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从1840年-1901年短短几十年间,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四次侵华战争。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逐步沦陷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材料一 1839年6月的这场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能轻易放过的”。
(1)阅读材料一,指出材料中“战争”指的哪一事件?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场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 一场绅士的洗劫,一把文明的大火,早夺取你的美丽,也在我的脸上,烙下耻辱的印记。
(2)材料二中的“绅士”指的是谁?这场战争中哪一条约的签订承认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材料三 1895年3月,在日本广岛马关春帆楼,清政府全权大臣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就停战条件举行谈判。
(3)材料三提到的战争中,日本犯下了令人发指的罪行是指哪一事件?
材料四 正当人们欢欣鼓舞地迎接20世纪到来之际,中国人却是“带着首都被敌人攻占的耻辱”收到了一份“西方人送来的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
(4)材料中提到的“礼物”指的是什么?这份礼物中的哪一内容能够说明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
(5)学习了中国近代那段屈辱的历史,我们有何启示?
材料一 1839年6月的这场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能轻易放过的”。
(1)阅读材料一,指出材料中“战争”指的哪一事件?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场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 一场绅士的洗劫,一把文明的大火,早夺取你的美丽,也在我的脸上,烙下耻辱的印记。
(2)材料二中的“绅士”指的是谁?这场战争中哪一条约的签订承认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材料三 1895年3月,在日本广岛马关春帆楼,清政府全权大臣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就停战条件举行谈判。
(3)材料三提到的战争中,日本犯下了令人发指的罪行是指哪一事件?
材料四 正当人们欢欣鼓舞地迎接20世纪到来之际,中国人却是“带着首都被敌人攻占的耻辱”收到了一份“西方人送来的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
(4)材料中提到的“礼物”指的是什么?这份礼物中的哪一内容能够说明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
(5)学习了中国近代那段屈辱的历史,我们有何启示?
2.
气节——历史给后人的精神财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上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第一块浮雕,它描述的是发生在1839年林则徐领导下的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材料二
(2)请你将材料二中的表格补充完整。
材料三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左宗棠:“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
(3)读了材料三中的言论,你觉得他们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材料一

(1)上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第一块浮雕,它描述的是发生在1839年林则徐领导下的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材料二
人物肖像 | ![]() | ![]() |
姓名 | 左宗棠 | 邓世昌 |
主要反侵略史实 | | |
(2)请你将材料二中的表格补充完整。
材料三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左宗棠:“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
(3)读了材料三中的言论,你觉得他们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判断题- (共1题)
3.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的括号内正确打“正确”,错误打“错误”,并改正。
(1)太平天国颁布了《资政新篇》,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改正:
(2)1899年的“门户开放”政策是由美国提出来的。
改正:
(3)1905年,孙中山联合国内革命团体,建立了全国性的统一的革命政党——兴中会。
改正:
(4)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改正:
(1)太平天国颁布了《资政新篇》,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改正:
(2)1899年的“门户开放”政策是由美国提出来的。
改正:
(3)1905年,孙中山联合国内革命团体,建立了全国性的统一的革命政党——兴中会。
改正:
(4)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改正:
3.列举题- (共3题)
4.
中国近代史上,南京见证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兴衰荣辱。
(1)1842年中英两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___________》。
(2)开放南京为通商口岸的条约是《___________》。
(3)___________是太平天国由兴盛走向衰败的转折点。
(1)1842年中英两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___________》。
(2)开放南京为通商口岸的条约是《___________》。
(3)___________是太平天国由兴盛走向衰败的转折点。
5.
清末时期,在抗击外来侵略时,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1)鸦片战争期间,英军进犯吴淞,老将江南提督___________率众抵抗,力竭牺牲。
(2)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在平壤战役中壮烈牺牲的是___________。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清军将领___________为保卫天津,壮烈殉国。
(1)鸦片战争期间,英军进犯吴淞,老将江南提督___________率众抵抗,力竭牺牲。
(2)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在平壤战役中壮烈牺牲的是___________。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清军将领___________为保卫天津,壮烈殉国。
6.
