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2017届初中毕业年级适应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99874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6/16

1.综合题(共5题)

1.
【抗争探索】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华史,又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发展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结合有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是指什么战争?“界碑”的含义是什么?
材料二:甲午战争是一个命运转折点。随着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中国腐朽之极的封建制度走到了它的尽头。
——《人民日报:从甲午战争的废墟上崛起》
(2)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宣告我国近代化什么探索运动的失败?
材料三:19、20世纪之交的中国,当国内民族危机空前高涨。一批具有忧患意识的知识分子,开始挑起对民众进行启蒙的重任,探索实现救国自强的道路。
——《百年世博梦》解说词
(3)19、20世纪之交,中国知识分子为实现救国自强,进行了怎样的探索?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材料四:西洋近代文明能够满足人类心灵上的要求的程度,远非东洋旧文明所能梦见。
——胡适《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
(4)你如何看待胡适对“西洋近代文明”和“东洋旧文明”的态度?
2.
【胜利征程】
新华社特稿《在历史关节点上》上写到:“1462公里,这是从上海到北京的空间距离。然而,从诞生于上海到在北京执掌全国政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走了整整28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
——周恩来
(1)材料中的第一个“天安门”与哪一事件有关?这一历史事件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起了什么作用?
材料二:1927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经过艰难探索,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
(2)“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这条正确的革命道路指什么?它以什么事件为开端?
材料三:长征的胜利,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3)材料中所说的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指的是什么?
材料四:“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
——人民日报社论《和平与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4)请你说出一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军民“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的抗日战役。
(5)***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回顾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奋斗历程,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3.
【法国革命】
在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法国曾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启蒙运动对欧洲政治革命的意义……“砸烂可耻的东西”、“自由放任”和“社会契约”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它们不仅对法国的现状,而且对整个欧洲甚至海外地区的现状,也是一个挑战。    
——《全球通史》
(1)启蒙运动对法国大革命起了什么作用?
材料二:“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第三条:国家主权属于人民。第六条: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第十七条: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人权宣言》
(2)法国的《人权宣言》体现了资产阶级有什么政治要求?
材料三:拿破仑个人的影响诚然是可贵的,但是只有顺应正在推进欧洲文明的那些潮流,他的影响才能起作用。     
——《拿破仑时代》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拿破仑的哪些措施“顺应了欧洲文明潮流”?
(4)根据以上材料说明思想解放与政治变革的关系。
4.
【科技革命】
材料一: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统计:
中外科技发明成果比较
时期
科技发明(件)
中国
世界其它国家
1-1500年
157
98
59
1501-1840年
472
19
453
 
(1)依据上表说明中国科技成就在世界的地位发生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清朝后期,统治者正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等待“四方来朝”时,等来的却是英国的“坚船利炮”。
(2)请问英国的“坚船利炮”是哪一事件的重要成果?这一事件使得世界面貌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材料三:1894年,美国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首位。1910年,德国工业总产值居世界第二位。
(3)美德两国工业总产值能够跃居世界前两位的关键性因素是什么?
材料四:1956年,党中央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1985年我国开始实施农业科技的“星火计划”。1986年底,制定《中国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纲要》,即“863计划”。
(4)请举两例说明新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
(5)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5.
【战后格局】
20世纪人类历史上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国际政治格局的形成都是建立在强国主导的前提下的,所有的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导致世界格局多次变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一战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一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被哪两个国家破坏?当时这两个国家面临的共同社会危机是什么?
(2)二战结束后,世界大国按照哪次重要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初步确立了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对维护这种新的国际关系负有重大责任的国际组织是什么? 
(3)1993年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在谈话时谈到:“世界新秩序有很多权力中心……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可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如日本、欧洲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这样,再过几年还有中国,以及前苏联中的某些国家。”这段谈话说明世界格局朝着怎样的趋势发展?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2.选择题(共7题)

6.
在中英 《南京条约》的内容中,能说明我国领土主权遭到严重破坏的是(  )
A.赔款2100万银元B.割香港岛C.开放五处通商口岸D.协定关税
7.
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中央电视台组织了“我的长征”活动,重走了当年中央红军的长征路,他们不可能去的地方是(  )
A.湘江B.昆明C.遵义D.泸定桥
8.
硝烟散尽,回望历史,抗战精神将化为永恒,它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下列与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无关的是
A.中国人民实现了真正的和平与民主
B.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C.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
D.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9.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和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相同点是
A.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深化了改革开放
C.巩固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
D.指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0.
以下内容不属于1787年美国宪法内容的是 ( )
A.美国是一个联邦共和国B.美国实行总统制
C.总统既是元首又是政府首脑D.华盛顿为第一任总统  
11.
下列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中,具有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发展的是(  )
A.俄国1861年改革B.日本明治维新
C.美国内战D.美国独立战争
12.
在巴黎和会上,美英支持日本取得原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而在华盛顿会议上,他们又表示支持中国收回山东的主权。美英转变态度的主要原因是(   )
A.维护中国的主权完整B.维护中国的领土完整
C.平息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D.抵制日本扩张,打破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5道)

    选择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