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5题)
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结束不到十年,一场席卷半个中国的起义爆发了。它建立起与清廷对峙的政权,前后持续14年之久。然而最终被清政府与外国侵略势力联合绞杀了。
——改编自中华书局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
材料四 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提前起义。他们冲出营房,奔向楚望台军械库,守卫军械库的新军打开库门响应……第二天,起义军占领武昌。接着,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
(1)材料一所述起义指的是什么?它建立起“与清廷对峙政权”的标志是什么?
(2)试比较材料二、三在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上的主张,并说说它们有何不同。
(3)根据材料三,其“创立民国”的主张通过哪一事件得以实现的?
(4)材料一与材料四所述“起义”从性质上说有何不同?
材料一 鸦片战争结束不到十年,一场席卷半个中国的起义爆发了。它建立起与清廷对峙的政权,前后持续14年之久。然而最终被清政府与外国侵略势力联合绞杀了。
——改编自中华书局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
材料四 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提前起义。他们冲出营房,奔向楚望台军械库,守卫军械库的新军打开库门响应……第二天,起义军占领武昌。接着,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
(1)材料一所述起义指的是什么?它建立起“与清廷对峙政权”的标志是什么?
(2)试比较材料二、三在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上的主张,并说说它们有何不同。
(3)根据材料三,其“创立民国”的主张通过哪一事件得以实现的?
(4)材料一与材料四所述“起义”从性质上说有何不同?
2.
洪洞县某校八年级(1)班的王老师为了提升同学们的学科素养,对历史事件形成正确的认识,组织同学们开展了如下探究活动,请你也参与进来吧!任务一巧用表格,梳理知识
(1)请你按照表格提示信息将下列史实及人物进行分类。(要求:只填序号;
①虎门销烟②李鸿章③火烧圆明园④西摩尔⑤百日维新⑥李秀成
任务二:解决问题,理清线索
(2)同学们收集了下列两幅图片,请你根据所学知识阐述二者之间的关系。


(3)根据下列材料概括洋务派的主张。结合所学说一说洋务派创办洋务的积极作用。
材料: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筹办洋务始末》(同治朝)
任务三思考感悟
(4)通过上述探究,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史的认识。
(1)请你按照表格提示信息将下列史实及人物进行分类。(要求:只填序号;
①虎门销烟②李鸿章③火烧圆明园④西摩尔⑤百日维新⑥李秀成
| 列强的侵略 | 中国人民的抗争 |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
史实 | | | |
人物 | | | |
任务二:解决问题,理清线索
(2)同学们收集了下列两幅图片,请你根据所学知识阐述二者之间的关系。


(3)根据下列材料概括洋务派的主张。结合所学说一说洋务派创办洋务的积极作用。
材料: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筹办洋务始末》(同治朝)
任务三思考感悟
(4)通过上述探究,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史的认识。
3.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请在下图相应位置填入这三个时间点的相关史事名称,并仿照第一个史事的特征“严重危害”概括另外两个史事的特征,填入相应位置。

5.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袁担任临时大总统之初,在其心目中,迟早是要实行独裁统治的。袁死后,掌握北京政府实权的段祺瑞完全继孙了袁世凯的衣钵,继续推行媚外外交,成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忠实代理人。
——改编自王文泉、刘天路主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仁人志士为救国救民,历尽千辛万苦向西方学习,却一再碰壁。辛亥革命的失败和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使人们更加绝望和苦闷。一些先进分子认为,要挽救中国,必须促使国民意识觉醒,他们把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
——改编自中华书局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为解决战后问题,战胜国与战败国代表召开了巴黎和会。中国作为战胜国派代表团参加会议。中国代表团在会上提出了取消中日“二十一条”与外国在华特权等合理要求被列强借故搁置讨论。关于战时被日本夺取的德国在山东权益问题,中国代表要求归还中国,但是在帝国主义列强的勾结和操纵下,德国将山东的所有权益让与日本。这一消息传回国内,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索。
——改编自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八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内外政策。
(2)根据材料二,列举我国近代先进知识分子为挽救中国、促使国民意识觉醒所进行的史事,并说一说其进步性表现在哪里?
(3)材料三所述五四运动的性质如何?有何重要意义?
(4)通过上述探究,你得到哪些启示?
材料一袁担任临时大总统之初,在其心目中,迟早是要实行独裁统治的。袁死后,掌握北京政府实权的段祺瑞完全继孙了袁世凯的衣钵,继续推行媚外外交,成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忠实代理人。
——改编自王文泉、刘天路主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仁人志士为救国救民,历尽千辛万苦向西方学习,却一再碰壁。辛亥革命的失败和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使人们更加绝望和苦闷。一些先进分子认为,要挽救中国,必须促使国民意识觉醒,他们把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
——改编自中华书局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为解决战后问题,战胜国与战败国代表召开了巴黎和会。中国作为战胜国派代表团参加会议。中国代表团在会上提出了取消中日“二十一条”与外国在华特权等合理要求被列强借故搁置讨论。关于战时被日本夺取的德国在山东权益问题,中国代表要求归还中国,但是在帝国主义列强的勾结和操纵下,德国将山东的所有权益让与日本。这一消息传回国内,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索。
——改编自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八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内外政策。
(2)根据材料二,列举我国近代先进知识分子为挽救中国、促使国民意识觉醒所进行的史事,并说一说其进步性表现在哪里?
(3)材料三所述五四运动的性质如何?有何重要意义?
(4)通过上述探究,你得到哪些启示?
2.选择题- (共16题)
6.
下图是1820-1840年间中国鸦片输入的统计图。鸦片大量输入带来的危害有:

①白银大量外流,危及国家统治;
②政治腐败;
③军队战斗力削弱;
④摧残国人的健康;

①白银大量外流,危及国家统治;
②政治腐败;
③军队战斗力削弱;
④摧残国人的健康;
A.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③④ |
D.①②④ |
9.
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下列对这一政策的理解,准确的是:
A.清政府向西方列强开放 |
B.清政府与西方列强之间相互开放 |
C.西方列强在华势力范围互相开放 |
D.西方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向美国开放 |
10.
义和团成员曾提出这样的口号:“先拆电线杆,后拆火车道,杀尽外国人”。这说明:( )
A.义和团运动具有明显的爱国性质 | B.义和团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
C.义和团带有明显的迷信色彩 | D.义和团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
12.
历史兴趣小组搜集到一段文字:“吾以为今日而言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八事者何?一曰,须言之有物……八曰,不避俗语。”这段文字的作者应该是( )
A.鲁迅 | B.胡适 | C.李大钊 | D.陈独秀 |
14.
有人说:“戊戌变法虽然被扼杀了,但它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思想打开了缺口。”请你据此理解戊戌变法的作用( )
A.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 B.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
C.促进了科学技术的传播 | D.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 |
16.
1901年以后,我国国内革命情绪高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下列相关人物与著作的搭配正确的是( )
A.章炳麟﹣《革命军》 |
B.邹容﹣《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
C.陈天华﹣《猛回头》 |
D.黄兴﹣《警世钟》 |
18.
它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它的基本精神是按照西方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原则,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自由的精神。它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B.《天津条约》 | C.《中华民国约法》 | D.《变法通议》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5道)
选择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