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9738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15

1.综合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用英国商定。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等。
材料三: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1)上述三则材料内容分别出自中国近代哪三个不平等条约?
(2)请指出与这三个不平等条约相对应的列强侵华战争名称。
(3)请概括指出三则材料的内容分别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严重影响。
(4)面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请写出两位近代中国反抗侵略的英雄人物。
(5)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能从中国近代抗争和探索中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2.
中国近现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抗争史,还是一部探索史。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不断向西方学习,开始了中国近现代化的艰难探索。
步骤一:举步维艰

(1)图1至图4反映了“近现代化探索”的哪一历史事件?
(2)指出该事件中建立的哪支海军规模最大?起到的积极作用又是什么?
步骤二:变法图存

(3)图5所示人物领导了什么变法运动?这次变法结果怎样?
(4)哪年在哪个皇帝的支持下开展了变法运动?
步骤三:柳暗花明

(5)阅读图6及其材料,指出这一伟大人物是谁?
(6)他领导的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7)后来革命的果实被谁窃取?
(8)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辛亥革命最大的功绩是什么?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当时被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即德谟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陈独秀等人认为,这两位先生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是近代欧洲的时代精神。于是他们就掀起了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材料二 学生的爱国举动震动全国。天津、上海多地的学生罢课游行,社会各界也纷纷通电声援。恼羞成怒的列强随即向中国政府施压,先后有800多名学生被捕。到6月5日以后,该事件发生了剧变。
(1)材料一 中的“德先生”“赛先生”指的是什么?这场“思想启蒙运动”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 反映了什么事件?该事件在6月5日以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说出该事件中的两个口号。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一、材料二、相关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

2.选择题(共25题)

4.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其主要目的是
A.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B.继续进行鸦片贸易
C.对林则徐虎门销烟进行再一次的报复D.掠夺圆明园的财宝
5.
太平天国运动规模大、历时久,是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的最高峰。运动开始的标志是(   )
A.定都天京B.金田起义C.北伐西征D.天京事变
6.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这一条款出自于(   )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7.
“中国人口约为4亿5千万,列强要求中国赔款4亿5千万两白银,用意是每个中国人向他们交纳1两白银的‘罚金’,借此惩罚、侮辱所有的中国人。”该材料反映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辛丑条约》D.《马关条约》
8.
一位俄国记者记述了1900年6月2日发生在天津火车站的一幕:月光照耀着这些莽汉,照耀着他们的大刀和旗帜。一排子弹射过去,大旗倒下了,又举了起来,接着又倒了下去。这描写的是
A.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
B.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C.义和闭抗击八国联军
D.国民革命军的北伐
9.
“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我们虽然牺牲了,但可以壮国家的军威。”邓世昌 用热血和生命践行这一誓言是在
A.虎门战役B.平壤战役C.黄海海战D.威海卫战役
10.
近代中国饱受列强侵略,如图这幅漫画反映的不平等条约
A.是在上海签订的
B.是甲午战争的结果
C.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D.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1.
漫画《自作孽,不可活》,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A.“宋教仁被刺案”B.袁世凯复辟帝制
C.清帝退位D.二次革命
12.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举办了一场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辩论会,以下是同学们辩论的部分内容,正确的是(  )
①最为重要的阵地是《新青年》和北京大学②代表人物有李大钊、李鸿章、鲁迅、张之洞等③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④内容包括: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与科学;文学革命
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
13.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刊物,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这里的“刊物”指的是(  )
A.《民报》B.《青年杂志》C.《时务报》D.《国闻报》
14.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华民国约法》C.《民报》D.《革命军》
15.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1913年“二次革命”爆发的背景的是(   )
A.袁世凯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B.袁世凯制造了“宋教仁案”
C.孙中山等号召讨伐袁世凯D.袁世凯解散了国民党
16.
奕在一个奏折中提到:要抵抗外国侵略,“探源之策,在于自强”。洋务派在“自强”口号下创办的军事工业有
①轮船招商局    
②开平煤矿
③江南制造总局
④福州船政局
A.③④B.①③C.①②D.②④
17.
2018年某校开展了一场历史知识竞赛活动。其中有一道题目问:“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是谁?”答案应该是(   )
A.曾国藩、李鸿章B.孙中山、黄兴
C.陈独秀、李大钊D.康有为、梁启超
18.
中国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是(   )
A.浙皖起义B.广西起义C.萍醴浏起义D.黄花岗起义
19.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这一历史事件后成立的政府为(   )
A.南京临时政府B.北京政府C.北洋政府D.广东政府
20.
李明的爷爷今年85岁高龄,李明的历史老师听说后,想考一下李明,便问道:“李明,你知道你爷爷出生于中华民国哪一年吗?”李明应回答
A.民国二十年B.民国二十一年C.民国二十二年D.民国二十三年
21.
袁世凯死后,出现军阀混战的局面。下列军阀及其代表人物对应有错的一项是(  )
A.直系﹣﹣冯国璋B.皖系﹣﹣段祺瑞
C.奉系﹣﹣唐继尧D.桂系﹣﹣陆荣廷
22.
“振兴中华”是每一位爱国志士的不懈追求。最早喊出这个口号的是孙中山,为了振兴中华,1894年他成立的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
A.强学会B.兴中会
C.光复会D.同盟会
23.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表所列出的选项中,史实与推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公车上书
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B
百日维新
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
太平天国
以胜利而告终
D
戊戌政变
提高了光绪皇帝的地位
 
A.AB.BC.CD.D
24.
有人曾经这样评价过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指戊戌变法运动()
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B.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C.改革了君主专制政体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25.
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这里的“创举”是指(   )
A.中华民国的成立B.辛亥革命爆发
C.武昌起义的胜利D.《临时约法》的颁布
26.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这是中国近代某一革命组织的革命纲领。下列关于该“革命组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孙中山领导下成立B.其机关刊物是《民报》
C.推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D.在1905年成立于南京
27.
下列是小洪学习五四运动时所作的笔记,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A.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B.青年学生在运动中始终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C.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28.
《全球通史》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材料中的“这场运动”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爱国运动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6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