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南山集团东海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99888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11/23

1.综合题(共3题)

1.
材料:经历了从“师夷长技”到变法维新的探索,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旧制度。于是,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共和国。接着,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
(1)材料中“师夷长技”指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对中国产生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2)材料中的“旧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
(3)材料中的“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共和国”指的是什么事件?该事件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能从中国近代抗争和探索的历史中吸取什么教训?
2.
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各阶层积极探求救国救民之路,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 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
材料三 胡适说,北大是因为三个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有长幼,但都属兔)。
——洪向华主编《复兴之路》
请回答:
(1)材料一提到的“自强运动”指什么历史事件?清政府寻求“御侮自强”之术的口号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革命”是指哪一重大事件? “革命成功“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三个兔子”在北大因高举哪两面大旗而闻名?为此掀起了哪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4)以上三则材料都体现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一个重要发展历程,请你为此历程做一个主题归纳。
3.

   材料一:“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材料二:“6月5日上海日商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接着,机器纺纱、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业的工人相继罢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口号是在哪一事件中提出来的?这一事件的发源地在哪?根据这些口号,你认为当时中国社会的性质是什么?

(2)材料一中的要求惩办的卖国贼指哪些人?和约指什么和约?

(3)从材料二中看,6月以后,该事件的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

(4)这一事件的对中国历史最重大的影响是什么?

2.选择题(共23题)

4.
《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头兽咏叹》一诗中写道:“十二生肖飞,强盗理不亏,猴牛虎猪卖,强盗作鬼肥!”诗中的“强盗”指
A.俄国军队B.英法联军C.美国军队D.日本军队
5.
“割台湾,赔两亿,中国人民真受气;开口岸,设工厂,清朝政府无法管。”这首顺口溜便于我们记忆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6.
在抗击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艰难岁月中,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其中“抬棺出征”,指挥清军收复新疆的爱国将领是( )
A.左宗棠B.邓世昌C.张德成D.聂士成
7.
下列对甲午中日战争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英勇奋战,壮烈殉国
②北洋海军在威海卫战役中大败日军
③战争后,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④《马关条约》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
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
9.
一位同学参加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网上答题,她回答的题目是选择“标志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历史事件,她的正确答案应该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0.
一位老人生于1850年,卒于1915年,他这一生可能经历哪些事情?(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⑤戊戌变法 ⑥义和团运动
⑦辛亥革命。
A.①②④B.②③④⑥C.②③④⑤⑥⑦D.④⑤⑥
11.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
A.报复中国的虎门销烟B.打开中国的商品市场
C.争取外交礼仪平等D.保护鸦片正常贸易
12.
“从前我国还只有被西方打败,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场战争是(  )
A.第一次鸦片战争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甲午战争D.第二次鸦片战争
13.
如图《扯线木偶》漫画,讽刺了清政府已变成“洋人的朝廷”。这一创作根植于
A.《南京条约》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4.

以下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15.
2013年是中华民国102年。你知道中华民国元年是哪一年吗?( )
A.1910年B.1911年
C.1912年D.1913年
16.
穿越时空到近代中国,去和英雄们一起创造历史!假如你穿越到1915年,下列各项中有可能参与的是(    )
A.公车上书B.武昌起义
C.新文化运动D.西安事变
17.
下列人物中,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热情赞颂十月革命的是(    )
A.梁启超B.陈独秀
C.胡适D.李大钊
18.
以下关于中国同盟会性质的表述,最正确、全面的是( )
A.资产阶级革命团体B.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C.资产阶级革命政党D.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19.
在中国近代化道路探索过程中,资产阶级力图通过改革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是(   )
A.新文化运动B.洋务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D.辛亥革命
20.
人们历来对洋务运动的评价褒贬不一。如果用历史的眼光,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价,你认为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
A.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B.洋务运动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所以它是毫无进步意义的
C.洋务运动对西方列强的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D.洋务运动虽然破产,但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1.
他33岁就为了维新变法从容就义。临刑前,他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展现出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他是( )
A.杨锐B.杨深秀
C.谭嗣同D.康广仁
22.
鲁迅回顾历史说:“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把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一鞭,使中国开始认识到要学习西方军事技术,于是开始了( )
A.新文化运动B.公车上书
C.宣传维新思想D.洋务运动
23.
某处名胜古迹有这么一幅对联:“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你认为该对联评价的历史人物是
A.康有为
B.孙中山
C.陈独秀
D.蒋介石
24.
小华同学想要了解“新文化运动”,你会建议他选择那种刊物收集资料?( )
A.《新青年》B.《民报》
C.《东方杂志》D.《中外纪闻》
25.
歌谣“除军阀,国共联手为统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北伐战争B.南昌起义
C.西安事变D.百团大战
26.
中国近代史上,最能体现青年学生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历史事件是
A.义和团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西安事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