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近代列强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了苦难,中国人民积极寻求摆脱苦难的答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如下图

材料三: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摘自《马关条约》
材料四:

请回答:
问题一: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是指什么战争?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有哪些?
问题二:图二中俄国共侵占我国多少领土?主要是在哪一历史时期侵占的?
问题三:材料三反映了该不平等条约中的哪一项具体内容?通过该不平等条约,日本侵占了我国哪一块领土长达50年之久?
问题四:材料四反映的是哪一次战争结束后签订条约的情景?该条约的签订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最严重影响是什么?试通过一具体内容来说明。
问题五:请给上述材料拟一个主题
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如下图

材料三: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摘自《马关条约》
材料四:

请回答:
问题一: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是指什么战争?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有哪些?
问题二:图二中俄国共侵占我国多少领土?主要是在哪一历史时期侵占的?
问题三:材料三反映了该不平等条约中的哪一项具体内容?通过该不平等条约,日本侵占了我国哪一块领土长达50年之久?
问题四:材料四反映的是哪一次战争结束后签订条约的情景?该条约的签订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最严重影响是什么?试通过一具体内容来说明。
问题五:请给上述材料拟一个主题
2.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前赴后继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鸿章把西方列强的挑战看作是“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数千年未有之强敌”。于是通过效仿洋人来增强自己的自卫能力就成了他们的基本选择……
——萧功秦《从大历史角度看当代中国大转型》
材料二:在甲午战争之后,全国各阶层,包括士绅阶层,也包括保守派的士大夫都在感到中国非变不可,保守派甚至主动要求张之洞到北京来主持变法。这是半个世纪以来,唯一有那么强的一种社会共识……
——萧功秦《从大历史角度看当代中国大转型》
材料三: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材料四: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请回答:
问题一:材料一中李鸿章等人面对中国“千年变局和强敌”做出了怎样的“基本选择”?该自强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请举一具体史实来证明该运动的最终结局。
问题二:材料二中“一种社会共识”是什么思想?为此,资产阶级维新派展开了哪些活动?(至少2例,2分)
问题三:材料三中“革命”发生在哪一年?根据材料三概括这场革命的历史意义。
问题四:材料四中的“德、赛两先生”分别指什么?为宣传“德、赛两先生”,陈独秀等人发起了什么运动?
问题五:综上所述,在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中,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一:李鸿章把西方列强的挑战看作是“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数千年未有之强敌”。于是通过效仿洋人来增强自己的自卫能力就成了他们的基本选择……
——萧功秦《从大历史角度看当代中国大转型》
材料二:在甲午战争之后,全国各阶层,包括士绅阶层,也包括保守派的士大夫都在感到中国非变不可,保守派甚至主动要求张之洞到北京来主持变法。这是半个世纪以来,唯一有那么强的一种社会共识……
——萧功秦《从大历史角度看当代中国大转型》
材料三: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材料四: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请回答:
问题一:材料一中李鸿章等人面对中国“千年变局和强敌”做出了怎样的“基本选择”?该自强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请举一具体史实来证明该运动的最终结局。
问题二:材料二中“一种社会共识”是什么思想?为此,资产阶级维新派展开了哪些活动?(至少2例,2分)
问题三:材料三中“革命”发生在哪一年?根据材料三概括这场革命的历史意义。
问题四:材料四中的“德、赛两先生”分别指什么?为宣传“德、赛两先生”,陈独秀等人发起了什么运动?
问题五:综上所述,在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中,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九一八事变时,蒋介石说:“中国枪不如人,机器不如人,工人不如人,拿什么和日本打仗?若抵抗日本顶多三天就亡国。”
——冯玉祥《我所认识的蒋介石》
材料二张学良说,他因“彷徨无策”而交结共产党,因为当时共产党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主张“实攻我心”,“不只对学良个人,并已撼动大部分东北将士,至少已渗入少壮者之心”。
材料三百团大战主要战绩表
材料四

