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人教部编版期末复习卷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9787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1/5

1.综合题(共2题)

1.
材料一:鸦片“危害甚巨,法当从严”,若放任自流,数十年后“中国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人民痛感鸦片危害,强烈要求禁烟。
材料二:北京西郊,青山绿水,风景优美.清朝几代帝王调集全国的能工巧匠,历时150年,在这里建造起中西结合、豪华壮观的皇家园林.
这座皇家园林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洗劫一空(见图)

材料三:钓鱼岛问题的由来始于近代史上日本对中国领土的侵略.1895年1月14日,日本政府不等战争结束便迫不及待地通过“内阁决议”,单方面决定将钓鱼岛划归日本。
材料四:中国赔偿白银4.5亿两;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禁烟运动的领导人是谁?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这座皇家园林名称是什么?造成如图残垣的是哪些国家?
(3)追根溯源,根据材料三,钓鱼岛问题源于哪场战争?
(4)材料四是哪一条约的内容?这一条约的哪一款体现了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
2.
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利益,分则有损民族的利益。阅读下列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下面示意图

北伐战争前夕中国政治形势示意图(1926)
材料二: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所处的政治状况。为了深入地推进革命,国共两党发动了哪一重大军事斗争?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地指出国民革命运动的结局。
(2)综合材料一、二,指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材料二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

2.选择题(共14题)

3.
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方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 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4.
香港“维多利亚港”的名字来自英国的维多利亚(Victoria)女王。她在位64年期间(1837—1901年)是英国最强盛的所谓“日不落帝国”时期,下列属于她统治时期危害中国利益的有
A.英国发动了两次对华的鸦片战争
B.英国在巴黎和会上把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C.支持袁世凯称帝
D.支持军阀割据混战
5.
“中国的首都几次被西方的武装力量所占领,这是近代中国最痛苦的一个时期。”“中国的首都”曾在下列哪两次战争中被“占领”(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6.
对历史史实进行比较,是提高学习效果的一种方式。《南京条约》与《马关条约》相比,内容都涉及(  )
①割地
②赔款
③开埠通商
④投资办厂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7.
19世纪60年代初,清朝统治集团中出现了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为代表。他们为兴办洋务,都曾写过奏折上奏皇帝,彼此也有书信往来,商议讨论。那么,他们的奏折和书信中,频频出现的词汇应该是
A.自强、求富
B.民主、科学、新青年
C.民族、民权、民生
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8.
落后闭塞的时代,报刊作为纸媒在信息传播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下列报刊在当时的共同作用在于
A.促进戊戌变法的开展
B.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推动了新思想的传播
D.壮大了革命当人的力量
9.
像巴黎和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给日本这样的民族耻辱,在中国近代史上比比皆是。但唯独1919年的这一次,激发了一场意想不到的人民运动,其中的一个最重要原因是
A.大学生是热血青年
B.中国共产党的宣传作用
C.国人经历了辛亥革命、护国战争、新文化运动的洗礼,觉悟渐次提高
D.弱国无外交
10.
在中国近代史上请求变法图强的维新派代表人物是( )
A.李鸿章、张之洞B.李大钊、胡适C.康有为、梁启超D.曾国藩、奕訢
11.
“1927年,他们缘于对信念的坚守,毅然决然地选择武装反抗的道路,从此,一支英雄的人民军队开始诞生。” 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五四运动B.北伐战争C.南昌起义D.秋收起义
12.
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就一般情况来说,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约百分之七十或八十的土地,残酷的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有约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的土地,终年劳动不得温饱。为此解放区颁布了
A.《天朝田亩制度》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国土地法大纲》
13.
政治漫画将过去的人、事以精妙的艺术形式进入了人类记忆的空间。该漫画(下图)反映的事件是(  )
A.义和团运动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D.北伐战争
14.
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转折点,这次会议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A.邓小平B.***C.孙中山D.周恩来
15.
为悼念在战争或其他灾难中的死难者,许多国家都设立悼念活动日。我国将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是因为1937年的这一天
A.签订《南京条约》
B.日本在南京开始大屠杀
C.日本侵略者占领北平
D.日本侵略者占领东北三省
16.
钱穆先生曾是一名小学教师,自学成才后被聘为北大、清华教授,抗战军兴,他随北大南渡,以强烈的民族感情和忧患意识,潜心著《国史大纲》,这部著作于1940年出版之后,风行全国,成为各大学通用的历史教科书,极大的鼓舞了广大青年学子,激发了他们抗日救亡的热忱。这说明(    )
①文人爱国不同于军人,他们的武器是笔
②每个人都是一粒抗日的火种
③《国史大纲》从历史的角度论证中国不会亡,激励中国人为自己民族而战,为自己文化而战
④人是可以自学成才的,自强才可不息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