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宝安第一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历史八年级上期末复习卷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0026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4/22

1.综合题(共3题)

1.
近代列强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了苦难,中国人民积极寻求摆脱苦难的答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如下图

材料三: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摘自《马关条约》
材料四:

请回答:
问题一: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是指什么战争?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有哪些?
问题二:图二中俄国共侵占我国多少领土?主要是在哪一历史时期侵占的?
问题三:材料三反映了该不平等条约中的哪一项具体内容?通过该不平等条约,日本侵占了我国哪一块领土长达50年之久?
问题四:材料四反映的是哪一次战争结束后签订条约的情景?该条约的签订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最严重影响是什么?试通过一具体内容来说明。
问题五:请给上述材料拟一个主题
2.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前赴后继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鸿章把西方列强的挑战看作是“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数千年未有之强敌”。于是通过效仿洋人来增强自己的自卫能力就成了他们的基本选择……
——萧功秦《从大历史角度看当代中国大转型》
材料二:在甲午战争之后,全国各阶层,包括士绅阶层,也包括保守派的士大夫都在感到中国非变不可,保守派甚至主动要求张之洞到北京来主持变法。这是半个世纪以来,唯一有那么强的一种社会共识……
——萧功秦《从大历史角度看当代中国大转型》
材料三: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材料四: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请回答:
问题一:材料一中李鸿章等人面对中国“千年变局和强敌”做出了怎样的“基本选择”?该自强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请举一具体史实来证明该运动的最终结局。
问题二:材料二中“一种社会共识”是什么思想?为此,资产阶级维新派展开了哪些活动?(至少2例,2分)
问题三:材料三中“革命”发生在哪一年?根据材料三概括这场革命的历史意义。
问题四:材料四中的“德、赛两先生”分别指什么?为宣传“德、赛两先生”,陈独秀等人发起了什么运动?
问题五:综上所述,在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中,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九一八事变时,蒋介石说:“中国枪不如人,机器不如人,工人不如人,拿什么和日本打仗?若抵抗日本顶多三天就亡国。”
——冯玉祥《我所认识的蒋介石》
材料二张学良说,他因“彷徨无策”而交结共产党,因为当时共产党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主张“实攻我心”,“不只对学良个人,并已撼动大部分东北将士,至少已渗入少壮者之心”。
材料三百团大战主要战绩表
战役
时间
战斗
次数
毙伤日、
伪军数
破坏
交通线
拔掉
据点
3个半月
1800次
2.5万多人
2000多千米
近3000个
 
材料四

材料五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两个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问题一:从材料一可以看出蒋介石对日本的侵略采取怎样的态度?带来了怎样的恶果?问题二: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张学良为什么会“彷徨无策”?随后发生的哪一事件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促进了合作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问题三:据材料三,百团大战的总指挥是谁?百团大战的主要目标是什么?除此战役外,共产党在敌后战场还打了哪些战役?
问题四:据材料四,图片显示的战役是什么战役?总指挥是谁?除此战役外,国民党在正面战场还打了哪些战役?
问题五:为什么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设定在12月13日?
问题六:请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2.选择题(共29题)

