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藏人民回到祖国大家庭中来;西藏政府积极协助人民解放军进入西藏……
(1)材料一中“西藏人民回到祖国大家庭”指什么历史事件?为这一事件做出贡献的西藏地方政府的代表是谁?西藏人民回到祖国大家庭对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有何影响?
(2)材料二反映的是对哪一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初,该行业改造“新的阶段”指的是什么?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意义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可以用什么体制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该体制最早出于哪次党的会议?
(4)综合上述,归纳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成果的原因?
材料一 西藏人民回到祖国大家庭中来;西藏政府积极协助人民解放军进入西藏……
——《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材料二 我们现在已经有了充分有利的条件和完全的必要把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工作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中央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问题的决议》
材料三 说市场经济只限于资本主义社会……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1)材料一中“西藏人民回到祖国大家庭”指什么历史事件?为这一事件做出贡献的西藏地方政府的代表是谁?西藏人民回到祖国大家庭对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有何影响?
(2)材料二反映的是对哪一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初,该行业改造“新的阶段”指的是什么?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意义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可以用什么体制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该体制最早出于哪次党的会议?
(4)综合上述,归纳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成果的原因?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材料三 “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世界上没有一个现代化国家是闭关自守搞起来的。美国经济技术的强大,日本能够后来居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广泛采用世界各国的技术专长,把世界上主要的先进技术集中起来。”
(1)据材料一,指出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准备条件的历史事件和编制的建设规划名称分别是什么?根据发展生产力和改造生产生产关系相结合的原则,在这一建设规划进行的同时,对生产关系调整、改变所有制形式的社会变革是什么?
(2)材料二中,图二和图三中“入社”的“社”分别指什么?图四中“土地承包合同”采取的土地经营形式是什么?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在这个“总路线”的指引下全国掀起了哪些运动?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们十分兴奋的心情”因何产生?“战略转变”前后,党的工作中心分别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
材料一 “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1月1人社论
材料二 下列反映的是新中国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
材料三 “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1958年6月21日社论
材料四 “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世界上没有一个现代化国家是闭关自守搞起来的。美国经济技术的强大,日本能够后来居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广泛采用世界各国的技术专长,把世界上主要的先进技术集中起来。”
——1979年1月1日社论
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准备条件的历史事件和编制的建设规划名称分别是什么?根据发展生产力和改造生产生产关系相结合的原则,在这一建设规划进行的同时,对生产关系调整、改变所有制形式的社会变革是什么?
(2)材料二中,图二和图三中“入社”的“社”分别指什么?图四中“土地承包合同”采取的土地经营形式是什么?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在这个“总路线”的指引下全国掀起了哪些运动?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们十分兴奋的心情”因何产生?“战略转变”前后,党的工作中心分别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
3.
历史,因思考而改变,因改变而生动。让我们回顾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经历,体会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一群农民的生死抉择)
1978年12月小岗村18户农民签下生死状:“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上缴的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
(1)小岗村的农民为什么要冒险?从小岗村的农民这一冒险中,你能感受到小岗村农民具有什么精神?
(2)对照“改革开放的历程”运用具体史实分析小岗村发生变化的原因?
(一个国家的集体觉醒)
1978年是共和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转折时刻。这个国家和民族站在命运的拐点。这一年,被称为中国改革开放元年。
(3)1978年是我国命运的拐点,为这个拐点的出现奠定思想基础的事件是什么?这个事件的性质是什么?
(一个伟人的坦荡胸怀)
1979年4月,邓小平对广东省委负责人说:“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叫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杀开一条血路来。”
(4)请列举广东省的一个经济特区,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设立经济特区的目的。
(一位老人的智慧)邓小平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就是邓小平理论。
(5)邓小平理论是哪次会议上将其确立为指导思想的?邓小平理论主要回答了我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哪些问题?
(鼓舞人心的数据)
(6)表格中的数据表明我国生产力在发生怎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一群农民的生死抉择)
1978年12月小岗村18户农民签下生死状:“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上缴的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
(1)小岗村的农民为什么要冒险?从小岗村的农民这一冒险中,你能感受到小岗村农民具有什么精神?
(2)对照“改革开放的历程”运用具体史实分析小岗村发生变化的原因?
(一个国家的集体觉醒)
1978年是共和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转折时刻。这个国家和民族站在命运的拐点。这一年,被称为中国改革开放元年。
(3)1978年是我国命运的拐点,为这个拐点的出现奠定思想基础的事件是什么?这个事件的性质是什么?
