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文汇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历史八年级上期末复习卷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0027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4/21

1.综合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从明朝中后期开始,我国与外界交往日益减少,逐渐落后于世界。西方列强的入侵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但是我们的人民并没有屈服。他们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英勇反抗外来侵略,积极探索复兴之路,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1)【巧用表格,夯实基础】请将表格中的知识点填写完整。
侵略与反抗
列强侵华战争
抗争的代表人物或事件

林则徐、关天培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邓世昌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关注细节、请你纠错】请你找出以下材料中的三处错误并纠正。

①________改为_________  ②________改为_________  ③________改为_________
(3)【图说历史,归纳主题】

(1)请你依据图片归纳一个主题
(2)请写出五四运动、台儿庄战役、渡江战役的意义
(4)【挑战思维,自主探究】中共十五大报告中的一段话:“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后,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请你说明这两大任务之间的关系。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前赴后继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图一中的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重要军事工业。为维护清朝统治,洋务运动还进行了哪些重大探索活动?
(2)图二中谭嗣同是哪一次探索中的重要代表人物?维新派为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采取了什么改革措施?这场变法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
(3)图三中的孙中山一生致力于中国的革命事业而奋斗不止。在112年前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后来他又致力于创建新型的革命军队,它们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4)图四反映了五四运动的宏大场面。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是第一场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第一场历史巨变”指什么?这里“起点”的含义是什么?请你依据以上材料,概括中国的近代化历程是如何一步步深入的。
3.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函中要求将8年抗战一律改为14年抗战,以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
材料二 “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不挠……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  
——《卢沟桥歌》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决定将每年的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材料四 七七事变后,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全民族的抗战开始了。经过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克服了重重困难,付出了巨大牺牲,终于同美、英、苏等反法西斯同盟国一道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1)根据材料一的背景材料,写出“十四年抗战”的起止年份。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作出改编后的名称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2017年是卢沟桥事变爆发多少周年?卢沟桥事变的爆发标志着什么?列举一位为保卫卢沟桥、保卫北平而牺牲的爱国将领?请分别列举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各一个著名战例。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谈谈中国设立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日有何意义?
(4)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人民能够取得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认识。

2.选择题(共26题)

4.
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中,为国捐躯的爱国将领是( )
A.林则徐B.关天培C.冯子材D.邓世昌
5.
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回答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末台湾爱国诗人丘逢甲的诗句:“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的“往事”和“割台湾”是与哪一次侵略战争有关? (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
中国近代历史上,列强发动了多次侵华战争。其中,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的战争是()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
阅读下图,导致清朝这一时期几种主要进口货物税率(关税)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中国手工业纺织技术较弱
C.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
D.英国机器棉纺织业发达
8.
中国在19世纪上半期出现了“千古未有之变局”,政治上的独立自主、经济上的自给自足现状被打破。这种“变局”开始于()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9.
从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张謇的“实业救国”;从詹天佑的“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到佟麟阁的“国家多难,军人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这是仁人志士发出的时代最强音。这个时代的特征是( )
A.国家统一,民族团结B.国家分裂,民族融合
C.百年屈辱,民族抗争D.曲折前进,民族复兴
10.
晚清政府曾收到某地民众的一份公告,公告称:“……百姓无依,惟有死守,据为岛国,遥戴皇灵……图固守以待转机。”该公告反映的历史事件与地点对应正确的是( )
A.鸦片战争——香港
B.第二次鸦片战争——库页岛
C.甲午中日战争——台湾
D.郑成功收复台湾——台湾
11.
日本企业家大岛川一在重庆开了一家铁厂,你认为这件事最早会出现在(  )
A.鸦片战争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12.
正当人们欢欣鼓舞地迎接20世纪到来之际,中国人却是“带着首都被敌人攻占的耻辱”收到了一份“西方人送来的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这份“礼物”指的是( )
A.《南京条约》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3.
鲁迅回顾历史时说:“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第二次鸦片战争这一鞭使中国开始认识到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开始了
A.编写《海国图志》
B.洋务运动
C.维新变法
D.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14.
洋务派的中央代表奕䜣提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由此可看出洋务运动的侧重点在于学习西方的()
A.思想文化B.军事技术C.教育制度D.政治制度
15.
汪林茂在《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自强’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现)代化的这辆列车。”据此可见,他认为( )
A.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开辟了近代化道路
B.戊戌变法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
C.辛亥革命乃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D.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6.
它首次在中国大地宣告国家主权属于人民,……国会政治、政党政治、舆论监督政府等民权政治,变人治为法治的尝试由此正式开端。替代文中“它”最恰当的是()
A.中国同盟会B.武昌起义
C.中华民国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17.
“他的伟大不只在领导中国人民促使社会向一个崭新的时代跃进,还在于在消灭帝制、缔造共和后仍为建设一个独立强盛、自由平等的中国而奋斗不息。”材料评论的人物是()
A.李鸿章B.孙中山
C.康有为D.***
18.
电视台拍摄了一部反映我国辛亥革命后人们社会生活的电视剧,以下镜头不符合史实的是()
A.人们坐在家中看报纸
B.男主角上街被剪掉了辫子
C.剧中人物穿着中山装、西服、新式旗袍
D.人们见面就叩头,口中称着“大人”“老爷”
19.
“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的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的是()
A.维新启蒙思想开始传播B.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C.近代学校开设修身课程D.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
20.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21.
胡适回忆说:“民(国)十五六年之间,全国大多数人心的倾向国民党,……”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发生了()
A. 国民革命 B. 武昌起义
C. 红军长征 D. 西安事变
22.
“***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下列最能体现***“灵活性”的是()
A. 发动武昌起义
B. 领导南昌起义
C. 发动秋收起义
D. 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23.
在中国近代,国共曾有过兄弟般的合作。下列图片对应的历史事件中能体现这种合作的有( )
A.B.C.D.
24.
在十四年抗战过程中,推动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关键是(  )
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百团大战D.徐州会战
25.
下图事件,中共主张和平解决,这是基于()
A.党的利益B.阶级利益C.民族利益D.工农利益
26.
“一旦强虏寇边疆,慷慨悲歌上战场。”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组织发起的重大战役是()
①平型关大捷   ②台儿庄战役   ③百团大战 ④平津战役
A.①②③B.①③C.②③④D.②④
27.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28.

石窟艺术是佛教艺术的一种,随佛教传入我国,位于河南洛阳的石窟艺术宝库是(     )

29.
下侧示意图,反映了某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其主要原因是

①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掠夺
②海外华侨的竞相投资
③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 
④南京国民政府的推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