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来,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请回答:
(1)这是一座纪念碑碑文的内容,你知道这座纪念碑的名字吗?此碑文是什么会议上做出的决议?
(2)碑文中“三年以来”的三年是指中国历史上的哪一阶段?
(3)“三十年以来”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以来?它标志着什么?
(4)“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指的是什么事件?它标志着什么?
(5)作为青年学生我们应怎样纪念革命先烈,怎样继承革命事业?
请回答:
(1)这是一座纪念碑碑文的内容,你知道这座纪念碑的名字吗?此碑文是什么会议上做出的决议?
(2)碑文中“三年以来”的三年是指中国历史上的哪一阶段?
(3)“三十年以来”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以来?它标志着什么?
(4)“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指的是什么事件?它标志着什么?
(5)作为青年学生我们应怎样纪念革命先烈,怎样继承革命事业?
3.
材料一:农村不同阶级人口及土地占有比例(%)
材料二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
材料三安徽凤阳县粮食产量的变化
问题:
(1)材料一中数据变化是由于什么原因导致的?这一措施实行使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料二中数据变化是由于什么原因导致的?这一历史事件的完成又使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三中数据变化是由于什么措施实行后带来的?
| 1950年 | 1953年 | ||
人口比例% | 土地占有率% | 人口比例% | 土地占有率% | |
贫农、中农 | 85.5 | 45.2 | 92.1 | 91.4 |
地主、富农 | 14.5 | 54.8 | 7.9 | 8.6 |
材料二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
年份 | 1952年 | 1956年 |
个体经济 | 71.8% | 7% |
私营经济 | 6.9% | 0.1% |
公私合营经济 | 0.7% | 7.3% |
集体所有制经济 | 1.5% | 53.4% |
国营经济 | 19.1% | 32.2% |
材料三安徽凤阳县粮食产量的变化
1980年 | 5.02亿千克 |
1981年 | 6.70亿千克 |
1982年 | 7.15亿千克 |
问题:
(1)材料一中数据变化是由于什么原因导致的?这一措施实行使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料二中数据变化是由于什么原因导致的?这一历史事件的完成又使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三中数据变化是由于什么措施实行后带来的?
4.
材料一: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尖锐地指出,对于“四人帮”设置的禁区要“敢于去触及,敢于去弄清是非”。邓小平支持这篇文章的观点。并提出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思想,主张“拨乱反正,打破精神枷锁,使我们的思想来个大解放”。
材料二:1992年在南方视察时发表了一系列谈话,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反正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反正才是硬道理。
请你回答:
(1)材料一批判的是什么错误方针?
(2)这个错误方针在什么时间的什么会议上受到彻底批判?
(3)这次会议确立的正确思想路线是什么?
(4)两则材料共同作用是什么?
材料二:1992年在南方视察时发表了一系列谈话,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反正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反正才是硬道理。
请你回答:
(1)材料一批判的是什么错误方针?
(2)这个错误方针在什么时间的什么会议上受到彻底批判?
(3)这次会议确立的正确思想路线是什么?
(4)两则材料共同作用是什么?
2.选择题- (共20题)
5.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分别选择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是( )
①井冈山道路
②资本主义道路
③俄国城市中心道路
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①井冈山道路
②资本主义道路
③俄国城市中心道路
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8.
下面不属于抗美援朝原因的是()
A.美国入侵朝鲜的同时,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想以朝鲜为跳板进一步侵略中国 |
B.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 |
C.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 |
D.哪里有侵略,中国就要派军队去维护和平,制裁侵略。 |
12.
《暴风骤雨》中关于分马有这样一段描写:“……郭全海和老初带领积极分子们,忙于分牲口;……整个场子里,有二百七八十匹骡马,还有二三十头牛,外加五条小毛驴。牲口都标出等次,……他们计算好了,全屯没马的小户,都能摊上一个顶用的牲口。”这样的场面应发生于( )
A.抗战时期 | B.解放战争时期 | C.土地改革时期 | D.三大改造时期 |
20.
中共十八大提出的目标是()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
B.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
C.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
D.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 |
21.
十一届三中全会完成的三个拨乱反正是()
①党的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②党的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③党的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 ④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⑤党的经济路线的拨乱反正
①党的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②党的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③党的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 ④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⑤党的经济路线的拨乱反正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③④⑤ | D.②③⑤ |
23.
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有一副楹联:“扶大厦之将倾……安邦柱国,万民额手寿巨擘;挽狂澜于既倒……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此联创作当不早于()
A.1949年 | B.1956年 |
C.1966年 | D.1978年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7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