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册期中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9957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4/16

1.综合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这样,当做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引自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材料二: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三: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兴起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突破点。我国农民创造的责任制形式,使生产者在劳动和经营方面获得了相对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中国农村经济的大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材料中说这一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其中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2)材料二出自哪一部法律文献?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颁布这部法律文献推行制度变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中提到的“农民创造的责任制形式”是指什么?从材料看,这种“责任制形式”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材料二:从1953年起,我国开始进行三大改造。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把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个体经济联合起来,走合作化的道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则采取了加工订货和公私合营的方式…

材料三: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上述三则材料均选自历史八年级下册

(1)材料一是哪一时期的基本任务?材料一提到的集中主要力量发展的该行业取得了哪些成就?(举两例)
(2)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分别是什么?结合所学回答,三大改造完成有何重要历史意义。
(3)材料三是哪一年提出来的社会主义总路线?在这条路线指引下我国的经济建设有哪些急躁冒进的行为?对我们今天经济建设有何重要启示?

2.选择题(共22题)

3.
1983年,一位去南方打工的衡阳小伙子给家乡亲人的信中写道:“我来到的这座城市,曾是鸦片战争后被迫开放的第一批港口之一,现在则是改革开放中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国家的变化真大呀!”这个小伙子打工的城市是(  )
A.上海B.广州
C.海南D.厦门
4.
中国改革开放经历了三次思想大解放:1978年第一次思想解放冲破个人的崇拜,1992年第二次思想解放冲破计划经济的崇拜,1997年第三次思想解放冲破了所有制的崇拜。“第二次思想解放”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提出
B.重申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C.邓小平南方讲话
D.经济发展分三步走战略的提出
5.
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的是
A.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B.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
C.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D.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6.
藏族歌手才旦卓玛演唱的藏族民歌《翻身农奴把歌唱》,唱出来藏族人民的心声,西藏“驱散乌云见太阳”是指(   )
A.西藏和平解放B.第一届中国人民正者协商会议的召开
C.新中国的成立D.抗日战争的胜利
7.
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他为了不暴露目标,忍受烈火烧灼的剧痛,坚持在潜伏地点一动不动,直到牺牲,从而保证了整个战役的胜利。这里的“他”是什么战争中的哪个英雄?(  )
A.抗美援朝、罗盛教B.抗美援朝、邱少云
C.上甘岭战役、杨根思D.上甘岭战役、黄继光
8.
为了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制度,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  )
A.《土地法案》
B.减租减息土地政策
C.《中国土地法大纲》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9.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所颂扬的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和“富起来”的开始事件分别是(  )
A.抗美援朝、改革开放B.成立新中国、改革开放
C.改革开放、八项主张D.三大改造、成立新中国
10.
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是在(  )
A.新中国成立后B.土地改革的完成
C.全国领土基本解放D.三大改造的完成
11.
刘爷爷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他参与表决了会议通过的所有文件和决定,下列各项属于这些文件和决定的是(  )
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②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③采用公元纪年   
④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⑤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①②③B.②③④⑤C.②③⑤D.①②③④
12.
“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对联中的两次“分田”指的是
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社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C.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3.
“社里高粱长得高,长到天上织女家,织女伸头出窗望,碰得一头高粱花。”这词最有可能创作于(  )
A.农业合作化运动时期B.“文化大革命”时期
C.“一五”计划完成后D.“大跃进”时期
14.
他带领人民艰苦奋斗,治理灾害,开始改变当地贫穷的面貌:病故前要求“埋在沙滩上”,“也要看着把沙丘治好”。这位被称为“党的好干部”的模范人物是(  )
A.焦裕禄B.王进喜C.邓稼先D.雷锋
15.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一直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不懈地奋斗。中共八大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共同点是(  )
A. 实现国家工业化
B. 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 实行改革开放
D. 确定经济建设为党的中心工作
16.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
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②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③已经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④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7.
下列各项中凭主观愿望,不能实事求是的是(  )
A.“大跃进”运动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订
C.“一五”计划的制订与施实
D.中共“八大”制订党和人民的任务
18.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D.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19.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中国人来说,绝不是一个普通概念,它不仅意味着历史性的关键抉择,也开启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伟大改革。”这里的“关键抉择”指的是
A. 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 B.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实行对外开放,建立经济特区 D. 顺应经济全球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
一把历史年代尺展示了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奋斗历程。下列年代尺中与1997年相对应的方框里应该填写(  )

A. 党的诞生 B. 打开国门 C. 南巡讲话 D. 高举旗帜
21.
“发展才是硬道理”、“特区姓‘社’不姓‘资”’的观点出自(  )
A.马克思主义B.列宁主义C.***思想D.邓小平理论
22.
1984年,有国际媒体评论:“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三十五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的行动。”这个“大胆行动”指的是(    )
A.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B.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
C.设立长江三角洲开放区D.将海南岛建成经济特区
23.
“南海吹来改革风,九天降下开放雨”,这是一幅广为流传的对联。它反映的史实不包括(  )
A. 当时中共中央的主要领导人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B. 我国在沿海地区设立经济特区
C.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D. 邓小平发表南巡讲话
24.
小云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搜集了“政企分开”“经营责任制”“按劳分配”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他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
A.土地改革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民主与法制建设D.国有企业改革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