4.
优秀的历史影视是对历史的生动再现,下列影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是()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D.②①④③
5.
中国在19世纪上半期出现了“千古未有之变局”,政治上的独立自主、经济上的自给自足现状被打破。这种“变局”开始于()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这一事件相关的是(  )
A.《林则徐》B.《鸦片战争》C.《火烧圆明园》D.《甲午风云》
7.
下列不平等条约中,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的是()
A.《辛丑条约》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北京条约》
8.
中国近代的一本启蒙读物中写道:“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这则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哪个条约签订之后的状况()
A.《马关条约》B.《南京条约》
C.《辛丑条约》D.《北京条约》
9.
孙中山是中国的民主革命先行者,1905年8月,在他的推动下,成立的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同盟会
10.
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A.强学会的成立
B.公车上书
C.兴中会的成立
D.创办《万国公报》
11.
辛亥革命是在一片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的。对“胜利”和“失败”的理解,最恰当的是(   )
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B.终结了中国的封建制度,但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继续祸国殃民
C.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来被袁世凯取代
D.明确了反帝宗旨,但帝国主义仍然疯狂侵略
12.
19世纪,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人相继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此文中“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分别是指()
A.洋务运动、辛亥革命B.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D.五四运动、戊戌变法
13.
晚清厦门胡里山炮台的兴建是“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一次尝试,这次尝试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
14.
5月28日,“湖湘文化十杰评选高峰论坛”在岳麓书院隆重举行。著名学者郑佳明表示,他个人最为钦服的湖湘历史文化名人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近代维新志士
A.黄兴
B.左宗棠
C.曾国藩
D.谭嗣同
15.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因为(  )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B.北京学生举行抗议活动
C.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
D.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16.
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她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自从有了她,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她”是指:
A.中华民国
B.中国同盟会
C.中国共产党
D.北洋军阀
17.
(题文)1919年,上海各界人士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上海“大世界”娱乐场中的跑马生意也随之萧条了,有人在其大门上贴了一副对联:“正应筹策补亡羊,哪有心思看跑马。”其中“亡羊”喻指(   )
A.北洋水师黄海激战B.八国联军入侵北京
C.巴黎和会外交失败D.中共“一大”召开
18.
“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与这副写于1919年的对联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北伐战争
19.
某校举办“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图片展。下列图片反映的事件中,具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意义是(   )
A.B.C.D.
20.
在中国近代,国共曾有过兄弟般的合作。下列图片对应的历史事件中能体现这种合作的有( )
A.B.C.D.
21.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长征,下列是红军在长征途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它们的时间先后顺序是()
①遵义会议  ②强渡大渡河  ③飞夺泸定桥  ④巧渡金沙江  ⑤四渡赤水   ⑥爬雪山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⑤④②③⑥
C.①②④⑤⑥③D.①④⑤③②⑥
22.
虎子是第二十九军的一名战士,当时他驻守宛平县。1937年7月7日拂晓,日军向宛平县射击,中国守军立即予以还击。此战役为
A.九一八事变
B.卢沟桥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台儿庄战役
23.
1947年夏,***在听到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消息后,欣喜地说:“我们总算熬出头了。”这是因为
A.人民解放军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
B.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
C.解放战争打响了
D.战略大决战开始了
24.
2018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3周年。下列有关抗日战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空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C.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从危亡走向振兴的转折点
D.中国人民在没有外来援助的情况下取得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
25.
与“1945年”、“***”、“双十协定”这三个关键词信息有关的事件是
A.南昌起义B.西安事变C.七七事变D.重庆谈判
26.
“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这段文字反映了(  )
A.东北三省的完全沦陷
B.南京大屠杀惨案
C.抗日将士血染卢沟桥
D.重庆大轰炸惨案
27.
***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放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上述评价与哪次战役有关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28.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29.

石窟艺术是佛教艺术的一种,随佛教传入我国,位于河南洛阳的石窟艺术宝库是(     )

30.
1915年,吴老太爷从浙江绍兴来到上海,他不可能看到( )
A.西式洋楼里,穿着高开叉旗袍的摩登女郎正在陪洋人吃西餐
B.轮船往来于黄浦江上,汽车穿梭于南京路口
C.《申报》刊登了身着中山装的男士照片
D.拖着长辫的男人正在用欧元购买“洋油”和“洋布”
31.
《近代实业第一人》中说:“他……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他”·是()
A.魏源B.张謇C.陈独秀D.胡适
32.
下表是中国纱厂1915~1919年盈利指数情况。对表中数据所含信息解读不准确的是( )
年份(年)
1915
1916
1917
1918
1919
盈利指数(%)
-4.38
7.61
36.73
21.43
70.56
 
A.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民族资本的压迫
B.使中国民族工业从此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C.中国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代”
D.受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7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