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中日是近邻,同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日关系对两国、对地区、对世界的和平稳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近代中国和日本都面临着民族危机,分别被哪国首先打开了大门?
(2)为摆脱民族危机,中日两国分别进行了什么改良运动?
(3)近代日本发动了两次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和日本的钓鱼岛争端与哪次战争有关?
(4)日本发动第二次侵略中国战争的全面爆发的标志是什么?今年2015年是距离这场战争结束多少周年?
(5)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
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近代中国和日本都面临着民族危机,分别被哪国首先打开了大门?
(2)为摆脱民族危机,中日两国分别进行了什么改良运动?
(3)近代日本发动了两次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和日本的钓鱼岛争端与哪次战争有关?
(4)日本发动第二次侵略中国战争的全面爆发的标志是什么?今年2015年是距离这场战争结束多少周年?
(5)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
2.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历经风云变化。一次次会议见证了我党不平凡的成长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请回答:
(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组织基础与成立的标志各是什么?
(2)长征途中,中共召开了什么会议?这次会议为什么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中共七大是在哪里召开的?这次会议明确规定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这次会议最重要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4)1978年什么会议的召开成为党的历史上伟大的转折?这里的“转折”具体表现在哪里?从此我国进入了怎样的社会发展时期?
请回答:
(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组织基础与成立的标志各是什么?
(2)长征途中,中共召开了什么会议?这次会议为什么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中共七大是在哪里召开的?这次会议明确规定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这次会议最重要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4)1978年什么会议的召开成为党的历史上伟大的转折?这里的“转折”具体表现在哪里?从此我国进入了怎样的社会发展时期?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世纪20年代的和解在远东则是以华盛顿会议的协定为基础……20世纪30年代则是萧条、危机和战争的10年
材料二:“德国和日本的新领导人决意修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领土和约,并有办法、有决心这样做。”
材料三:1947年,丘吉尔问道:“现在的欧洲是什么呢?它是一堆瓦砾,是一个藏骸所,是瘟疫和仇恨的发源地。”
材料四:“法德轴心推动欧洲整合,一直到现在对整个欧洲都有着强大的吸引力”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华盛顿会议得以和解的最主要矛盾是什么?会后出现怎样的世界格局?
(2)材料二中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领土和约”指的是什么?造成“20世纪30年代的萧条”的原因是什么?为摆脱萧条,德国和日本的新领导人的办法之一是建立了什么专政?
(3)材料三中,造成欧洲成为“瓦砾”、“藏骸所”、“瘟疫和仇恨的发源地”的事件是什么?此事件后形成了怎样的格局?它终结的标志是什么?
(4)材料四中,“法德轴心推动欧洲整合”最终形成了什么组织?欧洲整合反映了当今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发展的什么趋势?
(5)当前,面临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中国应该怎么办?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材料一:20世纪20年代的和解在远东则是以华盛顿会议的协定为基础……20世纪30年代则是萧条、危机和战争的10年
材料二:“德国和日本的新领导人决意修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领土和约,并有办法、有决心这样做。”
材料三:1947年,丘吉尔问道:“现在的欧洲是什么呢?它是一堆瓦砾,是一个藏骸所,是瘟疫和仇恨的发源地。”
材料四:“法德轴心推动欧洲整合,一直到现在对整个欧洲都有着强大的吸引力”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华盛顿会议得以和解的最主要矛盾是什么?会后出现怎样的世界格局?
(2)材料二中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领土和约”指的是什么?造成“20世纪30年代的萧条”的原因是什么?为摆脱萧条,德国和日本的新领导人的办法之一是建立了什么专政?
(3)材料三中,造成欧洲成为“瓦砾”、“藏骸所”、“瘟疫和仇恨的发源地”的事件是什么?此事件后形成了怎样的格局?它终结的标志是什么?
(4)材料四中,“法德轴心推动欧洲整合”最终形成了什么组织?欧洲整合反映了当今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发展的什么趋势?
(5)当前,面临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中国应该怎么办?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2.选择题- (共16题)
10.
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重庆谈判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中国共产党都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②周恩来都亲自参加谈判
③都取得了圆满成功 ④都为国共合作奠定了基础
①中国共产党都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②周恩来都亲自参加谈判
③都取得了圆满成功 ④都为国共合作奠定了基础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13.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A.和平共处 | B.求同存异 | C.一边倒 |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15.
1871年当巴黎公社战士还在浴血奋战时,马克思就指出,不管这件事情的直接结果如何,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新起点毕竟是已经取得了。“新起点“的依据是
A.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 |
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
C.成功地动员广大农民群众参加战斗 |
D.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 |
18.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英、苏三国政府首脑举行的雅尔塔会议,这是一次重大的国际会议,它召开的历史背景是
A.世界大战发生了重大转折 |
B.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
C.德、意、日不断扩大侵略 |
D.法西斯德国覆灭为期不远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