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5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2)引起材料二中社会习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材料中的青年认为“中国革命成功了”但也有人认为“中国革命失败了”,请你就其中的一种观点说出两点理由。
(3)材料三反映的事件在促进中国人民思想解放的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
材料一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人们之间不再称“老爷”“大人”,而是改称“先生”“同志”,男子剪掉辫子,女子不再缠足。有的从前颓废的青年向亲人表示:“中国革命成功了,我要做一个新中国的新人。”——改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 他们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猛烈进攻。——《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材料一的内容给中国社会性质带来怎样的变化?(2)引起材料二中社会习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材料中的青年认为“中国革命成功了”但也有人认为“中国革命失败了”,请你就其中的一种观点说出两点理由。
(3)材料三反映的事件在促进中国人民思想解放的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8年,顽固派教训康有为说:祖宗之法是不能变的!康有为应辩道:祖宗之法是用来治理祖宗之地的,时代变了,祖宗之法非变不可!
材料二康有为求学之初,就特别留心中国政治制度的沿革和各种经世之学。他到过香港、上海,看见西洋人地方行政整齐,觉得这种行政必有文化思想的背景和渊泉。
材料三维新变法运动失败了,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在那个时期的新式学堂和开设西学的书院里,出过黄兴、蔡锷等民主革命的风云人物;而随之兴起的学会,为广开民智介绍了西方的科学知识,这些知识在近代中国几乎必然地会转化为政治力量;维新人士还提出了“论白话为维新之本”的主张,早了胡适20年,可以说,后来的许多进步主张,在戊戍维新的时候都已露出了端倪。
(1)材料中的“祖宗之法”主要指什么?维新派为改变“祖宗之法”所做的努力有哪些?
(2)据材料和材料二,概括指出康有为主张变“祖宗之法”的原因。
(3)据材料三,谈谈你如何理解维新运动在社会上的“思想启蒙”作用。
材料一1898年,顽固派教训康有为说:祖宗之法是不能变的!康有为应辩道:祖宗之法是用来治理祖宗之地的,时代变了,祖宗之法非变不可!
材料二康有为求学之初,就特别留心中国政治制度的沿革和各种经世之学。他到过香港、上海,看见西洋人地方行政整齐,觉得这种行政必有文化思想的背景和渊泉。
材料三维新变法运动失败了,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在那个时期的新式学堂和开设西学的书院里,出过黄兴、蔡锷等民主革命的风云人物;而随之兴起的学会,为广开民智介绍了西方的科学知识,这些知识在近代中国几乎必然地会转化为政治力量;维新人士还提出了“论白话为维新之本”的主张,早了胡适20年,可以说,后来的许多进步主张,在戊戍维新的时候都已露出了端倪。
(1)材料中的“祖宗之法”主要指什么?维新派为改变“祖宗之法”所做的努力有哪些?
(2)据材料和材料二,概括指出康有为主张变“祖宗之法”的原因。
(3)据材料三,谈谈你如何理解维新运动在社会上的“思想启蒙”作用。
3.
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在正确的决策和思想引领下,领导人民取得了民族独立。下列三幅图片正是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的缩影。请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一会议上确立的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该会议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呢?
(3)图三会议召开的地点在哪里?这次会议上确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是什么?
(4)依据上述图片,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谈谈你的感想。

(1)在图一会议上确立的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该会议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呢?
(3)图三会议召开的地点在哪里?这次会议上确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是什么?
(4)依据上述图片,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谈谈你的感想。
5.
“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可奈何花落去”四句诗形象概括了中国民族工业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促使近代民族工业“千呼万唤始出来”的事件是什么?“忽如一夜春风来”,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指什么时期?这一时期发展最快的行业有哪些?
(2)“无可奈何花落去”中国民族工业在1919年后和1937年后都出现了大幅度下降,造成这两个时期下滑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近代民族经济得到发展的前提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促使近代民族工业“千呼万唤始出来”的事件是什么?“忽如一夜春风来”,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指什么时期?这一时期发展最快的行业有哪些?
(2)“无可奈何花落去”中国民族工业在1919年后和1937年后都出现了大幅度下降,造成这两个时期下滑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近代民族经济得到发展的前提是什么?
2.选择题- (共18题)
6.
在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中,便利英国对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直接经济掠夺的条款是( )
A.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 B.割让辽东半岛 |
C.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 | 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
10.
1902年英国《泰晤士报》记者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未象今天这样高,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未象今天这样密切。他这么说是因为
A.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
B.清政府已成“洋人的朝廷” |
C.山东主权转交日本 |
D.义和团沉重打击八国联军 |
12.
了解历史人物,一定要探究有关内容的真实性、可靠性。下列人物的对应项对其贡献的概括有待考证的是( )


A.兴办洋务,开动了近代化这辆列车 |
B.把“启蒙之水”(指民主与科学)洒向“孔孟弥漫的大道上” |
C.希望在中国完成从君主制到共和制的转变,掀起了近代中国首次思想解放潮流 |
D.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14.
被军迷誉为“中华神盾”的长沙舰是由江南造船厂建造的,而江南造船厂的前身则是江南制造总局。那么,江南制造总局创建于下列哪一时期
A.洋务运动 |
B.戊戌变法 |
C.辛亥革命 |
D.第一次世界大战 |
15.
1912年春,广东省临时省议会上首次出现了数十名女性代议士的身影。同年秋,湖北省议会也特设了女子旁听席。上述材料说明
A.女性政治地位有所提高 |
B.广东女性地位比湖北高 |
C.男尊女卑思想被彻底打破 |
D.女性参政议政权利得到保障 |
16.
1913年3月20日22时45分,宋教仁被杀手刺杀于上海火车站,经过调查杀害宋教仁的幕后黑手竟然是袁世凯。“宋教仁案”从本质上反映了( )
A.权力之争 | B.美日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
C.国民党与北洋军阀的矛盾 | D.共和与专制的矛盾 |
18.
暑假到了,某校将暑期“研学旅行”基地定在遵义。你认为下列最能体现遵义红色旅游特色的是( )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B.开天辟地,焕然一新 |
C.武装反抗,创建军队 | D.生死攸关,伟大转折 |
19.
1921年李大钊指出,中国现在没有一个真能表现民众势力的团体,若能成立一个强固精密的组织,那么中国彻底的大改革将有所附托。这段话表明李大钊的主张是
A.建立中国同盟会 |
B.成立无产阶级政党 |
C.创办黄埔军校 |
D.实现国共两党合作 |
20.
1924年9月8日,美国《时代》杂志封面刊登了一位风云人物﹣﹣吴佩孚,他是出现在《时代》杂志封面上的第一个中国人。但两年之后,他就迅速在中国政坛上消失了。这主要是由于( )
A. 辛亥革命 B. 五四运动 C. 北伐战争 D. 南昌起义
A. 辛亥革命 B. 五四运动 C. 北伐战争 D. 南昌起义
21.
近代以来,台湾与大陆的关系经历了“分离”——“统一”——“分离”的过程,下列历史事件与第二次分离直接相关的是( )
A.《马关条约》的签订 | B.戊戌变法的失败 | C.抗战的胜利 | D.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
22.
有研究表明:中国十四年抗战直接伤亡人口在4100万以上,加上战时失踪、被俘等项数字,人口损失则超过4500万。材料中的“十四年抗战”开始于( )
A.九一八事变 | B.华北亊变 | C.西安事变 | D.七七亊变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5道)
选择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