材料五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两个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问题一:从材料一可以看出蒋介石对日本的侵略采取怎样的态度?带来了怎样的恶果?问题二: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张学良为什么会“彷徨无策”?随后发生的哪一事件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促进了合作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问题三:据材料三,百团大战的总指挥是谁?百团大战的主要目标是什么?除此战役外,共产党在敌后战场还打了哪些战役?
问题四:据材料四,图片显示的战役是什么战役?总指挥是谁?除此战役外,国民党在正面战场还打了哪些战役?
问题五:为什么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设定在12月13日?
问题六:请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材料一九一八事变时,蒋介石说:“中国枪不如人,机器不如人,工人不如人,拿什么和日本打仗?若抵抗日本顶多三天就亡国。”
——冯玉祥《我所认识的蒋介石》
材料二张学良说,他因“彷徨无策”而交结共产党,因为当时共产党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主张“实攻我心”,“不只对学良个人,并已撼动大部分东北将士,至少已渗入少壮者之心”。
材料三百团大战主要战绩表
战役 时间 | 战斗 次数 | 毙伤日、 伪军数 | 破坏 交通线 | 拔掉 据点 |
3个半月 | 1800次 | 2.5万多人 | 2000多千米 | 近3000个 |
材料四

材料五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两个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问题一:从材料一可以看出蒋介石对日本的侵略采取怎样的态度?带来了怎样的恶果?问题二: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张学良为什么会“彷徨无策”?随后发生的哪一事件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促进了合作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问题三:据材料三,百团大战的总指挥是谁?百团大战的主要目标是什么?除此战役外,共产党在敌后战场还打了哪些战役?
问题四:据材料四,图片显示的战役是什么战役?总指挥是谁?除此战役外,国民党在正面战场还打了哪些战役?
问题五:为什么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设定在12月13日?
问题六:请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2.选择题- (共29题)
5.
中国在19世纪上半期出现了“千古未有之变局”,政治上的独立自主、经济上的自给自足现状被打破。这种“变局”开始于()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8.
中国近代的一本启蒙读物中写道:“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这则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哪个条约签订之后的状况()
A.《马关条约》 | B.《南京条约》 |
C.《辛丑条约》 | D.《北京条约》 |
11.
辛亥革命是在一片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的。对“胜利”和“失败”的理解,最恰当的是( )
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
B.终结了中国的封建制度,但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继续祸国殃民 |
C.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来被袁世凯取代 |
D.明确了反帝宗旨,但帝国主义仍然疯狂侵略 |
12.
19世纪,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人相继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此文中“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分别是指()
A.洋务运动、辛亥革命 | B.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
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 D.五四运动、戊戌变法 |
14.
5月28日,“湖湘文化十杰评选高峰论坛”在岳麓书院隆重举行。著名学者郑佳明表示,他个人最为钦服的湖湘历史文化名人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近代维新志士
A.黄兴 |
B.左宗棠 |
C.曾国藩 |
D.谭嗣同 |
16.
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她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自从有了她,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她”是指:
A.中华民国 |
B.中国同盟会 |
C.中国共产党 |
D.北洋军阀 |
17.
(题文)1919年,上海各界人士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上海“大世界”娱乐场中的跑马生意也随之萧条了,有人在其大门上贴了一副对联:“正应筹策补亡羊,哪有心思看跑马。”其中“亡羊”喻指( )
A.北洋水师黄海激战 | B.八国联军入侵北京 |
C.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 D.中共“一大”召开 |
21.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长征,下列是红军在长征途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它们的时间先后顺序是()
①遵义会议 ②强渡大渡河 ③飞夺泸定桥 ④巧渡金沙江 ⑤四渡赤水 ⑥爬雪山
①遵义会议 ②强渡大渡河 ③飞夺泸定桥 ④巧渡金沙江 ⑤四渡赤水 ⑥爬雪山
A.①②③④⑤⑥ | B.①⑤④②③⑥ |
C.①②④⑤⑥③ | D.①④⑤③②⑥ |
23.
1947年夏,***在听到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消息后,欣喜地说:“我们总算熬出头了。”这是因为
A.人民解放军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 |
B.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 |
C.解放战争打响了 |
D.战略大决战开始了 |
24.
2018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3周年。下列有关抗日战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空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
B.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
C.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从危亡走向振兴的转折点 |
D.中国人民在没有外来援助的情况下取得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 |
26.
“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这段文字反映了( )
A.东北三省的完全沦陷 |
B.南京大屠杀惨案 |
C.抗日将士血染卢沟桥 |
D.重庆大轰炸惨案 |
30.
1915年,吴老太爷从浙江绍兴来到上海,他不可能看到( )
A.西式洋楼里,穿着高开叉旗袍的摩登女郎正在陪洋人吃西餐 |
B.轮船往来于黄浦江上,汽车穿梭于南京路口 |
C.《申报》刊登了身着中山装的男士照片 |
D.拖着长辫的男人正在用欧元购买“洋油”和“洋布”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7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