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六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9962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6/27

1.综合题(共3题)

1.
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 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1842年,英国首先割占了香港岛;此后,英国对中国的侵略野心不断扩大。1860年,英国根据《北京条约》又割占了九龙;1898年6月,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新界”99年。
——摘编于杨冬荃《香港问题的由来》
材料二 邓小平先生在谈到香港问题为什么能谈成功时指出,这“主要是我们的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香港问题谈成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
——《中英香港问题谈判》
材料三中国人民终于迎来期盼已久的时刻,中国政府与英国政府如期进行了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历经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
——《历史必修1》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割占了香港岛”与哪场战争战败后签订的什么条约有关?
(2)据材料二,归纳“香港问题为什么能谈成功”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中的“时刻”指的是何时?这件事说明问题?
2.
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1月1日社论
材料二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地的产是由人的胆决定的”。
——1958年8月3日社论
材料三  “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
——1979年1月1日社论
(1)据材料一分析,我国为什么要进行工业化建设?
(2)为实现工业化梦想,1953年党和政府编制的建设计划是什么?在该计划中,党和政府集中主要力量发展的是什么?该计划的完成有何重要意义?
(3)据材料二内容判断,当时我国正在进行什么运动?该社论内容反映了当时我国经济建设存在什么严重问题?
(4)材料三中的“战略转变”始于哪一次会议?这次会议有何重要意义?
(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如何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3.
农业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十分关注农业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70%-80%的土地;占乡村人口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20%-30%的土地,他们终年劳作仍不得温饱。
材料二: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合作化的道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历史纵横》
材料三:1958年,中国出现了亩产13万斤的“中稻高产卫星”和一棵白菜重250斤、一个萝卜重千斤等众多违背经济发展规律的“奇迹”。……但是农村经济水平普遍很低,大食堂难以维持,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农副产品产量急剧下降,城乡粮油棉等生活必需品严重匮乏。许多地区因饥饿发生了浮肿病,有的地方人口死亡率剧增。
材料四:我刚到安徽那一年(1977年),全省28万多个生产队,只有10%的生产队能维持温饱;67%的队人均年收入低于60元,40元以下的约占25%。我这个第一书记心里怎么能不犯愁啊?
——万里《农村改革是怎么搞起来的》
(1)针对材料一的现象,新中国成立后制定了哪部法律文件?
(2)据材料二回答,材料中引导农民走什么样的“路”?
(3)材料三是什么事件导致的严重后果?
(4)据材料四回答,为解决安徽农村存在的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
(5)从上述土地政策的变化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2.选择题(共21题)

4.
某班学生组织表演历史短剧《上甘岭战役》,小刚同学在剧中饰演舍身堵枪眼的志愿军战士,他扮演的是
A.董存瑞
B.黄继光
C.邱少云
D.罗盛教
5.
建国初期,***指出:“现在我们能做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说明当时我国必须
A.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
B.加速实现手工业合作化
C.逐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D.优先发展重工业
6.
以下不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为巩固新生的共和国政权采取的措施:①土地改革②抗美援朝③合作化运动④人民公社化运动
A.②③④B.①②③C.③④D.①②
7.
关于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农民有深切体会,其中符合当时情景的是
A.农民甲说:“我们总算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B.农民乙说:“今年多收三五斗,还要向地主交租!”
C.农民丙说:“加入农业合作社就是好,集体力量办大事。”
D.农民丁说:“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收成比往年高很多!”
8.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土地改革的意义( )
A. 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B.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C. 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
D. 农民翻了身,成了土地的主人
9.
2009年3月28日,西藏自治区各届干部群众一万余人在布达拉宫广场集会,热烈庆祝第一个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由于特殊的地理、历史原因,西藏解放推迟至1951年。其解放方式是(  )
A.和平解放B.武力解决
C.民族区域自治D.一国两制
10.
1953---1956年的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
A.将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B.进一步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
C.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D.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11.
1956年1月 ,上海市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了
A. 工商业改造    B. 人民公社化    C. "一五"计划     D. 土地改革
12.
***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战略家,也是一伟大的诗人。其中他老人家描写第一个五年计划伟大成就的诗句是
A.“金沙水拍云涯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B.“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C.“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D.“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13.
在建国后开展的哪一运动中,党和国家的民主和法制建设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
A.土地改革运动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D.文化大革命
14.
刘爷爷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他参与和表决了会议通过的所有文件和决定,下列各项属于这些文件和决定的是(  )
A. 第一个五年计划
B. 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C.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5.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C.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 D.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16.国务院总理***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握好我国处于______的基本国情。(    )
17.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握好我国处于______的基本国情。(    )
18.
进行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是1978—1982年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拨乱反正的实质是
A.恢复老干部名誉B.系统纠正“文革”错误
C.扭转混乱局面D.在经济上尽力挽回“文革”损失
19.
前世界银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曾讲道:“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认识得出的主要依据是中国
A.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建立了经济特区
C.进行了国有企业改革
D.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20.
1980年,一位去南方打工的安徽小伙子在给家乡亲人的信中写道:“我来到的这座城市,过去曾是鸦片战争后被迫开放的第一批港口之一,现在则是新中国主动建立的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新中国的变化真大呀!”据此判断,这个小伙子去的城市是
A.深圳B.广州C.厦门D.上海
21.
1985年,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访华,马哈蒂尔当时来中国,可能会看到的标语是
A.与火箭争速度,和日月比高低B.公共食堂是我们的大家庭
C.祝贺APEC会议胜利召开D.国企改革增活力
22.
邓小平“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于哪一次会议上?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
23.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首歌谣是农民赞扬(   )
A.新中国土地改革的实行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人民公社的成立D.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成立
24.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为保障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而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A.民族团结B.民族平等C.西部开发D.民族区域自治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