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立足国情,准确把握时代特点,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2~1956年国民收入结构表(单位%)
——资料来源: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二 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材料三

(1)指出材料一中数据的变化与哪一事件有关?写出该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2)结合材料二,指出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定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3)材料三图的会议作出了什么历史性决策?材料中所说的“现实的马克思主义”是指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梦的含义?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有何经验值得后人借鉴?
材料一 1952~1956年国民收入结构表(单位%)
年份 | 国营经济 | 合作社经济 | 公私合营经济 | 个体经济 | 资本主义经济 |
1952年 | 19.1 | 1.5 | 0.7 | 71.8 | 6.9 |
1956年 | 32.2 | 53.4 | 7.3 | 7.1 | 趋于零 |
——资料来源: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二 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材料三

(1)指出材料一中数据的变化与哪一事件有关?写出该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2)结合材料二,指出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定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3)材料三图的会议作出了什么历史性决策?材料中所说的“现实的马克思主义”是指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梦的含义?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有何经验值得后人借鉴?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万里是中国改革的先锋、闯将。万里刚到安徽那一年,全省28万多个生产队,只有10%的生产队能维持温饱。1978年安徽出现了历史罕见的大旱,许多地方200多天没有下过透雨,万里十分着急,他召集省委常委们研究对策。会上,安徽省委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借地度荒”,即借一部分土地给社员种麦……“借地度荒”之后,在肥西县山南区诱发了“包产到户”。不久后,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村,又秘密把全村土地分到了农民手中,年底产量迅速提高。小岗生产队在1979年成为全公社的“冒尖队”,全年粮食总产量13.9万斤,相当于本队1966年至1970年5年产量的总和。“要吃米,找万里。”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中国流行的这样一句民谣,表明了老百姓对于农村改革的拥护。
——摘编自《国家人文历史》2015年第十五期《人民生活就是最大的政治 万里:中国改革的高级工程师》
请回答:
(1)20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改革最先从哪开始?
(2)根据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材料 万里是中国改革的先锋、闯将。万里刚到安徽那一年,全省28万多个生产队,只有10%的生产队能维持温饱。1978年安徽出现了历史罕见的大旱,许多地方200多天没有下过透雨,万里十分着急,他召集省委常委们研究对策。会上,安徽省委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借地度荒”,即借一部分土地给社员种麦……“借地度荒”之后,在肥西县山南区诱发了“包产到户”。不久后,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村,又秘密把全村土地分到了农民手中,年底产量迅速提高。小岗生产队在1979年成为全公社的“冒尖队”,全年粮食总产量13.9万斤,相当于本队1966年至1970年5年产量的总和。“要吃米,找万里。”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中国流行的这样一句民谣,表明了老百姓对于农村改革的拥护。
——摘编自《国家人文历史》2015年第十五期《人民生活就是最大的政治 万里:中国改革的高级工程师》
请回答:
(1)20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改革最先从哪开始?
(2)根据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判断题- (共1题)
3.选择题- (共29题)
5.
2016年上映的电影《我的战争》出场的场景:1950年,一批批志愿军战士在祖国的号召下,齐集鸭绿江边,唱着战歌登上军列,奔赴战场保家卫国。由此可知,该电影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西藏和平解放 | B.解放战争 | C.抗美援朝 | D.红卫兵串联 |
6.
1950年下半年开始,福建省逐步没收地主的土地,并把没收来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其法律依据是
A.“双十协定” |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
7.
十四世达赖集团分裂祖国的图谋,始终遭到中国政府和西藏人民的坚决反击。下列关于西藏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西藏是通过和平方式解放的 | B.西藏的解放得到所有人的支持 |
C.西藏的解放标志着中国统一大业完成 | D.西藏成为中国第一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
8.
一位农民在给毛主席的一封信中说:“我们祖祖辈辈做梦都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信中的“这个梦想实现了”是因为
A. 土地改革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农业生产合作社
A. 土地改革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农业生产合作社
10.
表中不同身份职工人数变化的原因是
时间 | 全民所有制职工 | 公私合营制职工 | 私营 职工 |
1952年 | 1080万 | 26万 | 367万 |
1957年 | 2103万 | 346万 | 2.5万 |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 |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
C.大跃进运动的展开 |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
12.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不断推进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
13.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斯德哥尔摩的演讲中说:“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这里的“公共食堂”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A.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 B.“大跃进”运动 |
C.人民公社化运动 | D.“文化大革命” |
17.
《联合早报》指出:“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材料中“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
A.经济特区的创设 | B.香港回归祖国 | C.中国加入APEC | D.中国加入WTO |
19.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记载:“20世纪80年代以人民公社为单位的集体农业的痕迹,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消失”的原因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
B.三大改造的完成 |
C.“文化大革命”的破坏 |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
20.
“1978年后,农村地区不断繁荣,农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城市生活越来越丰富、开放、宽松,与外国的贸易和科学往来飞速发展。”这利益于( )
A.土地改革 | B.第一个五年计划 |
C.“大跃进” | D.改革开放 |
21.
小林同学准备制作主题为“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的网页,他收集了下列信息,其中不能入选的是
A.中美建交 |
B.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 |
C.周总理出席万隆会议 |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
28.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海峡交流基金会于1992年达成的重要共识是( )
A.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 |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
C.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进两会会谈协议 | D.两岸实现直接“三通” |
30.
下列事件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
③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
③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①②③④ | B.④①③② | C.④①②③ | D.④③②①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判断题:(1道)
选择题:(2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