(一个伟人的坦荡胸怀)
1979年4月,邓小平对广东省委负责人说:“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叫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杀开一条血路来。”
(4)请列举广东省的一个经济特区,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设立经济特区的目的。
(一位老人的智慧)邓小平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就是邓小平理论。
(5)邓小平理论是哪次会议上将其确立为指导思想的?邓小平理论主要回答了我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哪些问题?
(鼓舞人心的数据)
时间 | 国内生产总值 | 世界排名 |
1978年 | 3.642亿元 | 第15名 |
1990年 | 18.668亿元 | 第10名 |
2000年 | 99.214亿元 | 第6名 |
2010年 | 362.181亿元 | 第2名 |
(6)表格中的数据表明我国生产力在发生怎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2.选择题- (共24题)
4.
1983年,一位去南方打工的衡阳小伙子给家乡亲人的信中写道:“我来到的这座城市,曾是鸦片战争后被迫开放的第一批港口之一,现在则是改革开放中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国家的变化真大呀!”这个小伙子打工的城市是( )
A.上海 | B.广州 |
C.海南 | D.厦门 |
5.
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与***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两者最重要的相同点是( )
A. 坚持走群众路线 B. 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C. 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D. 借鉴苏联的成功经验
A. 坚持走群众路线 B. 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C. 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D. 借鉴苏联的成功经验
6.
使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无偿地获得了约7亿亩土地,还分得耕畜297万头,农具3954万件,房屋3807万间,免除了每年向地主缴纳700亿斤粮食的地租负担的是
A.土地改革 |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
D.实行农业生产合作化 |
8.
到1950年底,山西新解放区完成了土地改革,实现了广大农民“耕者有其田”的愿望。某村翻身的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一千多亩盐碱地变为良田。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000万吨,比1949年增长26.9%.这表明土地改革
A.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
B.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 |
C.彻底改变了农村落后面貌 |
D.完成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
9.
西方列强的枪炮声,惊醒了古老中华帝国的迷梦,新中国的诞生,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新”在( )
①中国人民从此成为国家的主人
②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
③开始朝着社会主义道路迈进
④召开了政协会议
①中国人民从此成为国家的主人
②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
③开始朝着社会主义道路迈进
④召开了政协会议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 | D.①③④ |
11.
周恩来总理曾郑重警告美国:“中国人民绝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历时3年与邻国并肩战斗的胜利,使帝国主义不敢轻易作武装侵华的尝试。这表明这场战斗
A.使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 |
B.保证了新中国土改的顺利进行 |
C.开拓了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
D.为新政权赢得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
12.
下面属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我国取得的建设成就的是
①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③我国首次合成人工结晶牛胰岛素
④修建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
①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③我国首次合成人工结晶牛胰岛素
④修建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14.
1953年,周恩来在谈到大规模经济建设问题时说:“所谓集中主要力量,不是集中一切力量,不是要冒进,不是搞重工业,其他问题都不搞了。”周恩来讲话的主旨是
A.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
B.剖析社会主义改造的得失 |
C.强调国民经济稳步协调发展 |
D.反思“大跃进”出现的问题 |
15.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
B.新中国的成立 |
C.第一届政协会议的召开 |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
17.
邓小平在评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它)也有‘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其“反面教训”主要是它肆意践踏了民主与法制。邓小平评价的这一历史事件是( )
A.“大跃进”运动 | B.人民公社化运动 |
C.文化大革命 | D.改造私营工商业 |
18.
“到1987年,全国已有80%的国营企业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在企业内部也进行以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这场改革的目的是
A.进行三大改造 |
B.扩大企业自主权 |
C.结束“文化大革命” |
D.建立经济特区 |
19.
据统计,深圳1983年与1978年相比,工农业产值增长11倍,外汇收入增长2倍,这说明:
①深圳经济特区取得了巨大成就
②特区是对外开放的“窗口”
③实行改革开放是完全正确的
④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①深圳经济特区取得了巨大成就
②特区是对外开放的“窗口”
③实行改革开放是完全正确的
④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20.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百年大计、国家大事。回顾我国对外开放的历程,在很短的时间内发展为令世人瞩目的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的是
A.深圳经济特区 |
B.长江三角洲地区 |
C.辽东半岛地区 |
D.上海浦东开发区 |
21.
归纳和整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请问下列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共“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
B.中共“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C.中共“十五大”——开始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
D.中共“十七大”——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 |
23.
2014年8月1日,随着S8轻轨的开通,六合市民进入南京主城更加便捷,S8轻轨的开通主要得益于
A.改革开放后国力增强 |
B.三大改造的完成 |
C.一五计划的实施 |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
25.
以下哪一事件有利于实现我国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A.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 | B.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 D.经济特区的设立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7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