口号作为意识形态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对当时社会各方面现象的一种反映,不同性质的口号起着不同的作用。
(1)孙中山联合华侨成立兴中会,号召“___________,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2)在义和团兴起的过程中,曾提出“___________”的口号。
(3)清朝统治阶级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掀起了一场旨在“________”“________”的洋务运动。
(1)孙中山联合华侨成立兴中会,号召“___________,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2)在义和团兴起的过程中,曾提出“___________”的口号。
(3)清朝统治阶级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掀起了一场旨在“________”“________”的洋务运动。
4.选择题- (共19题)
7.
《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人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关于这场战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爆发的直接原因是虎门销烟 |
B.爆发于1840年 |
C.清政府战败 |
D.发动者是英法两国 |
8.
近年来,《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等不同类型的文博类节目持续火爆,引发了人们对国宝文物的关注。如图所示国宝见证了。


A.中国近代史的开始 |
B.英法联军的暴行 |
C.俄国的趁火打劫 |
D.清政府的彻底沉沦 |
11.
一位学者在他的著作里说:“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一“集体亮相”带来的严重后果是。
A.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B.英国实现了对中国香港的占领 |
C.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最终确立 |
D.完全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 |
12.
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深入,甲午中日战争是个分界线,之前列强的侵华方式主要是“贸易+特权”,之后则变为了“投资+特权”。对此变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甲午战后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 |
B.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
C.《马关条约》签订后,张謇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 |
D.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 |
13.
据1895年《纽约时报》报道,恭亲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自己并不了解日本人发动战争的目的,抑或日本人想从战争中获得什么。他说:“难道日本人能侵占我们所有的省份吗?他们这样做苍天会答应吗?其他民族、其他国家会坐视不管吗?”上述材料反映出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是
A.清军的战斗力不强 |
B.日本军事力量非常强大 |
C.清政府内部不团结 |
D.清政府对形势认识不清 |
14.
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它坚持斗争14年。期间发生了一系列大事,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天京陷落
②金田起义
③天京事变
④北伐西征
①天京陷落
②金田起义
③天京事变
④北伐西征
A.①②③④ | B.②④③① | C.②③④① | D.②④①③ |
16.
1841年,林则徐在退职返乡时曾预言:“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下列史实能够证明他的预见正确的是
A.火烧圆明园 |
B.占领香港岛 |
C.割占台湾 |
D.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 |
17.
《辛丑条约》签订后,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可以“任意斥责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上述材料表明
A.中国已经完全成为了美国的殖民地 | B.帝国主义完成了对中国的瓜分 |
C.外国公使帮助清政府管理官吏 | D.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
18.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损失1 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材料说明洋务运动的兴办( )
A.引进了一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
B.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
C.使近代中国走上了“自强”道路 |
D.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
19.
下列事件与结果关联正确的是( )
选项 | 事件 | 结果 |
A | 1895年春,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 | 戊戌变法开始 |
B | 康、梁成立强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 | 维新变法思想广泛传播 |
C | 1898年6月,光绪颁布诏书 | 变法运动的序幕从此揭开 |
D | 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废除变法法令 | 维新派全面退出历史舞台 |
A.A | B.B | C.C | D.D |
21.
自辛亥革命以后,“就是民主主义成了正统,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侵犯了就杀头,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个神圣固然未必就要杀头,但为人民所抛弃是没有疑问的”。材料反映了辛亥革命。
A.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
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
C.实现了民族的独立 |
D.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
24.
曾纪泽说:“办洋务的难处,在于外国人的不讲道理,中国人的不明时势,只有徐图自强,才能扭转形势。”洋务派“徐图自强”的最早措施是
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
B.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
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
D.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判断题:(1道)
列举题:(3道)
选择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5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