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列强的一步步侵略引起了中国社会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交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1)材料一出自哪一不条约?条约中的哪一条款充分体现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目的?
材料二: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
——摘选自《马关条约》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条约中日本获得的新的侵略权益是什么?
材料三: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摘选自《辛丑条约》
(3)材料三中哪一条款最能体现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
(4)上述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交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1)材料一出自哪一不条约?条约中的哪一条款充分体现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目的?
材料二: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
——摘选自《马关条约》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条约中日本获得的新的侵略权益是什么?
材料三: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摘选自《辛丑条约》
(3)材料三中哪一条款最能体现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
(4)上述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新的气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开始有所认识,……,并主张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1)材料一中的“自强运动”指哪一历史事件?这场运动中“引进西方军事技术”,请举一例说明。
材料二: 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2)材料二中“革命”的领导者是谁?依据材料概括这次革命的主要功绩?
材料三:胡适在1923年给友人信中写道: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以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新青年》所“创造”的“新时代”的含义。
材料一:“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开始有所认识,……,并主张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1)材料一中的“自强运动”指哪一历史事件?这场运动中“引进西方军事技术”,请举一例说明。
材料二: 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2)材料二中“革命”的领导者是谁?依据材料概括这次革命的主要功绩?
材料三:胡适在1923年给友人信中写道: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以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新青年》所“创造”的“新时代”的含义。
3.
伟大的运动壮大的先进的阶级,蕴育了伟大的政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
(1)材料一中的“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指哪一事件的爆发?依据材料分析导致这次事件的直接原因。
材料二:“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2)材料二中哪一口号最能体现这次事件的性质?
材料三:“6月5日上海日商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接着,机器、纺纱、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行业的工人相继罢工。”
(3)从材料三看上述运动在6月以后斗争主体发生了什么变化?
(4)这一运动的发展为哪一先进政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
材料一:“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
(1)材料一中的“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指哪一事件的爆发?依据材料分析导致这次事件的直接原因。
材料二:“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2)材料二中哪一口号最能体现这次事件的性质?
材料三:“6月5日上海日商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接着,机器、纺纱、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行业的工人相继罢工。”
(3)从材料三看上述运动在6月以后斗争主体发生了什么变化?
(4)这一运动的发展为哪一先进政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
2.选择题- (共19题)
6.
“各国军队在北京城划区驻扎,要求所驻区域的所有中国人家必须悬挂占领国国旗。一时间,中国的心脏插着的是八个国家的旗帜”,这个局面出现在哪一条约签订后?( )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8.
法国上尉巴特雷写信给雨果,要雨果歌颂他们。他认为“这次远征行动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可雨果却严厉地谴责了他们的行径。“他们的行径”是( )
A.发动鸦片战争 | B.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 C.火烧圆明园 | D.对华倾销商品 |
9.
《马关条约》第六款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据此条款,日本获得的权益是
A.开设工厂 |
B.割占土地 |
C.增辟通商口岸 |
D.获得赔款 |
12.
下图是“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英勇就义,从容赴死的图景。就义时他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此处的“贼”是指


A.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 |
B.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 |
C.告密的袁世凯 |
D.无实权的光绪皇帝 |
16.
有人曾经这样评价过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指戊戌变法运动()
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
B.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
C.改革了君主专制政体 |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
17.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政治上、思想上的大解放。这里“思想上的大解放”是指( )
A.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 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
C.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D.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
20.
中国共产党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下列选项中没有体现”新”的内容是
A.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 B.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方法 |
C.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 | D.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远大目标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