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礼乐第三初级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练习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00021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8/4/27

1.选择题(共70题)

1.
下列各项,标志着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历史性重要一步的是
A.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成立
B.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成立
C.“汪辜会谈”
D.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八项主张
2.
邓小平曾在不同场合说,香港回归后,香港居民“股照炒、舞照跳、马照跑”。这是说香港回归以后,香港原有的(   )不变
A.政治制度B.法律C.生活方式D.金融中心的地位
3.
我国的特别行政区与经济特区、民族自治区的最大共同之处是
A.都享有高度的自治权B.都有自己的法律
C.都是祖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部分D.都实行相同的社会制度
4.
比较是我们学习和研究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我国经济特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最大区别在于
A.主权归属不同
B.外交政策不同
C.社会制度不同
D.经济政策不同
5.
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是
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海峡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C.海峡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
D.海协会和海基会领导人进行互访
6.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海峡交流基金会于1992年达成的重要共识是(   )
A.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进两会会谈协议D.两岸实现直接“三通”
7.
“三通”(通航、通邮、通商)是指大陆与的沟通?
A.香港
B.澳门
C.台湾
D.以上都不是
8.
建国以来,党和政府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的政策的先后顺序是
①和平方式解放台湾
②解放台湾
③促进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④“一国两制”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②③①④
9.
海峡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的变化,38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是在
A.大陆确立“三十六计,和为上计”的对台政策
B.大陆提出“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
C.台湾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交往
D.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
10.
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问题的本质不同在于
A.属于历史遗留问题
B.属于政党政治问题
C.属于外交问题
D.属于中国内政问题
11.
根据中葡联合声明的规定,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是在
A.1995年
B.1997年
C.1998年
D.1999年
12.
“一国两制”的构想首先是针对问题提出来的。
A.台湾
B.香港
C.澳门
D.钓鱼岛
13.
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标志着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对我国领土的占领,洗雪了民族耻辱
A.新中国的成立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台湾的统一
D.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14.
我国之所以能用“一国两制”的原则解决港、澳问题,其根本原因是
A.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 改革开放的实行及其成就
C. 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D. 殖民国家力量的削弱
15.
中国政府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其总体目标是为了
A.解决香港回归问题
B.解决澳门回归问题
C.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D.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16.
在“一国两制”框架下,台湾比港、澳享有的更大权利是
A.社会制度不变
B.生活方式不变
C.法律基本不变
D.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17.
“一国两制”中的两种制度是指两种制度。
A.军事
B.社会
C.法律
D.管理
18.
中国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主要出发点是(   )
A.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B.维护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C.港澳台问题都是历史遗留问题,只能用“一国两制”的方法解决
D.反映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
19.
下边的图案是
A.红十字会会旗
B.澳门区旗
C.香港区旗
D.奥运会会旗
20.
“一国两制”的基本含义是
A. 一个国家一种制度
B.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C. 在港澳台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21.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族人民结成的民族关系是
A.大杂居
B.小聚居
C.以汉族为主体
D.平等、团结、互助
22.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主要目的是
A.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B.保障少数民族的发展权利
C.真正实现我国境内各少数民族的平等D.为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创造条件
23.
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有多少个( )
A.55;54B.56;55C.55;56D.54;55
24.
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 )
A.各民族分隔独立B.以城市为中心
C.分布在山区D.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
25.
(题文)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哪三级( )
①自治区
②自治州
③自治县(旗)
④自治镇(乡)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6.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应是
A.有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
B.提出自治申请的地方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任一地方
D.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27.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利于
①促进民族团结
②缩小东西差距
③各民族共同发展
④政府依法行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
2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实行()
A.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B.民族团结政策
C.民族平等政策D.民族聚居政策
29.
“紫荆开后白莲开,喜事翩跹接踵来。神州大地齐欢庆,一国两制谱新篇。”诗歌中的“喜事”指( )
A.新中国成立B.西藏和平解放
C.一国两制提出D.香港、澳门回归
30.
近年来,台湾陈水扁当局在两岸关系上不断制造障碍,公然提出“去中国化”、“台湾法理独立”等主张。2007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指出,要团结广大台湾同胞,坚决反对“台湾法理独立”等任何形式的分裂活动,这是因为
①实现祖国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②“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唯一方式
③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④“台独”分裂活动损害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
31.
某同学在进行专题复习时搜集了两幅对联:“杂居聚居遵民意,五区人民得自治”,“万紫千红增特色,三通两制促和平”,这里的“自治”和“两制”分别是指()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B.民族平等制度和“一国两制”
C.民族团结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一国两制”
32.
下列有关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所起到的重大意义中不包括(   )
A.加强民族团结B.有利于港澳台回归
C.维护祖国统一D.促进地区发展
33.
当前阻碍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是
A.民间交往B.台湾岛内的分裂势力
C.两岸通邮、通航、通商D.日本对台湾的支持
34.
“一国两制”已经在下列哪些地区得到了真正的实践?(  )
①香港 ②台湾 ③西藏    ④澳门
A.①②③④B.①②C.①②④D.①④
35.
1992年,就海峡两岸关系问题,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的共识属于
A.策略方面
B.手段方面
C.原则方面
D.途径方面
36.
香港回归的时刻是
A.1984年12月24日
B.1997年6月30日
C.1997年7月1日
D.1999年12月20日
37.
(题文)我国之所以能用“一国两制”原则解决港澳问题,根本原因是(  )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C.殖民国家力量的削弱
D.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38.
(题文)下列有关我国政府正式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耻辱
②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③中国完成了统一
