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根据下列材料和图片,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图一反映的史实发生在哪一天?有何重要意义?
材料二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值变化表
(2)从材料二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哪一行业发展最快?
材料三

(3)材料二和材料三中的图二是哪一发展计划取得的重要成就?请列举该时期所取得的其它重要成就。(至少三例)
(4)该计划的实施有何影响?
材料一

(1)图一反映的史实发生在哪一天?有何重要意义?
材料二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值变化表
变化行业 | 1953年农轻重比例% | 1957年农轻重比例% | 1953——1957平均增长速度% |
农业 | 52.8 | 43.5 | 4.5 |
轻工业 | 29.6 | 29.2 | 12.8 |
重工业 | 17.6 | 27.3 | 25.4 |
(2)从材料二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哪一行业发展最快?
材料三

(3)材料二和材料三中的图二是哪一发展计划取得的重要成就?请列举该时期所取得的其它重要成就。(至少三例)
(4)该计划的实施有何影响?
2.
农村、农业、农民的三农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如图,阅读下列图片资料解读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农村经历的四次变革:
(1)拔除地主所立界碑

(2)农民加入合作社

(3)人民公社大食堂

(4)包产到户

(1)图片一内容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到哪一年底,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它的完成摧毁了在我国延续两千多年的什么制度?
(2)图片二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3)图片三反映20世纪50年代农村又经历了怎样的变革?
(4)图片4包产到户是20世纪80年代农村什么改革制度的主要形式?
(1)拔除地主所立界碑

(2)农民加入合作社

(3)人民公社大食堂

(4)包产到户

(1)图片一内容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到哪一年底,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它的完成摧毁了在我国延续两千多年的什么制度?
(2)图片二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3)图片三反映20世纪50年代农村又经历了怎样的变革?
(4)图片4包产到户是20世纪80年代农村什么改革制度的主要形式?
3.
会议制度是体现人民当家做主的重要形式。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1)图一是什么会议?通过的文件是什么?有何作用?
(2)图二是什么会议?通过的文件是什么?它所规定的国家性质是什么?
(3)图三是中共八大,它提出当时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4)图四会议上提出当时的主要矛盾又是什么?
(5)中华人民共和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是什么?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1)图一是什么会议?通过的文件是什么?有何作用?
(2)图二是什么会议?通过的文件是什么?它所规定的国家性质是什么?
(3)图三是中共八大,它提出当时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4)图四会议上提出当时的主要矛盾又是什么?
(5)中华人民共和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是什么?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见下图:

(1)材料一中《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是对哪次会议的报道?这次会议有关经济建设的重大决策是什么?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文字资料,概括我国设立经济特区的主要作用是什么?依据材料二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顺序是什么?
材料三

一带一路
(3)一带一路伟大设想是新时期哪一思想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一见下图:

(1)材料一中《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是对哪次会议的报道?这次会议有关经济建设的重大决策是什么?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文字资料,概括我国设立经济特区的主要作用是什么?依据材料二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顺序是什么?
材料三

一带一路
(3)一带一路伟大设想是新时期哪一思想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2.选择题- (共24题)
5.
1983 年,一位去南方打工的衡阳小伙子给家乡亲人的信中写道: “我来到这座城市,曾是鸦片战争中被迫开放的第一批港口之一,现在则是改革开放中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国家的变化真大呀!"这个小伙子打工的城市是( )
A.厦门 | B.深圳 | C.广州 | D.上海 |
8.
美国上将克拉克和他的僚属说:“美国上将在一个没有打胜的停战书上签字,这在美国历史上是第一次。”这里说的 “停战书”签订的时间是( )
A.1950年10月 | B.1952年10月 | C.1953年7月 | D.1953年10月 |
12.
杨凯在《中国梦的方位》中说:“洋务派、改良派、立宪派、国民党、共产党……一路走到1949年,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中国人民站起来,中国梦的基础牢靠起来。”那么,“中国梦的基础牢靠起来”的依据是
A.中国共产党诞生 | B.中华民国建立 |
C.国民政府成立 |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13.
某历史研究小组的同学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卷)》中看到这样一句话:“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引起了‘政治形势的根本变化’”之后,各抒己见。下列推理最正确的是( )
A.甲:不对,“一五”计划后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
B.乙:对的,三大改造后的人民实现了当家作主 |
C.丙:不对,三大改造后中国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国家 |
D.丁:对的,三大改造后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
14.
国民经济五年计划是报刊上经常出现的一个词。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不包括
A.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
B.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
C.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
D.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
18.
我国“一五”时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是:工业占58.2%,农林水利占7.6%,运输邮电占19.2%,文化教育和卫生占7.2%,其他占7.8%。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大体是1:7.9。由此可见,我国当时
A.只发展重工业 |
B.优先发展重工业 |
C.优先发展运输邮电业 |
D.农轻重三业均衡发展 |
20.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政策不断进行着调整,关于1950年的土地改革和20世纪80年代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都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
B.都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
C.都让农民拥有了土地所有权 |
D.都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
21.
(题文)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管理方式。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国改革开放步伐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A.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B.提出了社会主义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D.建立经“特区 |
22.
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三角洲--内地
C. 沿海经济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 经济三角洲--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A.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三角洲--内地
C. 沿海经济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 经济三角洲--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2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