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五校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9880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7/20

1.简答题(共1题)

1.
下图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民经济发展的趋势示意图。小历认为导致图中B点到C的经济发展状况的主要原因是文化大革命的进行。她的说法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2.综合题(共3题)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上还能有谁,提出这样的伟大决策,让数亿农民成功解决了温饱;让座座城市神话般崛起;世界上还能有谁,提出这样的伟大构想,使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世界上还能有谁,提出这样的伟大理论,成为引领中华民族前进的光辉旗帜。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经历了一个从“走俄国人的路”发展到“走自己的路”的历程。

材料三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必须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材料四 邓小平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请问:
(1)材料一中让中国走向富裕的 “伟大决策”是什么?是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
(2)材料二中“走自己的路”开始于哪一次会议?这是怎样的一条道路?
(3)材料三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是在哪一次会议上提出的?中国何时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什么?
(4)材料四中邓小平自称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你如何评价他?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万里是中国改革的先锋、闯将。万里刚到安徽那一年,全省28万多个生产队,只有10%的生产队能维持温饱;67%的生产队人均年收入低于60元,40元以下的约占25%。1978年安徽出现了历史罕见的大旱,许多地方200多天没有下过透雨,当时的媒体报道:“活着的人没有见过这样的大旱。”万里十分着急。他召集省委常委们开会,研究对策。会上,安徽省委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借地度荒”,即借一部分土地给社员种麦,鼓励社员多种“保命麦”。……“借地度荒”之后,在肥西县山南区诱发了“包产到户”。不久后,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村,又秘密把全村土地分到了农民手中,年底产量迅速提高。1979年,万里两下山南,三到凤阳,总结经验,解决问题。农民说,大包干就是好,保证一年能吃饱。小岗生产队在1979年成为全公社的“冒尖队”,全年粮食总产量13.9万斤,相当于本队1966年至1970年5年产量的总和;人均产粮1200斤;全队农副业总收入4.7万元,人均400多元。“要吃米,找万里。”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中国流行的这样一句民谣,表明了老百姓对于农村改革的拥护。

——摘编自《人民生活就是最大的政治 万里:中国改革的高级工程师》作者:黄金生(《国家人文历史》2015年第十五期)

(1)20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改革最先从哪开始?

(2)根据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4.
见下表,安徽凤阳县农业生产实现三年三大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新中国土地改革的完成
B.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人民公社具有巨大的优越性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3.选择题(共30题)

5.
1983年,一位去南方打工的衡阳小伙子给家乡亲人的信中写道:“我来到的这座城市,曾是鸦片战争中被迫开放的第一批港口之一,现在则是改革开放中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国家的变化真大呀!”这个小伙子打工的城市是
A.上海
B.广州
C.厦门
D.深圳
6.
作为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的主要贡献是 (  )
A.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B.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民族独立,提高了国际地位
C.指明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过路D.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7.
一位世纪伟人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入中国人的心灵。下列三张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
A.经济建设 国企改革 市场经济B.走自己的路 初级阶段 邓小平理论
C.改革开放 计划经济 “中国梦”D.中国特色 市场经济 科学发展
8.
他带领人民艰苦奋斗,治理灾害,开始改变当地贫穷的面貌:病故前要求“埋在沙滩上”,“也要看着把沙丘治好”。这位被称为“党的好干部”的模范人物是(  )
A.雷锋B.焦裕禄C.王进喜D.邓稼先
9.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式上,***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我们的工作”包括
A.制定并通过《共同纲领》B.颁布《土地改革法》
C.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10.
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时间是(   )
A.1949年B.1950年C.1951年D.1952年
11.
1950年10月-1953年7月,抗美援朝的中国军队是(  )
A.中国人民解放军B.中国人民志愿军C.中国国民革命军D.中国远征军
12.
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是在(  )
A.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D.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13.
在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成果展示会”上,能看到( )
A.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B.集美大桥通车
C.金龙汽车投入运输D.鹰厦铁路通车
14.
“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则是史无前例的。”“和平方法”指的是( )
A.实行股份制B.赎买政策C.无偿没收D.廉价收购
15.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完善,出自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文件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16.
观察下图,厦门华垦火柴厂的改造属于
A.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服务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7.
***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站起来”指的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十一届三中全会
18.
某学校举办历史知识竞赛活动,下列英雄人物中哪些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
①黄继光
②邱少云
③董存瑞
④邓世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9.
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他的种种罪名,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他”是
A. 彭德怀
B. 刘少奇
C. 林彪
D. 江青
20.
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公私合营
B.个体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C.农民参加合作社
D.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21.
新中国成立后,有计划地开展经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有力保障。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任务的是
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②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③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④大力发展对外贸易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④
22.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这次会议
A.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
B.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D.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3.
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吸取的最主要教训是
A.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B.充分发挥人民的主观能动性
C.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D.大力加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24.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一五计划的完成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大跃进”的开展
25.
历史名词往往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大串联”、“红卫兵”、“停课闹革命”发生在
A.土地改革时期
B.“文化大革命”时期
C.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D.改革开放初期
26.
《工人日报》曾刊发以“人有多大胆,钢有多大产”为标题的新闻是在()
A.土地改革时期B.三大改造时期
C.大跃进时期D.文化大革命时期
27.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转析”体现在
A.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B.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
C.从“以阶段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
28.
如图,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的这篇文章直接针对的是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二月逆流”
C.“两个凡是”的方针
D.“反击右倾翻案风”
29.
改革开放后,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窗口”的是
A.深圳
B.珠海
C.汕头
D.厦门
30.
1984年3月24日,55位厂长、经理联名在报纸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松绑”就是迫切要求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扩大企业自主权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设立经济特区
3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我国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已经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的是
A.环渤海地区
B.长江三角洲地区
C.上海浦东开发区
D.海南经济特区
32.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往往降雨量多、气候湿润,这种现象说明(  )
33.
新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社会保障制度
34.
下图报纸中“今天”指的是

A. 1997年7月1曰
B. 1997年12月20日
C. 1999年7月1日
D. 1999年12月20日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综合题:(3道)

    选择题:(3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2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