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昌平临川育人学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0064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4/7

1.综合题(共4题)

1.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如图

中国近代以来先后建立了两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共和国
(1)这两个共和国分别是什么?它们如何推动中国历史的发展?
(2)图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后的十年间,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领域有了哪些可喜的进步?
(3)图二历史事件发生后,我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巨大变化?对此你有什么认识?
(4)结合所学知识和对以上问题的分析,你有何感想?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朝沿用明朝的教育制度,学校以四书五经为教材,国家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这种培养人才的方式越来越不适应近代中国的需要。在开明官员的主张下,大清皇帝批准在北京设立“大学堂”。
(1)材料一中的“大学堂”指的是清朝建立的哪一学府?它创建于什么运动时期?当时的“大清皇帝”是谁?“大学堂”创立有何重大意义和影响?
3.
阅读材回答问题
材料: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
——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
(1)“长夜难明”指的是什么?“百年魔怪”主要是指一百余年间的哪些势力?
(2)“一唱雄鸡天下白”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邓小平曾说:“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是不可能的,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行,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和资金不行。”“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1)分析归纳材料论述的主题。
(2)邓小平认为我们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党的哪一次会议决定改变“关起门来搞建设”的不利状况?针对这一状况提出的具体方针是什么?

2.选择题(共29题)

5.
下列历史事件中,改变了社会性质的是(  )
①鸦片战争
②辛亥革命
③五四运动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⑤三大改造完成
A.①③④B.①④⑤C.②③④D.③④⑤
6.
1949年中国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为什么在建国之初还要将这首充满危机意识的歌曲定为国歌,你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原因吗?(    )
A.勿忘国耻B.居安思危C.知耻后勇D.发人深省
7.
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及西藏地方政府派出的首席谈判代表是(    )
A.1949  十四世达赖B.1950   十世班禅
C.1951  阿沛·阿旺晋美D.1952   阿沛·阿旺晋美
8.
解放西藏。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团与中央人民政府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的解放的历史意义包括( )①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②各民族实现了大团结③挫败了藏独反动阴谋④西藏跨入了社会主义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9.
“中国人民不能容忍外国的侵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对自己的邻国肆意侵略而置之不理”,周恩来这段话是针对哪一件事件而发表的:(    )
A.美国发动侵朝战争B.美国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
C.美国发动侵越战争D.英国侵略印度
10.
下边两幅图记载的历史事件是( )
A.1950~1952年土地改革B.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西藏和平解放D.大跃进运动
11.
如果要了解有关建国后土地改革的历史资料,可以查阅下列哪部作品(  )
A. 《暴风骤雨》 B. 《狂人日记》 C. 《雷雨》 D. 《班主任》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土地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B.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C.实现耕者有其田的社会理想
D.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
13.
彻底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事件是(   )
A.新中国成立B.抗美援朝C.土地改革D.三大改造
14.
全国大陆获得统一和基本完成土地改革的时间分别是在( )
A.1950年和1951年B.1949年和 1951年
C.1951年和1952年底D.1949年和1952年底
15.
下列不属于新中国成立的国际背景的是(   )
A.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B.美苏冷战
C.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高涨D.美日欧三足鼎立
16.
下列选项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是( )
①通过了《共同纲领》②选举***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③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 ④决定以“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7.
对“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②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③中国开始朝着社会主义道路迈进  ④全国获得完全统一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8.
新中国成立的最基本的前提是( )
A.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被推翻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C.开国大典D.中国大陆基本解放
19.
对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B.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开始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D.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力量
20.
假如你是新中国的一位农民,而你的家乡正在进行土地改革,你觉得哪些生产资料是你在土地改革中分到的 ( )
①土地   ②农具   ③牲畜   ④房屋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1.
建国后保证农民在政治、经济上翻身得解放,成为土地主人的法律法规是(    )
A.《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第一个五年计划
22.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进行抗美援朝的原因是( )
①朝鲜内战爆发     ② 美国出兵侵略朝鲜  
③ 美国侵略军严重威胁中国安全 ④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③④D.①③④
23.
开始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事件是( )
A.新中国成立B.三大改造的完成
C.五四运动开始D.土地改革的完成
24.
新中国实施土地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
A.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B.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
C.地主、富农剥削和压迫农民
D.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5.
彭德怀在《彭德怀自述》中写道:西方侵略者几百年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有力证明这一观点的历史事件是()
A.抗日战争的胜利B.解放战争的胜利
C.抗美援朝的胜利D.上甘岭战役的胜利
26.
1950年冬,辽宁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在政府的组织下,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硬上把一千多亩盐碱地改变成了良田,第二年种上花生和棉花,当年喜获丰收。梅家村的粮食产量不断增加,粮食产量提高的原因是(  )
①土地改革,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 ②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进和提高 ③耕地面积的增加,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 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A.①②③④B.①③C.③④D.②③④
27.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上的新纪元,这个“新”首要是指
A.国家的名称变了
B.国家独立自主了
C.中国的社会性质变了
D.人民的生活改善了
28.
下列选项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②西藏和平解放
③抗美援朝战争爆发 ④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完成
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①②④③D.①③②④
29.
下列信息符合下图事件的一项是( )
A.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了
B.浮夸风和“共产风”盛行
C.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D.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30.
下列不是建国初期,中共采取的巩固政权、恢复经济的措施的是(   )
A.和平解放西藏B.抗美援朝C.土地改革D.进行一五计划
31.
如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发行面值最大的拾圆人民币图,人们都习惯称这种面值最大的人民币为“大团结”。体现这种称谓的政策是
A.一国两制
B.各民族一律平等
C.共同富裕
D.西部大开发战略
32.
国防是维护国家安全的盾牌。右图所示部队主要承担的任务是
A.反对霸权主义B.战略核反击
C.维护社会治安D.打击恐怖势力
33.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巅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有国殇!”“国民政府”行政院长于佑任的诗作《望大陆》反映了台湾同胞渴望(   )
A.反攻大陆B.葬于大陆C.祖国统一D.台湾独立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2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