④殖民国家力量削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9.
下列有关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国家领导人针对台湾提出的方针和政策的对应中,错误的一项是
A.新中国成立后,***提了武力解放台湾
B.20世纪50年代中期,***提出了“一国两制”
C.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D.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江泽民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40.
根据“小聚居”“建立自治区”、“平等”“共同繁荣”等内容提炼出一个最恰当的学习主题是:
A.祖国统一B.国防建设
C.民族团结D.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41.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以来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的原因包括
①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策
②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制度
③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
④内蒙古地区人民的艰苦奋斗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④
4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下列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
A.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各少数民族自治区的所有事务都完全由本民族做主
C.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
D.民族自治区域是我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4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引导少数民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式是( )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B.进行三大改革
C.实行赎买政策D.进行民主改革
44.
20世纪90年代初期,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的重要共识是(  )
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②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③推进和平统一祖国大业
④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45.
下列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B.在所有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
C.实施的前提是国家的统一领导
D.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
46.
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 的关系()
A.相互独立、互不干涉B.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C.相互对立、各自发展D.大杂居、小聚居
47.
下列关于民族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不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拥有的自治权限不同     ②都是我国的地方行政区
③都是我国的省级行政区   ④实行的社会制度不同
A.②③B.①④C.②④D.①③
48.
“汪辜会谈”得以成功举办的先决条件是
A.两岸授权进行对话
B.汪、辜私交不错
C.汪、辜分别是海协会和海基会的领导人
D.两会就“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达成了共识
49.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我国自古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的民族政策有①民族平等②民族团结③民族自治④共同繁荣( )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50.
2017年2月中下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可克达拉市举行了援疆干部人才欢迎会暨培训班,来自江苏省43名援疆干部人才开启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这( )
A. 反映了我国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B. 体现了我国各民族间团结互助的关系
C. 表明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方法
D. 说明了新疆的发展主要依赖对口支援
51.
我国的省级民族自治区不包括(  )
A.新疆B.广西C.青海D.西藏
52.
2009年中央新增对西藏地区的投资21.32亿元,共安排项目303个。党和政府之所以重视和帮助西藏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是为了
A.加强各民族团结B.实现国内各民族平等
C.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D.贯彻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制度
53.
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属于问题。
A.国家的统一
B.洗雪国耻
C.打击分裂主义
D.消除地方割据
54.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增长速度位于全区前列,这得益于
①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②完成了民主改革
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④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⑤发挥地区资源优势
A.①③
B.①③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
55.
民族区域自治作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其作用包括
①有利于祖国统一
②有利于民族平等
③有利于民族团结
④有利于地区发展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56.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前提是( )
A.设立民族自治机关B.少数民族人民当家做主
C.自己管理本民族事务D.服从国家统一领导
57.
目前我国民族自治区和自治州、自治县的政府主要领导大都由少数民族干部担任。这最能说明少数民族享有
A.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
B.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
C.发展本民族经济的权利
D.参与西部大开发的权利
58.
解决民族问题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关键是
A.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C.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D.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59.
下列哪一项政治制度的实行体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 )
A.政治协商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一国两制”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60.
一些国外学者认为,这是对多民族国家民族政策模式的发展创新,是独特的“中国经验”。新中国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
A.平等协商
B.民主改革
C.土地改革
D.民族区域自治
61.
阅读如下图,导致这一时期我国少数民族地区GDP总量不断增长的主要因素有(  )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②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③改革开放的推动
④“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行(  )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62.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时,人民解放军驻港、驻澳部队举行了盛大的进驻仪式。他们的进驻最能体现中国政府(  )
A.对港、澳行使主权B.向港、澳显示强大
C.让港、澳人民放心D.对港、澳特别保护
63.
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我国先后成立了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其中成立最早的是
A.内蒙古
B.宁夏和广西
C.西藏
D.新疆
64.
为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扩大内需,党中央实行
A.可持续发展战略
B.西部大开发战略
C.放宽政策
D.搞活经济政策
65.
中共中央提出“实现民族的区域自治”建议是在(  )
A.筹建新中国时B.制定宪法时
C.修改宪法时D.中共“八大”上
66.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首先要实现的是()
A. 祖国统一 B. 民族平等
C. 民族团结 D. 共同富裕
67.
我国政府用“一国两制”的构想解决港、澳、台问题,主要是考虑了
①三地的现状 ②三地的历史
③三地与大陆的差异 ④大陆的社会主义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68.
“一国两制”基础上回归祖国的港澳地区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A. 社会制度
B. 主权归属
C. 经济制度
D. 社会生活
69.在△ABC中, {#mathml#}B(3,0){#/mathml#} 、 {#mathml#}C(3,0){#/mathml#} ,动点A满足 {#mathml#}|AC|+|AB|=233|BC|{#/mathml#} .
70.
从1984年到2013年底,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38倍,农民人均收入增长了21倍。材料直接反映出少数民族地区(  )
A.实行了彻底的民主改革B.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D.进行了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7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38

    9星难题: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