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阳市实验中学2017-2018初二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考试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9938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7/16

1.综合题(共4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还记得甲午战争战败的消息传来时,我和我二哥痛哭不止。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使中国为之震动,从前我们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现在竟被东方小国打败,而且败的那样惨,条约订的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吴玉章
材料二 甲午战争之后,列强争相在华设立银行,如英国的有利银行,法国的东方汇理银行……在中国开设工厂,如英国的增裕面粉厂、和丰船厂,美国烟草公司……还争夺中国的铁路权,如俄国修筑满洲里至绥芬河、哈尔滨至大连、石家庄至太原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东方小国和亡国条约分别是指什么?
(2)材料一中说“从前我们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西方大国是指哪些国家?
(3)根据材料二归纳指出甲午战后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的三种方式
2.
根据下列表格信息,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一五计划”的基建投资比重分配(%)
农林
水利
轻工业
重工业
运输
邮电
贸易
物储
文教
卫生
城市
公用
其他
7.6
6.52
51.68
19.2
3
7.2
3.7
1.1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信息是我国工业化过程中哪一重大个事件?请你说出一位领导这个事件的重要人物
(2)根据材料二信息指出当时我国工业化建设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在我国50年代的工业化建设中出现了什么重大失误?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彻底结束了近百年的屈辱外交,揭开了对外关系的新篇章……20世纪70年代,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
材料二 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似乎可以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近百年屈辱外交彻底结束的标志是什么?20世界70年代我国外交重大突破的表现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中国在对外开放中,“让世界进入中国”的一项具体措施,并说出“中国走向世界”加入的一个国际或地区组织?
4.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
农业
比例
手工业
比例
工商业
比例
个体农业
3.7
个体手工业
8.3
私营
1
农业合作社
96.3
手工业合作社
91.7
公私合营
99
 
材料二 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
类别   年 份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
集体工业
城乡个
体工业
其他经济
类型工业
1978年
77.6
22.4
——
——
1997年
25.5
38.1
17.9
18.5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表中信息,说出被改造的对象是哪些行业?
(2)材料二中我国经济结构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小明爷爷家里有一个工厂,50年代对他家工厂改造的方法是什么?改革开放后,小明爸爸开了一个面粉加工厂,根据表二你认为他家的工厂属于哪一类性质的企业?

2.选择题(共15题)

5.
对于中国近代史的一位人物,有同学认为他采用西方科技兴办近代企业,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另一些同学认为他签订了《马关条约》,是个卖国贼。他们讨论的历史人物是
A.林则徐B.曾国藩C.袁世凯D.李鸿章
6.
老舍在《我的母亲》中写到:父亲死在庚子闹拳那一年,联军入城,……母亲拉着哥哥与姐姐坐在墙根,等着’鬼子’进门。这里的“鬼子”是指
A.英国军队B.英法联军
C.八国联军D.日本军队
7.
报刊的出现是近代中国杜会进步的体现。有关下列报纸说法正确的是
 
A.都高举民主科学两大旗帜B.都宣传民主共和思想
C.都促进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D.都主张维新变法改良
8.
“经过三十年洋跃进,清朝陆军洋枪数量‘甲乎天下’,海军位列‘亚洲第一’”。这上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
9.
“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历史红”是因为在井冈山这里
A.中国共产党诞生B.南昌起义爆发学历史教学园地版权所有
C.长征胜利会师D.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
10.
对下面新民主主义革命大事简图理解最准确的是

A. 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过程
B.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过程
C.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
D. 人民解放战争的过程
11.
某一宣言称:承认三民主义为今日中国之必需,取消“苏维埃政府”,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该宣言发表于
A.北伐战争时期B.井冈山根据地
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期间
12.
“剪发辫、易服饰、改称谓、废跪拜”, 我国近代历史上这种变化指的是
A.思想潮流的变化B.社会生活的变迁
C.科技文化的发展D.新式教育的开始
13.
新中国成立时,占乡村人口不到l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70%以上的土地;而占乡村人口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约20%~30%的土地。材料反映的是
A.土地改革的背景B.土地改革的内容
C.人民公社的意义D.土地改革的影响
14.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
A.决定农村土地改革B.实行改革开放
C.实施了“一五”计划D.发动文化大革命
15.
下面是20世纪50年代的水稻大丰收图片!人们坐在水稻上都掉不下来,粮食产量超高。当时粮食产量超高的原因是
A.是科技进步的结果B.土地改革的结果
C.大跃进浮夸风的结果D.农民辛勤劳动的结果
16.
“1979年至1982年,深圳工业生产值每年平均递增81%……1983年,深圳全市总产值完成了7.2亿元,比1979年增长了11倍。”导致深圳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B.国家特殊政策
C.农村产业结构的调D.国有企业的改革
17.
下列属于民族区域自治的省级行政区的是
A.青海B.云南C.新疆D.甘肃
18.
下面哪个地区不适宜使用“一国两制”政策(  )
A.台湾B.深圳
C.澳门D.香港
19.

读我国地形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3.单选题(共4题)

20.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这场战争对中国人来说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1.
“这是……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包括共产党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材料中的“转折点”是指
A. 中日邦交正常化     B. 《朝鲜停战协定》
C. 中美关系正常化     D. 中国重返联合国
22.
19世纪80年代的上海诞生了一批由民族资本家创办的企业,这些企业集中在
A.石油化工业B.冶金采矿业
C.机器制造业D.轻工纺织业
23.
***在谈及学生时代喜爱阅读的一份出版物时说:“我很欣赏胡适和陈独秀写的文章,他们一度成为我效仿的榜样,取代了我已不再崇拜的梁启超和康有为。”这份出版物应该是()
A.《时务报》B.《新青年》
C.《民报》D.《申报》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5道)

    单选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