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为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大多人的最大利益……根据过渡时期总路线,从1953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实行系统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公私合营中实行‘四马分肥’的‘赎买’政策。……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客观形式的推动下……到(1956年)1月底,全国大城市以及50个中等城市,先后全部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20世纪50-70年代,我国通过“一化三改”创造性的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历史转变,但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前进道路上,不仅出现过急躁冒进的错误,甚至还出现了全局性的长时间的社会动乱。二十多年的艰辛探索,为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丰富经验。
请回答:(1)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什么政策?
(2)除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外,国家还进行了哪两个方面的改造?
(3)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4)“一化三改”中三大改造的完成有什么历史意义?
(5)20世纪50年代,我国曾出现过哪两次急躁冒进的严重错误?
(6)“全局性、长时间的社会动乱”是指哪一事件?这一事件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7)你认为二十多年的艰辛探索为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哪些正反两方面的丰富经验?(写出两条即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材料二我国第一辆载重汽车诞生;我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试制成功;我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建成投产……
请回答:
(1)材料一是***什么时期说的?反映了什么问题?
(2)针对材料一的情况,我国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什么意义?
(3)材料二是我国在什么时期取得的成就?从取得的成就中可以看出我国当时优先发展什么工业?
2.选择题- (共25题)
A.结束的标志是1971年9月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
B.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
C.刘少奇被迫害致死,成为党史上最大的冤案 |
D.文化大革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民主与法制受到践踏 |
A.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 B.便于使用先进的机械化生产工具 |
C.保护瓣分土地的耕作和生产 | D.提高农业生产力,以满足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
①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②要认清基本国情
③要实事求是,坚持科学发展观
④要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的速度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A.公私合营 |
B.中外合资 |
C.承包经营 |
D.国企改革 |
A.1953—1957年 |
B.1957—1965年 |
C.1966—1976年 |
D.1978—2000年 |
A.全党缺乏领导大规模经济建设的经验 |
B.人民群众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
C.各地频繁发生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 |
D.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包围、封锁 |
A.“铁人”——雷锋 | B.“两弹元勋”——邓稼先 |
C.“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 D.“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
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 B.农业合作化运动 |
C.文化大革命 | D.土地改革 |
A.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
B.“四五运动”的爆发 |
C.***逝世 |
D.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C.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
D.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
②修建青藏、新藏等公路
③农村的乡镇企业发展迅速
④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A.上甘岭战场,黄继光舍身堵枪眼 | B.兰考盐碱地,焦裕禄带病治风沙 |
C.紫竹林租界,义和团抗击侵略军 | D.北京菜市口,谭嗣同慷慨赴刑场 |
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A. “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B. “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
C. 人民公社欣欣向荣的气象 D. “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
B.土地改革的顺利结束 |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
A.遭到建国来最严重的挫折和失误 |
B.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 |
C.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
D.正确与失误、成就和挫折错综交织 |
A. 确立了***思想的指导地位
B. 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
C. 正确分析了我国国内主要矛盾
D. 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要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