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林则徐
材料二 英国的大炮首先攻破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旧制度解体的过程。
——马克思
(1)材料一表达了林则徐的什么决心?能证明他这一决心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2)材料二中,中国在炮口逼迫下被迫打破隔绝状态的开放行为具体是什么?
(3)材料二中的“旧制度”指什么制度?在旧制度解体的过程中,截止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领土主权遭到了哪些破坏?
材料一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林则徐
材料二 英国的大炮首先攻破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旧制度解体的过程。
——马克思
(1)材料一表达了林则徐的什么决心?能证明他这一决心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2)材料二中,中国在炮口逼迫下被迫打破隔绝状态的开放行为具体是什么?
(3)材料二中的“旧制度”指什么制度?在旧制度解体的过程中,截止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领土主权遭到了哪些破坏?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国的成立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民主和社会进步。
——胡绳
材料二 辛亥革命——是一次具有巨大革命意义的历史性变革——为以后的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打开了道路。
——《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材料三 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闸门……
——中共十五大报告
(1)材料一与材料二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是否矛盾?你是如何理解材料一内容的?
(2)材料三中,为什么说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3)辛亥革命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哪些有利条件?
材料一 中华民国的成立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民主和社会进步。
——胡绳
材料二 辛亥革命——是一次具有巨大革命意义的历史性变革——为以后的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打开了道路。
——《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材料三 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闸门……
——中共十五大报告
(1)材料一与材料二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是否矛盾?你是如何理解材料一内容的?
(2)材料三中,为什么说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3)辛亥革命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哪些有利条件?
3.
1840年以来,一些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场持续了约35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完全被忽略了。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在近代中国变革的道路上,19世纪最后几年的时代象征是康有为。从1898年6月到9月,大清皇帝按维新派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法令,主要内容: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训练新式军队等。
(1)结合材料一并联系所学知识,说出这场运动的口号是什么?它的哪些活动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
(2)材料二中,康有为探索出什么救亡图存的道路?当时在位的清朝皇帝是谁?这次探索有什么积极作用?
(3)维新派和洋务派在近代化探索道路上有什么不同?
材料一 这场持续了约35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完全被忽略了。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在近代中国变革的道路上,19世纪最后几年的时代象征是康有为。从1898年6月到9月,大清皇帝按维新派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法令,主要内容: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训练新式军队等。
(1)结合材料一并联系所学知识,说出这场运动的口号是什么?它的哪些活动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
(2)材料二中,康有为探索出什么救亡图存的道路?当时在位的清朝皇帝是谁?这次探索有什么积极作用?
(3)维新派和洋务派在近代化探索道路上有什么不同?
2.选择题- (共15题)
5.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的“往事”和“割台湾”与哪一次侵略战争有关
A.甲午中日战争 |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C.鸦片战争 |
D.第二次鸦片战争 |
6.
在《辛丑条约》中,最能反映清朝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工具的内容是
A.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 |
B.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 |
C.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势的反帝活动 |
D.清政府改总理衙门为外务省 |
7.
1856年,英国以“亚罗号事件”为借口,挑起了新的战争。“新的战争”和鸦片战争的相同目的是
A.掠夺中国的财富 |
B.变中国为其殖民地 |
C.掠夺中国的人力资源 |
D.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原料 |
13.
民国时期一位老人说:“从前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要被打倒,别人一定把他当疯子。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
B.帝国主义扶持袁世凯 |
C.民主与科学在中国实现 |
D.民主共和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
14.
胡适说:“北大是因为三个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长幼,但都属兔)。”这三个“兔子”最早发起的运动是
A.一次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
B.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
C.一次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运动 |
D.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
16.
近代中国曾有人指出:“(土耳其)不变旧法,遂为六大国割地废君,而柄其政。日本一小岛夷耳,能变旧法,乃能灭我琉球,侵我大国。前车之辙,可以为鉴。”“伏惟皇上……破除旧习,更新大政。”由此可知此人主张( )
A.学习西方、发展科技 | B.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
C.解放思想、宣扬民主 | D.发动民众、进行革命 |
17.
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可知,这报道的是
A.戊戌变法 | B.辛亥革命 | C.新文化运动 | D.五四运动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