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5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图是某摄影爱好者游历历史文化遗迹时拍下的照片。

材料二 “洋人好比一只鹰,黄毛高鼻绿眼睛。鹞鹰凶恶怕弓打,洋人怕的红头军(太平军)。”“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请回答:
⑴ 左宗棠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为加强西北边防,根据他的建议,1884年清政府采取了什么
措施?
⑵邓世昌在哪次战役中壮烈殉国?学习他的什么精神?
⑶请结合所学的知识归纳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共同点。
材料一 下图是某摄影爱好者游历历史文化遗迹时拍下的照片。

材料二 “洋人好比一只鹰,黄毛高鼻绿眼睛。鹞鹰凶恶怕弓打,洋人怕的红头军(太平军)。”“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请回答:
⑴ 左宗棠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为加强西北边防,根据他的建议,1884年清政府采取了什么
措施?
⑵邓世昌在哪次战役中壮烈殉国?学习他的什么精神?
⑶请结合所学的知识归纳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共同点。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林则徐集》
材料二 ……170多年前,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幕,也是世界禁毒史上的一件大事。每年的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以引起世界各国对毒品问题的重视,同时号召全球人民共同来解决毒品问题。
请回答:
⑴材料一中,林则徐认为鸦片的主要危害是什么?
⑵材料二中“光辉的一幕”指哪一历史事件?
⑶近年来我国吸毒人数呈上升趋势,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青少年应当怎样做?
材料一 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林则徐集》
材料二 ……170多年前,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幕,也是世界禁毒史上的一件大事。每年的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以引起世界各国对毒品问题的重视,同时号召全球人民共同来解决毒品问题。
请回答:
⑴材料一中,林则徐认为鸦片的主要危害是什么?
⑵材料二中“光辉的一幕”指哪一历史事件?
⑶近年来我国吸毒人数呈上升趋势,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青少年应当怎样做?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义和团民谣:“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费难。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
材料二:7月中旬,八国联军攻陷天津。慈禧太后慌忙向外国求和。八国联军不予理睬,继续向北京进犯。8月中旬,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仓皇逃跑。在逃跑途中,慈禧太后命令清军斩杀义和团,并无耻地请求八国联军“助剿”。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和约”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误国殃民”?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当时义和团运动的主要斗争对象是什么?
(2)材料一中法、英、俄“心胆寒”“势萧然”的原因是什么?分析材料可以看出义和团运动的不足有哪些?
(3)八国联军中的八国指哪些国家?它们何时开始侵略中国?
(4)材料二反映了义和团失败的原因。从客观上看,义和团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5)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带来了什么后果?
材料一:义和团民谣:“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费难。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
材料二:7月中旬,八国联军攻陷天津。慈禧太后慌忙向外国求和。八国联军不予理睬,继续向北京进犯。8月中旬,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仓皇逃跑。在逃跑途中,慈禧太后命令清军斩杀义和团,并无耻地请求八国联军“助剿”。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和约”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误国殃民”?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当时义和团运动的主要斗争对象是什么?
(2)材料一中法、英、俄“心胆寒”“势萧然”的原因是什么?分析材料可以看出义和团运动的不足有哪些?
(3)八国联军中的八国指哪些国家?它们何时开始侵略中国?
(4)材料二反映了义和团失败的原因。从客观上看,义和团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5)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带来了什么后果?
4.
阅读下列材料:
从1840年到1901年短短的几十年间,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次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逐步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请回答:(1)清朝与西方列强进行的第一次较量是指哪次战争?
(2)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屈辱史,更是一部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史。请说出对你影响最深的两位民族英雄或爱国将领的名字以及他们的主要事迹。
(3)从这部屈辱史中,你看到清政府的本质是什么?
(4)假如你是当时的一名学生,为改变中国当时的命运,你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从1840年到1901年短短的几十年间,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次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逐步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请回答:(1)清朝与西方列强进行的第一次较量是指哪次战争?
(2)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屈辱史,更是一部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史。请说出对你影响最深的两位民族英雄或爱国将领的名字以及他们的主要事迹。
(3)从这部屈辱史中,你看到清政府的本质是什么?
(4)假如你是当时的一名学生,为改变中国当时的命运,你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乱机遍伏,即无强敌之逼,揭竿斩木,也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二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材料三 戊戌变法,首在裁官,京城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摘自《梦蕉亭杂记》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⑴材料一所反映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⑵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多方面原因,根据材料你能解读导致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⑶根据所学知识简析维新派的主张、目的以及维新变法运动的影响。
⑷维新运动的结局说明了什么?
材料一 “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乱机遍伏,即无强敌之逼,揭竿斩木,也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二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材料三 戊戌变法,首在裁官,京城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摘自《梦蕉亭杂记》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⑴材料一所反映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⑵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多方面原因,根据材料你能解读导致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⑶根据所学知识简析维新派的主张、目的以及维新变法运动的影响。
⑷维新运动的结局说明了什么?
2.选择题- (共18题)
8.
导致如下图中1843年前和1843年清朝纺织原料及纺织品进口税率(关税)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冲击 |
B.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
C.英国机器纺织品的倾销 |
D.《南京条约》的签订 |
12.
法国上尉巴特雷写信给雨果,要雨果歌颂他们。他认为“这次远征行动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可雨果却严厉地谴责了他们的行径。“他们的行径”是( )
A.发动鸦片战争 | B.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 C.火烧圆明园 | D.对华倾销商品 |
14.
清末著名诗人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的“往事”指的是哪次战争的失败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中日甲午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5.
卢沟桥事变是因日本驻军在北平附近宛平城外进行演习、无理挑衅引起的。该事件的发生与清政府签订的某一不平等条约中“允许帝国主义派兵驻扎北就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重要地区”有这密切联系。该条约是 ( )
A.《辛丑条约》 | B.《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瑷珲条约》 |
17.
洋务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它开启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为民族自强作了一定努力。其中,运动过程中最成功的、最有远见的举措是 ( )
A.兴办新式学堂,首开留学教育 | B.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
C.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 D.筹建海军 |
21.
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维新变法运动不是洋务运动的简单继续,而是有了质的飞跃。与洋务运动相比,这个“质的飞跃”体现在戊戌变法是为了( )
A.维护和加强封建制度 | B.实行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 C.抵抗侵略、救亡图存 | 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
22.
从促进中国近代化进程的角度看,维新变法运动影响最深远的是 ( )
A.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 B.推动了民主共和思想的形成、发展 |
C.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 D.有助于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的结合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5道)
选择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