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让我们一起看下面的材料:

(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什么战争期间?这一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情景出现在什么运动中?这场运动的具体结果如何?

(3)材来料三中的“星星之火”指的是什么?它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怎样的意义?(4

(4)长征途中的哪次会议成为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红军心中的“理想之火”正是长征精神的体现,请你谈谈如何弘扬长征精神?

(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什么战争期间?这一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情景出现在什么运动中?这场运动的具体结果如何?

(3)材来料三中的“星星之火”指的是什么?它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怎样的意义?(4

(4)长征途中的哪次会议成为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红军心中的“理想之火”正是长征精神的体现,请你谈谈如何弘扬长征精神?
2.
(1)根据材料一,指出福州船政局辞退全部洋匠的主要原因?并分析轮船招商局创办的积极作用。除材料外,再写出两个洋务派创办的军事企业名称。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孙中山的哪些活动和功绩“唤起了民众”?(提示:考虑组织创立、指导思想、历史功绩等方面)
(3)材料三所述内容反映的是哪一运动?它兴起的标志是什么?与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相比,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在哪两个层面进一步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1)根据材料一,指出福州船政局辞退全部洋匠的主要原因?并分析轮船招商局创办的积极作用。除材料外,再写出两个洋务派创办的军事企业名称。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孙中山的哪些活动和功绩“唤起了民众”?(提示:考虑组织创立、指导思想、历史功绩等方面)
(3)材料三所述内容反映的是哪一运动?它兴起的标志是什么?与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相比,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在哪两个层面进一步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3.
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携手共赴国难,也曾反目操戈,两党关系曲折发展。
材料一 国民大革命期间,北伐军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直指黄河流域,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加速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
材料二

材料三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北伐军取得这样辉煌成果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这次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最终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图表一内容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它与民族命运的关系。从图表二蒋介石的谋士陶希圣的话中可以看出,当时蒋介石电邀***赴重庆谈判的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分析解放战争开始时的国共力量对比。结合所学分析人民解放战争中共产党取胜的原因有哪些。
(4)从以上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史实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材料一 国民大革命期间,北伐军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直指黄河流域,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加速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
材料二

材料三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北伐军取得这样辉煌成果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这次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最终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图表一内容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它与民族命运的关系。从图表二蒋介石的谋士陶希圣的话中可以看出,当时蒋介石电邀***赴重庆谈判的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分析解放战争开始时的国共力量对比。结合所学分析人民解放战争中共产党取胜的原因有哪些。
(4)从以上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史实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2.选择题- (共18题)
4.
《伦敦新闻画报》中有这样一段评述:“它确定了千百万的赔款和源源不断的茶叶供应,刺激了我们的贸易,永久割让给我们一座岛屿。总之,它让战争达到顶点,让我们获得了比想象的还多…”这段话评述的是
A.虎门销烟 |
B.《南京条约》 |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D.《辛丑条约》 |
7.
晚清畅销小说《痴人说梦记》以一场梦为结尾,梦中的上海不再有外国巡捕,建筑上没有外国招牌,有的是中国人的工厂和学校。这深刻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
A.民族独立和富强 |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
C.扶清灭洋 | D.建立社会主义 |
11.
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小明同学和父母一起参加了“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团。到达陕北后,妈妈问了小明四个问题,小明回答错误的是
A.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是长征开始的主要原因 |
B.红军四渡赤水,打乱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 |
C.强渡大渡河使红军跳出了国民党军的重兵包围 |
D.甘肃会宁会师是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 |
12.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陈列着这样一件文物:它是一把枪,手枪上有两行字:“南昌暴动纪念”、“朱德自用”。这把枪陈列在此是为了纪念
A.存在于中国两年多年的封建帝制被推翻 |
B.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开始 |
C.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
D.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开辟 |
14.
“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舟泛语从容。”王尽美与董必武等革命家一起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A.开马克思主义传播之先河 | B.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 |
C.使中国首次出现革命政党 | D.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
15.
南京拥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遗存,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和终点,是近代中国的缩影。南京作为近代史的终点源于
A.国民政府建立 |
B.日本制造大屠杀 |
C.南京国民政府垮台 |
D.中华民国成立 |
16.
历时64天,人民解放军以伤亡3.9万人的代价,取得了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余人的巨大胜利,最难能可贵的是使古都的文物完整地保存下来。这段史料叙述的是
A.辽沈战役 |
B.淮海战役 |
C.平津战役 |
D.渡江战役 |
18.
为悼念在战争或其它灾难中的死难者,许多国家都设立悼念活动日。我国将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是因为1937年的这一天
A.签订《南京条约》 |
B.日本在南京开始大屠杀 |
C.日本侵略者占领上海市 |
D.日军占领东三省 |
21.
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前,国际条件虽然不利,但仍以极大的勇气和毅力坚持下来,挡住了日本百万大军的进攻。该情形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中国实行了全民族抗战 |
B.中国人民的持久抗战 |
C.中国抗战的正义性 |
D.日本的战略失误 |
3.单选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8道)
单选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