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沉沦、抗争、奋斗与崛起,不断追逐同一个梦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示意图,写出A、B两处对应的历史事件。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当时外商企业垄断民用工业,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同时给军事企业提供资金、燃料。
(2)根据材料二,指出洋务运动创办民用工业的目的和民用工业的特点。
材料三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本,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3)材料三中,梁启超认为变法成败的关键是什么?
材料一

(1)根据示意图,写出A、B两处对应的历史事件。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当时外商企业垄断民用工业,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同时给军事企业提供资金、燃料。
(2)根据材料二,指出洋务运动创办民用工业的目的和民用工业的特点。
材料三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本,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3)材料三中,梁启超认为变法成败的关键是什么?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辞去临时大总统时,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接下来…最切实的举措,就是发展实业,改善民生。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认为已经实现的“两个主义”是什么?
材料二 陈独秀说:“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才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陈独秀所说的“两位先生”实际是指什么?
材料三 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山东大势一去,就是破坏中国的领土!中国的领土破坏,中国就亡了!所以学界今天排队到各公使馆去,要求各国出来维持公理,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外争国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
——摘自《北京学生界全体宣言》(1919年)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运动?根据材料指出当时运动的口号是什么?
材料四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
——《国民革命军军歌》
(4)根据材料四指出这次国民革命的斗争对象是哪两个敌人?
材料一 在辞去临时大总统时,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接下来…最切实的举措,就是发展实业,改善民生。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认为已经实现的“两个主义”是什么?
材料二 陈独秀说:“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才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陈独秀所说的“两位先生”实际是指什么?
材料三 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山东大势一去,就是破坏中国的领土!中国的领土破坏,中国就亡了!所以学界今天排队到各公使馆去,要求各国出来维持公理,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外争国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
——摘自《北京学生界全体宣言》(1919年)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运动?根据材料指出当时运动的口号是什么?
材料四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
——《国民革命军军歌》
(4)根据材料四指出这次国民革命的斗争对象是哪两个敌人?
3.
2017年10月18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次会议的召开对鼓舞和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意义。回顾党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些人原来就是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为了正式组织共产党,约定到上海来开会的。7月底大会开幕了,到会的一共有13人。7月30号晚被租界巡捕发现后,被迫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继续举行。
——摘自《中国共产党历史口述实录》等
(1)根据材料,判断这次“大会”是指的是中共的哪一次会议?
材料二 ***说:“这个伟大的事件,以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英雄壮举,以党独立领导新型人民军队诞生的重要标志,载入中国革命史册。”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个伟大的事件”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材料三 江西民谣:“日头一出红又红,朱德来会***;两军会师力量大,革命一定会成功!”
(3)根据材料三指出“朱德来会***”发生在什么地方?
材料三 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
(4)根据材料四中判断“战略转移” 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战略转移”的胜利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材料一 这些人原来就是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为了正式组织共产党,约定到上海来开会的。7月底大会开幕了,到会的一共有13人。7月30号晚被租界巡捕发现后,被迫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继续举行。
——摘自《中国共产党历史口述实录》等
(1)根据材料,判断这次“大会”是指的是中共的哪一次会议?
材料二 ***说:“这个伟大的事件,以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英雄壮举,以党独立领导新型人民军队诞生的重要标志,载入中国革命史册。”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个伟大的事件”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材料三 江西民谣:“日头一出红又红,朱德来会***;两军会师力量大,革命一定会成功!”
(3)根据材料三指出“朱德来会***”发生在什么地方?
材料三 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
(4)根据材料四中判断“战略转移” 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战略转移”的胜利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2.选择题- (共20题)
7.
“各国军队在北京城划区驻扎,要求所驻区域的所有中国人家必须悬挂占领国国旗。一时间,中国的心脏插着的是八个国家的旗帜”,这个局面出现在( )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 B.北伐战争后 |
C.甲午战争后 | D.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
8.
通过图文结合的学习,请你判断中英《南京条约》和中日《马关条约》的相似点是()
①都规定了割地 ②都有赔款
③都规定了帝国主义在华设厂 ④都规定了开放通商口岸
①都规定了割地 ②都有赔款
③都规定了帝国主义在华设厂 ④都规定了开放通商口岸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11.
有学者在评价某不平等条约时说:“这完全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淸王朝为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而向帝国主义列强立下的一纸卖身契。”从此,淸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这一条约指的是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14.
汪林茂在《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说:“其最大意义并不是产生了‘自强’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代化的这辆列车”。据此判断,他评论的是( )
A.洋务运动 | B.戊戌变法 |
C.辛亥革命 | D.新文化运动 |
15.
针对近代史上的某一历史事件,有人这样评价“几个幼稚的秀才和一个少不更事的皇帝,用他们的前程和脑袋,验证了保守势力的强大。”下列事件中符合这一说法的是 ( )
A.维新变法运动 | B.洋务运动 | C.太平天国运动 | D.义和团运动 |
18.
“皇帝倒了,辫子割了。”少年瞿秋白用这八个字概括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下面关于辛亥革命历史功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 B.建立了中华民国 |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D.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
22.
***相继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的革命道路。“革命道路”是指( )
A.打倒列强,除军阀 | 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
C.和平民主建国 | D.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