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建武初级中学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9671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11/26

1.综合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增辟通商口岸等。
材料三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回答问题:
(1)指出三则材料分别是哪三个条约的内容?分别与什么战争有关?
(2)与材料一相关的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材料一中能体现这一目的的条款有哪些?
(3)材料二中哪一条款适应了帝国主义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
(4)材料三中的条约内容哪一条最能说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5)材料三中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6)这些侵华战争的最终结果都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结合材料三分析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给你什么启示?
2.
八年级某同学以“探寻中国救亡图存、富民强国之路”为主题,通过网络等手段搜集到以下资料,设计出相关问题,请你与他一起进行探究。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逼近下,坠入屈辱、彷徨与困惑之中。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分别指什么事件?
(2)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首义。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起步于哪一团体的建立?这次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3)有人说辛亥革命成功了,有人说它失败了,你怎么看?请说说你的理由。

2.判断题(共1题)

3.

(1)在中国近代史上,侵占我国领土面积最多的国家是英国。
  改为  
(2)为加强西北边境的管理和防务,清末根据李鸿章的建议在新疆设立行省。
  改为
(3)中共一大通过的纲领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改为
(4)1862年9月,太平军围攻浙江宁波。在慈溪战斗中,太平军击毙戈登,严惩了洋枪队。
  改为
(5)中山装的袖口有三个纽扣,这三个纽扣意味着三民主义,即民主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改为

3.选择题(共13题)

4.
我国疆域广阔,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前像“海棠叶”,可后来变成了“大公鸡”。中国版图的缩小与哪个国家关系最大
A.英国
B.日本
C.俄国
D.法国
5.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这主要是因为 (    )
A.两次鸦片战争都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B.两次战争目的和性质都相同
C.两次战争中国都战败
D.两次战争都是由英国发动的
6.
近代中国被迫与列强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其中19世纪90年代与19世纪40年代的不平等条约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  )
A.列强获得对华资本输出的特权
B.开放的通商口岸深入内地
C.索取中国赔款的数额加大
D.割占中国领土的面积扩大
7.
给对联 “ 收复新疆千古流芳,   缔约马关万古遗臭”加入恰当的历史人物( )
A.左宗棠伊藤博文B.左宗棠李鸿章C.李鸿章曾国藩D.曾纪泽伊藤博文
8.
戊戌变法的主要功绩在于(  )
A.挽救民族危亡B.否定君主专制
C.追求民主科学D.促进思想启蒙
9.
1918年,在《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颂扬俄国十月革命的人是( )
A.胡适B.陈独秀C.李大钊D.鲁迅
10.
许多民众认为孙中山是“中华民国”的国父,这主要基于他(   )
A.为维护民主共和进行了一系列斗争B.发动和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
C.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D.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11.
曾国藩等人以“自强”为口号兴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为此,我们把他们称为( )
A.启动中国近代化的洋务派B.镇压太平天国的刽子手
C.兴办企业的民族资本家D.推翻清政府统治的革命派
12.
如果你生活在19世纪末的北京,想了解维新变法的思想,可通过的途径有  (   )
①阅读《万国公报 》 ②参加强学会  ③阅读《新青年》 ④参加兴中会
A.②③B.①②C.③④D.①④
13.
陈独秀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这表明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
A.反对尊孔和复古
B.传马克思主义
C.提倡新道德和新文学
D.提提倡民主和科学
14.
***曾说过: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请你想想,这个“焕然一新”开始于哪一年?
A.1919年
B.1921年
C.1937年
D.1949年
15.
你知道吗?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两只老虎》,在我国是源自于“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这首慷慨激昂的《国民革命歌》,这首歌诞生于  ( )
A.辛亥革命时期B.长征时期
C.北伐战争时期D.抗战时期
16.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商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该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
A.五四运动B.新文化运动C.中国共产党成立D.南昌起义

4.填空题(共2题)

17.


(1)此人是   
(2)掀起 运动;中共一大时,党的中央局
18.
洋务派掀起_______运动 ;是中国________的开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判断题:(1道)

    选择题:(13道)

    填空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