为解放北京立下了战功
27.
(题文)九一八事变最直接的严重后果是(  )
A.东北三省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B.伪满洲国建立
C.蒋介石加紧对红军进行“围剿”
D.使日本的野心进一步扩大了
28.
卢沟桥事变发生的消息8日才传到南京。蒋介石在当天日记中写道:“倭寇在卢沟桥挑衅……决心应战,此其时乎。”卢沟桥事变意味着(  )
A.局部抗战开始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开始
C.日清战争开始D.全民族抗战开始
29.
小明在复习《历史与社会》“中国抗日战争”一课时,利用年代尺梳理知识.他整理的这段历史,反映的最主要内容是(  )

A.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   B.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C.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D.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30.
西安事变结束时,美国记者史沫特莱说:“西安事变……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是指
A.国共两党停止内战走向合作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C.西安事变最终获得和平解决D.抗战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31.
“四万万同胞像今天这样,团结得如钢似铁,千百万民族英雄,为了保卫祖国,撒尽了他们的热血。”这里描述的是
A.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B.中华民族团结抗日的壮举
C.南昌起义的首创精神D.百万雄狮过大江的豪迈气概
32.某校部分男生分3组进行引体向上训练.对训练前后的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相应数据的统计图如下.

33.某校部分男生分3组进行引体向上训练.对训练前后的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相应数据的统计图如下.

34.
著名文学家周立波的代表作是(  )
A.《青春之歌》B.《暴风骤雨》C.《湘西散记》D.《边城》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判断题:(1道)

    选择题:(3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