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民英雄纪念碑及其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回答:
问题一:决定在天安门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在什么时候的哪一次会议上?
问题二:“三年以来”指什么时期以来?
问题三:“三十年以来“,中国革命处于什么时期?说出这一时期开始的标志性事件。
问题四:“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说出这一时期标志性事件?
问题五:今天,我们青少年应当怎样纪念革命先烈?怎样继承革命事业?
人民英雄纪念碑及其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回答:
问题一:决定在天安门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在什么时候的哪一次会议上?
问题二:“三年以来”指什么时期以来?
问题三:“三十年以来“,中国革命处于什么时期?说出这一时期开始的标志性事件。
问题四:“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说出这一时期标志性事件?
问题五:今天,我们青少年应当怎样纪念革命先烈?怎样继承革命事业?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的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中国革命胜利后起了深刻变化的亚洲历史的前进车轮,是侵略势力所绝对不能扭转的。……这对于保障远东的和平,是一个重大的贡献。”
——彭德怀
问题一:材料一中,跨过鸭绿江的是什么部队?这支部队由谁率领?跨过鸭绿江的目的是什么?
问题二:根据材料二中的抗美援朝纪念碑是为了纪念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地战士,请你选出两位有突出表现的英雄人物,并简单介绍他的事迹。
问题三:材料三中的“它”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简述其历史意义。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的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中国革命胜利后起了深刻变化的亚洲历史的前进车轮,是侵略势力所绝对不能扭转的。……这对于保障远东的和平,是一个重大的贡献。”
——彭德怀
问题一:材料一中,跨过鸭绿江的是什么部队?这支部队由谁率领?跨过鸭绿江的目的是什么?
问题二:根据材料二中的抗美援朝纪念碑是为了纪念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地战士,请你选出两位有突出表现的英雄人物,并简单介绍他的事迹。
问题三:材料三中的“它”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简述其历史意义。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950—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变化表
问题一: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从此,中国人民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巨大变化?
问题二:材料二中的两个历史事件分别发生的什么时候?这两个事件与材料一的历史事件有什么关系?
问题三:材料三说明我国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改变?此较长反映了建国初期的哪一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的直接目的是什么?这一历史事件材料一的历史事件有何影响?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950—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变化表
| 1950年(%) | 1954年(%) | ||
人口 比重 | 土地占 有比重 | 人口 比重 | 土地占 有比重 | |
贫农、中农 | 85.5 | 45.2 | 92.1 | 91.4 |
富农、地主 | 14.5 | 54.8 | 7.9 | 8.6 |
问题一: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从此,中国人民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巨大变化?
问题二:材料二中的两个历史事件分别发生的什么时候?这两个事件与材料一的历史事件有什么关系?
问题三:材料三说明我国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改变?此较长反映了建国初期的哪一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的直接目的是什么?这一历史事件材料一的历史事件有何影响?
2.选择题- (共31题)
4.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二十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使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这里的“二十八年”是指()
A.1842——1870年 | B.1911——1939年 |
C.1919——1947年 | D.1921——1949年 |
5.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查找到一份发生于“民国三十八”大事件的历史资料,下列不应该出现在该资料的事件是( )
A.东瀛束手,九州同庆 | B.“百万雄师过大江” |
C.开国大典举行,新中国成立 | D.北平和平解放 |
7.
下表为四川省资中县某镇三个村阶级结构变动情况表(单位:户)表中阶级结构变动的直接原因是( )
年份 | 雇农 | 贫农 | 中农 | 富农 | 新富农 | 地主 | 其它 |
1948年 | 83 | 197 | 116 | 18 | 0 | 27 | 2 |
1953年 | 3 | 74 | 355 | 0 | 4 | 0 | 7 |
A.新中国的成立 | B.土地改革的完成 |
C.三大改造的完成 | D.一五计划的完成 |
9.
1949年某天的英国《泰晤士报》用四个版面刊登了来自香港记者有关北京的报道,其中这样写到:“这是亚洲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时刻……,这是拥有近5亿人民、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一种族群体的政府。”你知道所报道的事件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 D.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
11.
对联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又有很强的时代性。下列对联中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是( )
A.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蓝图 |
B.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
C.扎根农村干革命,广阔天地炼红心 |
D.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
12.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对“新篇章”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 B.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
C.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结束 | D.标志着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结束了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
B.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
C.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中 |
D.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 |
16.
刘少奇称新中国初期实行的土地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是因为
A.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
B.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农民走上了合作化道路 |
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高涨 |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的解放了生产力 |
17.
关于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农民有深切体会,其中符合当时情景的是
A.农民甲说:“我们总算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
B.农民乙说:“今年多收三五斗,还要向地主交租!” |
C.农民丙说:“加入农业合作社就是好,集体力量办大事。” |
D.农民丁说:“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收成比往年高很多!” |
19.
美国司令官克拉克在回忆录中写到“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文中所说的战争指的是
A. 第一次世界大战 B. 侵略越南的战争
C. 抗美援朝战争 D. 进攻伊拉克的战争
A. 第一次世界大战 B. 侵略越南的战争
C. 抗美援朝战争 D. 进攻伊拉克的战争
21.
下列选项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是
①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②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③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
④采用公元纪年。
①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②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③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
④采用公元纪年。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25.
下表是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农村的土地占有状况。为改变这种状况,中央人民政府于1950年6月颁布了( )
A. 《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地主和富农 | 占乡村人口不到10% | 占有土地70—80% |
贫农、雇农和中农 | 占乡村人口90% | 占有土地20—30% |
A. 《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6.
63年前,一批优秀的中华儿女高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奔赴抗美援朝战场。从歌词中你了解到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主要原因是( )
A.干预朝鲜内战 | B.中国人民志愿军作战英勇 |
C.保家卫国 | D.因为朝鲜是中国的友邻 |
28.
彭德怀曾在一个重要报告中说:“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的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占领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这里的“它”是指(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B.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 |
C.抗日战争的胜利 | D.我国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
31.
1949年3月23日上午,***率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出发时,***回过头来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进京赶考”意味着什么?( )
A.意味着中国革命的胜利结束 |
B.意味着新中国的建立 |
C.意味着共产党人面临着执政和建设的新任务 |
D.意味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
32.2017年2月17日,外交部长王毅在德国出席20国集团外长会议发言,强调,中方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做世界持久和平的维护者和建设者。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由 决定的。(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3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