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列强的炮火将昏睡自大的中国卷入世界,灭顶危机使中华民族开始认“夷”为师。为保祖宗基业,清王朝力图借西方之“长技”求强,求富,用西方科教兢回颓势。然而,黄海大战的硝烟宣告了这仅仅是垂暮者的一厢情愿。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请用一句话概括“列强的炮火将昏睡自大的中国卷入世界”的含义。
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采用西方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著名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这些企业经费由清政府调拨,产品分配给军队。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另一批企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他们希望通过创办这类企业,特产品投放市场,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
(2)根据材料分析,洋务运动60年代和70年代创办的企业有什么不同?洋务派的这些活动有何意义?
材料三1898年8月,<万国公报))发表以广学会名义撰写的《速兴新学条例》,提出了多项发展教育的主张。如主张派遣智学,每年由国家从学有所成之士中选100人,资派出洋。如,主张在.每一府所在地和市镇各设学塾、书院,专以西文西学教人。
一一摘编自黄新宪《万国公报>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3)根据材料,概括《速兴新学条例》关于发展教育的主张。这场变革对中国近代社会思想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一列强的炮火将昏睡自大的中国卷入世界,灭顶危机使中华民族开始认“夷”为师。为保祖宗基业,清王朝力图借西方之“长技”求强,求富,用西方科教兢回颓势。然而,黄海大战的硝烟宣告了这仅仅是垂暮者的一厢情愿。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请用一句话概括“列强的炮火将昏睡自大的中国卷入世界”的含义。
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采用西方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著名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这些企业经费由清政府调拨,产品分配给军队。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另一批企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他们希望通过创办这类企业,特产品投放市场,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
(2)根据材料分析,洋务运动60年代和70年代创办的企业有什么不同?洋务派的这些活动有何意义?
材料三1898年8月,<万国公报))发表以广学会名义撰写的《速兴新学条例》,提出了多项发展教育的主张。如主张派遣智学,每年由国家从学有所成之士中选100人,资派出洋。如,主张在.每一府所在地和市镇各设学塾、书院,专以西文西学教人。
一一摘编自黄新宪《万国公报>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3)根据材料,概括《速兴新学条例》关于发展教育的主张。这场变革对中国近代社会思想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3.
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世纪60年代,织布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丁一种称为“珍棍机”的手摇纺纱机,珍妮机的发明,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引发了棉纺织生产领域一系列的发明,出现了更多更先进的纺织机器。英国机械师瓦特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改进了蒸汽机。1785年后,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人使用。
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1866年,德意志人西门子研制出发电机,到70年代,发电机才进入实际生产领域。1879年,美国科学家爱迪生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次等人设计出内燃机,这种内燃机使用液体燃料,在汽缸内燃烧.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经过不断努力,终于制成飞机。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标志着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到来。1996年,世界土第一只克隆绵羊“多利”诞生,被誉为20世纪最重大也是最有争议的科技突破之一。

(1)读上述材料,将上面年代尺示意图补充完整。
A. B. C.
材料二下列是二十世纪不同时期的世界形势示意图。

(2)根据图A和图B,指出在两次世界大战前分别形成的什么国际组织?
(3)图C反映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有什么变化?
(4)图D反映当前世界政治格局呈现什么特点?
材料一18世纪60年代,织布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丁一种称为“珍棍机”的手摇纺纱机,珍妮机的发明,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引发了棉纺织生产领域一系列的发明,出现了更多更先进的纺织机器。英国机械师瓦特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改进了蒸汽机。1785年后,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人使用。
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1866年,德意志人西门子研制出发电机,到70年代,发电机才进入实际生产领域。1879年,美国科学家爱迪生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次等人设计出内燃机,这种内燃机使用液体燃料,在汽缸内燃烧.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经过不断努力,终于制成飞机。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标志着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到来。1996年,世界土第一只克隆绵羊“多利”诞生,被誉为20世纪最重大也是最有争议的科技突破之一。

(1)读上述材料,将上面年代尺示意图补充完整。
A. B. C.
材料二下列是二十世纪不同时期的世界形势示意图。

(2)根据图A和图B,指出在两次世界大战前分别形成的什么国际组织?
(3)图C反映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有什么变化?
(4)图D反映当前世界政治格局呈现什么特点?
4.
李字同学在历史笔记中写下多条学习心得。阅读下列心得,回答问题。
(1)历史很有趣,借助图片,可以认识许多历史史实。比如,看到下列图片就能想起相关的历史事件。写出下列图片①②反映的历史事件。

(2)历史既要记,也要悟,悟出其中道理,方能触类旁通。比如,欧洲曾出现“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其他国家,如中国、日本、俄国也会有“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写出日本、俄国出现的“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3)历史是人类的活动,重要历史人物的活动反应了社会变化的细节。比如,哥伦布、瓦特、林肯等。写出哥伦布与林肯的主要事迹。
(1)历史很有趣,借助图片,可以认识许多历史史实。比如,看到下列图片就能想起相关的历史事件。写出下列图片①②反映的历史事件。

(2)历史既要记,也要悟,悟出其中道理,方能触类旁通。比如,欧洲曾出现“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其他国家,如中国、日本、俄国也会有“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写出日本、俄国出现的“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3)历史是人类的活动,重要历史人物的活动反应了社会变化的细节。比如,哥伦布、瓦特、林肯等。写出哥伦布与林肯的主要事迹。
2.单选题- (共1题)
5.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曾在一本著作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费正清的上述观点
A.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 |
B.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
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 |
D.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
3.选择题- (共11题)
6.
《马关条约》第六款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据此条款,日本获得的权益是
A.开设工厂 |
B.割占土地 |
C.增辟通商口岸 |
D.获得赔款 |
7.
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历史结论是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虎门销烟 |
B.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 |
C.1860年前后,俄国侵占我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
D.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8.
林伯渠说:“对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沿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这段话旨在强调
A.辛亥革命意义重大 | B.广大民众尚未觉悟 |
C.革命时机不够成熟 | D.革命缺乏社会基础 |
10.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这样论述某历史事件:“(这场运动)关心的是今世而不是来世;它关注的是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神学。”这场运动()
A.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 |
B.大力宣传自由平等的思想 |
C.宣扬人有生存、自由的权利 |
D.主张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
11.
历史结论的提出,必须言之有理、论之有据.下列历史结论,不正确的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辟了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
B.英国的宪章运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
C.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终结 |
D.纳米比亚的独立,宣告欧洲殖民者奴役非洲几百年的历史结束 |
12.
下图所反映的贸易活动在世界近代史上持续了300多年,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对近代美洲资本主义文化的形成、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这场贸易的主要经营者是()


A.葡萄牙人 | B.英国人 |
C.西班牙人 | D.法国人 |
13.
下面哪一项能反映表格中五个历史名词之间的内在联系?
①1924-1929年经济繁荣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
③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
⑤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①1924-1929年经济繁荣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
③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
⑤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A.①一②—③一④一⑤ |
B.②一④一③一①一⑤ |
C.④一②一④一③一⑤ |
D.②一④一①一⑧一⑤ |
15.
《二战秘史》的结语中写道:“关于反法西斯战争…着重于强调不同力量间的协调与合作,认为邪恶轴心国家的政权被推翻是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下列事件与此观点相符的是( )
A.《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 B.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
C.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 D.欧洲复兴计划的实施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单选题:(1道)
选择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