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9933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7/19

1.综合题(共2题)

1.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立足国情,准确把握时代特点,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2~1956年国民收入结构表(单位%)
年份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71.8
6.9
1956年
32.2
53.4
7.3
7.1
趋于零
 
——资料来源: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二  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材料三

(1)指出材料一中数据的变化与哪一事件有关?写出该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2)结合材料二,指出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定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3)材料三图的会议作出了什么历史性决策?材料中所说的“现实的马克思主义”是指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梦的含义?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有何经验值得后人借鉴?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万里是中国改革的先锋、闯将。万里刚到安徽那一年,全省28万多个生产队,只有10%的生产队能维持温饱。1978年安徽出现了历史罕见的大旱,许多地方200多天没有下过透雨,万里十分着急,他召集省委常委们研究对策。会上,安徽省委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借地度荒”,即借一部分土地给社员种麦……“借地度荒”之后,在肥西县山南区诱发了“包产到户”。不久后,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村,又秘密把全村土地分到了农民手中,年底产量迅速提高。小岗生产队在1979年成为全公社的“冒尖队”,全年粮食总产量13.9万斤,相当于本队1966年至1970年5年产量的总和。“要吃米,找万里。”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中国流行的这样一句民谣,表明了老百姓对于农村改革的拥护。
——摘编自《国家人文历史》2015年第十五期《人民生活就是最大的政治 万里:中国改革的高级工程师》
请回答:
(1)20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改革最先从哪开始?
(2)根据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判断题(共1题)

3.
下图是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与前来迎接的周恩来总理亲切握手的场景。小历说,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他的说法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3.选择题(共29题)

4.
***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站起来”指的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十一届三中全会
5.
2016年上映的电影《我的战争》出场的场景:1950年,一批批志愿军战士在祖国的号召下,齐集鸭绿江边,唱着战歌登上军列,奔赴战场保家卫国。由此可知,该电影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西藏和平解放B.解放战争C.抗美援朝D.红卫兵串联
6.
1950年下半年开始,福建省逐步没收地主的土地,并把没收来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其法律依据是
A.“双十协定”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7.
十四世达赖集团分裂祖国的图谋,始终遭到中国政府和西藏人民的坚决反击。下列关于西藏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西藏是通过和平方式解放的B.西藏的解放得到所有人的支持
C.西藏的解放标志着中国统一大业完成D.西藏成为中国第一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8.
一位农民在给毛主席的一封信中说:“我们祖祖辈辈做梦都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信中的“这个梦想实现了”是因为
A. 土地改革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农业生产合作社
9.
下图体现当时我国
A.优先发展农业
B.农轻重三业均衡发展
C.优先发展运输邮电
D.优先发展重工业
10.
表中不同身份职工人数变化的原因是
时间
全民所有制职工
公私合营制职工
私营
职工
1952年
1080万
26万
367万
1957年
2103万
346万
2.5万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C.大跃进运动的展开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1.
下图宣传画呈现的场景出现在
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过渡时期
C.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2.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不断推进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13.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斯德哥尔摩的演讲中说:“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这里的“公共食堂”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A.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D.“文化大革命”
14.在匀强磁场中,一个原来静止的原子核,由于放出一个α粒子,结果得到一张两个相切圆的径迹照片(如图所示),今测得两个相切圆半径之比r1∶r2=1∶44.求:

15.在匀强磁场中,一个原来静止的原子核,由于放出一个α粒子,结果得到一张两个相切圆的径迹照片(如图所示),今测得两个相切圆半径之比r1∶r2=1∶44.求:

16.
学习历史须分清史实和观点。下列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A.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B.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
C.作出实行改革开放决策D.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7.
《联合早报》指出:“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材料中“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
A.经济特区的创设B.香港回归祖国C.中国加入APECD.中国加入WTO
18.
中国梦的内涵包括
①民族复兴  ②国家富强  ③人民幸福  ④世界大同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9.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记载:“20世纪80年代以人民公社为单位的集体农业的痕迹,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消失”的原因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文化大革命”的破坏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20.
“1978年后,农村地区不断繁荣,农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城市生活越来越丰富、开放、宽松,与外国的贸易和科学往来飞速发展。”这利益于( )
A.土地改革B.第一个五年计划
C.“大跃进”D.改革开放
21.
小林同学准备制作主题为“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的网页,他收集了下列信息,其中不能入选的是
A.中美建交
B.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
C.周总理出席万隆会议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22.
“杂居聚居尊民意,五区人民得自治”。这副对联反映了我国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民族区域自治
D.“一国两制”
23.
下图反映的是中国政府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成功范例。它践行了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民区域自治制度D.“一国两制”的构想
24.
香港、澳门回归后,发生变化的是
A.社会制度B.主权归属
C.经济制度D.生活方式
25.
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的对台基本方针是
A.“求同存异”方针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一个中国原则D.“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6.
被周恩来命名为“第二炮兵”的部队,是随着中国核工业和导弹事业的发展而诞生的,这支部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
A.导弹部队B.空军C.水面舰艇部队D.陆军
27.
《跟着大大走》系列片解说词:60年前的一次聚首,为什么至今仍被记起,那是亚非国家主宰自己命运的第一次呼喊。“聚首”指
A.万隆会议B.中共八大C.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四大
28.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海峡交流基金会于1992年达成的重要共识是(   )
A.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进两会会谈协议D.两岸实现直接“三通”
29.
下图是2014年11月将在北京举办的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会议会标。该组织是( )
A.世界贸易组织
B.上海合作组织
C.亚太经合组织
D.货币基金组织
30.
下列事件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
③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①②③④B.④①③②C.④①②③D.④③②①
31.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大提高了我国国防实力和国际地位的重大成就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
C.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32.
“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为实现毕生的梦想,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而培育出“东方魔稻”的科学家是
A.屠呦呦B.钱学森C.邓稼先D.袁隆平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判断题:(1道)

    选择题:(2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