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列强的一步步侵略引起了中国社会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交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1)材料一出自哪一不条约?条约中的哪一条款充分体现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目的?
材料二: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
——摘选自《马关条约》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条约中日本获得的新的侵略权益是什么?
材料三: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摘选自《辛丑条约》
(3)材料三中哪一条款最能体现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
(4)上述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交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1)材料一出自哪一不条约?条约中的哪一条款充分体现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目的?
材料二: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
——摘选自《马关条约》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条约中日本获得的新的侵略权益是什么?
材料三: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摘选自《辛丑条约》
(3)材料三中哪一条款最能体现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
(4)上述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
阅读下列材料:
(1)上述三则材料分别涉及哪几位历史人物?
(2)请写出三位历史人物的相关历史事件
(3)如果将上述材料中涉及的历史人物纳入同一学习主题,请你拟定这个学习主题名称。
(4)结合所学知识,上述三则材料涉及的历史人物的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材料一: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材料二:保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
材料三:“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请回答:(1)上述三则材料分别涉及哪几位历史人物?
(2)请写出三位历史人物的相关历史事件
(3)如果将上述材料中涉及的历史人物纳入同一学习主题,请你拟定这个学习主题名称。
(4)结合所学知识,上述三则材料涉及的历史人物的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3.
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A以自然神论为基础的天人感应的思想,以君权神授的形式,向人们宣布了汉王朝当兴的神圣性;又以独尊儒术和大一统的观点,维护了以刘氏皇帝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
(1)材料一中A应该填写的历史人物是谁?他倡导“独尊儒术”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 陈独秀认为,“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若是决计守旧,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的老法子”“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
(2)为了采用“西洋的新法子”,陈独秀等人掀起了什么运动?该运动提倡的“西洋的新法子”有哪些内容?
材料一 A以自然神论为基础的天人感应的思想,以君权神授的形式,向人们宣布了汉王朝当兴的神圣性;又以独尊儒术和大一统的观点,维护了以刘氏皇帝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
(1)材料一中A应该填写的历史人物是谁?他倡导“独尊儒术”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 陈独秀认为,“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若是决计守旧,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的老法子”“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
(2)为了采用“西洋的新法子”,陈独秀等人掀起了什么运动?该运动提倡的“西洋的新法子”有哪些内容?
2.选择题- (共19题)
4.
据统计,从1840年开始清朝财政状况急转直下,此后10年间,仅例外支出即达8000万两白银。清朝财政状况出现恶化的主要原因是
A.天灾、人祸等 |
B.工商税减少 |
C.大量进口工业品 |
D.军费开支、战争赔款 |
5.
19世纪前期,英国为了扩大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原料,把中国作为主要的侵略目标,悍然发动了侵略战争。这场战争是由鸦片走私引起的,被称为“鸦片战争”。该战争使
A.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了 |
B.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
C.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杜会 |
6.
下面是几位同学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讨论。其中,表述与史实不符的是( )
A.小华:战争爆发于1894年 |
B.小李:黄海大战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
C.小林:战争导致台湾人民饱受了日本50年的殖民奴役 |
D.小王:战争后签订了《马关条约》 |
7.
如下图是某城市的一座雕塑,寓意中国人民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其主题是“怒折烟枪”。整个枪杆两头朝下、中间向上,裂开的一侧形成犬牙状的尖锐裂口,愤怒地直刺蓝天。该城市是( )


A.上海 | B.南京 | C.福州 | D.虎门 |
8.
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列强凭借坚船利炮,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以上三个条约对中国影响的共同点是
A.巨额赔款,加重人民的经济负担 |
B.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
C.开设口岸,便利了列强商品输出 |
D.割让土地,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
9.
小明在参观广东新会梁启超纪念馆时,发现这样一幅油画(下图),讲解员告诉他这幅油画反映的是当时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朝廷,要求拒签和约,实行变法的场景。请你告诉小明,要求拒签的和约是( )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10.
道光帝给参与谈判的大臣下达的谕旨中有“厦门、宁波、上海、准其贸易,但不准久住据为巢穴;福州不准开放,不得已可改为泉州”等内容。该谕旨下达于哪次侵华战争期间
A.第一次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1.
清末著名诗人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的“往事”指的是哪次战争的失败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中日甲午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3.
梁启超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以下选项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
B.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
C.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
D.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
16.
“民国的创立并未带来人民期望的和平与秩序,于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逐渐相信,如果不进行一场彻底的思想变革,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政府和社会。”在此背景下( )
A.新文化运动兴起 | B.义和团运动兴起 |
C.国民大革命兴起 | D.辛亥革命兴起 |
18.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启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有( )
①创办军事工业
②创办民用工业
③筹划海防
④培养人才
⑤改革行政机构,任用维新人士
①创办军事工业
②创办民用工业
③筹划海防
④培养人才
⑤改革行政机构,任用维新人士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⑤ | C.①③④⑤ | D.②③④⑤ |
19.
某班同学在探究中国近代化起步过程时,研究了这一时期每个阶段的历史人物,能正确说明中国近代化历程顺序的是( )
A.魏源、张之洞、鲁迅、孙中山 |
B.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陈独秀 |
C.严复、魏源、孙中山、胡适 |
D.梁启超、左宗棠、李大钊、孙中山 |
21.
“红楼飞雪,一时英杰”“眼底未名水,胸中黄河月”,一曲《燕园情》,唱出了北大120年的历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洋务运动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
B.北京大学的前身是戊戌变法留下的京师大学堂 |
C.洋务派大臣李鸿章奏请停止科举考试,普遍兴办学校 |
D.清政府于1908年宣布废除科举制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