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用英国商定。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等。
材料三: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1)上述三则材料内容分别出自中国近代哪三个不平等条约?
(2)请指出与这三个不平等条约相对应的列强侵华战争名称。
(3)请概括指出三则材料的内容分别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严重影响。
(4)面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请写出两位近代中国反抗侵略的英雄人物。
(5)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能从中国近代抗争和探索中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材料一: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用英国商定。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等。
材料三: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1)上述三则材料内容分别出自中国近代哪三个不平等条约?
(2)请指出与这三个不平等条约相对应的列强侵华战争名称。
(3)请概括指出三则材料的内容分别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严重影响。
(4)面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请写出两位近代中国反抗侵略的英雄人物。
(5)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能从中国近代抗争和探索中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2.
中国近现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抗争史,还是一部探索史。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不断向西方学习,开始了中国近现代化的艰难探索。
步骤一:举步维艰

(1)图1至图4反映了“近现代化探索”的哪一历史事件?
(2)指出该事件中建立的哪支海军规模最大?起到的积极作用又是什么?
步骤二:变法图存
(3)图5所示人物领导了什么变法运动?这次变法结果怎样?
(4)哪年在哪个皇帝的支持下开展了变法运动?
步骤三:柳暗花明

(5)阅读图6及其材料,指出这一伟大人物是谁?
(6)他领导的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7)后来革命的果实被谁窃取?
(8)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辛亥革命最大的功绩是什么?
步骤一:举步维艰

(1)图1至图4反映了“近现代化探索”的哪一历史事件?
(2)指出该事件中建立的哪支海军规模最大?起到的积极作用又是什么?
步骤二:变法图存

(3)图5所示人物领导了什么变法运动?这次变法结果怎样?
(4)哪年在哪个皇帝的支持下开展了变法运动?
步骤三:柳暗花明

(5)阅读图6及其材料,指出这一伟大人物是谁?
(6)他领导的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7)后来革命的果实被谁窃取?
(8)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辛亥革命最大的功绩是什么?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当时被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即德谟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陈独秀等人认为,这两位先生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是近代欧洲的时代精神。于是他们就掀起了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材料二 学生的爱国举动震动全国。天津、上海多地的学生罢课游行,社会各界也纷纷通电声援。恼羞成怒的列强随即向中国政府施压,先后有800多名学生被捕。到6月5日以后,该事件发生了剧变。
(1)材料一 中的“德先生”“赛先生”指的是什么?这场“思想启蒙运动”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 反映了什么事件?该事件在6月5日以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说出该事件中的两个口号。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一、材料二、相关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
材料一 在当时被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即德谟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陈独秀等人认为,这两位先生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是近代欧洲的时代精神。于是他们就掀起了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材料二 学生的爱国举动震动全国。天津、上海多地的学生罢课游行,社会各界也纷纷通电声援。恼羞成怒的列强随即向中国政府施压,先后有800多名学生被捕。到6月5日以后,该事件发生了剧变。
(1)材料一 中的“德先生”“赛先生”指的是什么?这场“思想启蒙运动”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 反映了什么事件?该事件在6月5日以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说出该事件中的两个口号。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一、材料二、相关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
2.选择题- (共25题)
4.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其主要目的是
A.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 B.继续进行鸦片贸易 |
C.对林则徐虎门销烟进行再一次的报复 | D.掠夺圆明园的财宝 |
7.
“中国人口约为4亿5千万,列强要求中国赔款4亿5千万两白银,用意是每个中国人向他们交纳1两白银的‘罚金’,借此惩罚、侮辱所有的中国人。”该材料反映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辛丑条约》 | D.《马关条约》 |
8.
一位俄国记者记述了1900年6月2日发生在天津火车站的一幕:月光照耀着这些莽汉,照耀着他们的大刀和旗帜。一排子弹射过去,大旗倒下了,又举了起来,接着又倒了下去。这描写的是
A.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 |
B.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
C.义和闭抗击八国联军 |
D.国民革命军的北伐 |
12.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举办了一场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辩论会,以下是同学们辩论的部分内容,正确的是( )
①最为重要的阵地是《新青年》和北京大学②代表人物有李大钊、李鸿章、鲁迅、张之洞等③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④内容包括: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与科学;文学革命
①最为重要的阵地是《新青年》和北京大学②代表人物有李大钊、李鸿章、鲁迅、张之洞等③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④内容包括: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与科学;文学革命
A.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13.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刊物,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这里的“刊物”指的是( )
A.《民报》 | B.《青年杂志》 | C.《时务报》 | D.《国闻报》 |
16.
奕在一个奏折中提到:要抵抗外国侵略,“探源之策,在于自强”。洋务派在“自强”口号下创办的军事工业有
①轮船招商局
②开平煤矿
③江南制造总局
④福州船政局
①轮船招商局
②开平煤矿
③江南制造总局
④福州船政局
A.③④ | B.①③ | C.①② | D.②④ |
20.
李明的爷爷今年85岁高龄,李明的历史老师听说后,想考一下李明,便问道:“李明,你知道你爷爷出生于中华民国哪一年吗?”李明应回答
A.民国二十年 | B.民国二十一年 | C.民国二十二年 | D.民国二十三年 |
23.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表所列出的选项中,史实与推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 史实 | 推论 |
A | 公车上书 | 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
B | 百日维新 | 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
C | 太平天国 | 以胜利而告终 |
D | 戊戌政变 | 提高了光绪皇帝的地位 |
A.A | B.B | C.C | D.D |
24.
有人曾经这样评价过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指戊戌变法运动()
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
B.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
C.改革了君主专制政体 |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
25.
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这里的“创举”是指( )
A.中华民国的成立 | B.辛亥革命爆发 |
C.武昌起义的胜利 | D.《临时约法》的颁布 |
26.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这是中国近代某一革命组织的革命纲领。下列关于该“革命组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孙中山领导下成立 | B.其机关刊物是《民报》 |
C.推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 | D.在1905年成立于南京 |
27.
下列是小洪学习五四运动时所作的笔记,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A.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
B.青年学生在运动中始终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
C.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D.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6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