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用英国商定。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材料三: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材料四: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使他们受到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全球通史》
(1)请写出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相对应的侵华战争名称。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其相似之处?材料三中哪一条款最能说明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
(3)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清政府在近代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据材料四指出,列强侵华对中国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推动作用?
材料一: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用英国商定。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材料三: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材料四: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使他们受到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全球通史》
(1)请写出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相对应的侵华战争名称。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其相似之处?材料三中哪一条款最能说明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
(3)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清政府在近代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据材料四指出,列强侵华对中国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推动作用?
2.
19世纪中期以来,仁人志士为了民族的复兴进行了不懈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材料二:1898年初,康有为向光堵皇帝速议:“大抵欧美以三百年而造成治体,日本效欧美,以三十年而摹成治体。若以中国之广土众民,近采(采纳)日本……十年而图霸定矣”,6月,光绪帝颁布诏书,戊戌变法遂起。但维新变法仅历时103天就失败了。
材料三: 一百多年前,辛亥革命爆发,武昌首先爆发起义,汉口、汉阳的新军随之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随后,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资产阶共和国的旗帜第一次飘扬在中国上空。几乎每年10月10日,湖北省都要举行系列活动来纪念这一伟大的革命。
(1)材料一中李鸿章所从事的事业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处于什么标志性的地位?你怎样看待他的说法?
(2)根据材料二回答康有为为何主张“近采日本”?维新变法失败后,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以唤醒国人的“壮士”是谁?
(3)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献是什么?联系材料三,说一说我们为什么要纪念辛亥革命。
(4)从推动历史发展的进程看,上述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在历史作用上有什么相同点?
材料一 :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材料二:1898年初,康有为向光堵皇帝速议:“大抵欧美以三百年而造成治体,日本效欧美,以三十年而摹成治体。若以中国之广土众民,近采(采纳)日本……十年而图霸定矣”,6月,光绪帝颁布诏书,戊戌变法遂起。但维新变法仅历时103天就失败了。
材料三: 一百多年前,辛亥革命爆发,武昌首先爆发起义,汉口、汉阳的新军随之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随后,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资产阶共和国的旗帜第一次飘扬在中国上空。几乎每年10月10日,湖北省都要举行系列活动来纪念这一伟大的革命。
(1)材料一中李鸿章所从事的事业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处于什么标志性的地位?你怎样看待他的说法?
(2)根据材料二回答康有为为何主张“近采日本”?维新变法失败后,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以唤醒国人的“壮士”是谁?
(3)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献是什么?联系材料三,说一说我们为什么要纪念辛亥革命。
(4)从推动历史发展的进程看,上述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在历史作用上有什么相同点?
3.
探究主题---家国情怀:天下艰难际,时势造英雄,面对危机,砥砺前行。
材料一: 中国近代历史事件发展进程图

材料二:历史的脚步告诉近代中国的爱国主义者,在抵御外国侵略的这一基本要求下必须有了解世界、学习西方的眼光和心思,把外国的好东西作为改造中国的借鉴。……我们试回溯一下近代的历次政治运动,哪一次不是爱国和革新相结合?
——陈旭麓 《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1)面对外敌,在B处战争中挺身而出“足壮海军威”的民族英雄是谁?在E处,中华民国面临重大危机时响应孙中山号召挺身而出的爱国豪杰有哪些?
(2)写出发生在A处与B处之间以及C处能够体现爱国者们“把外国的好东西作为改造中国的借鉴”的历史事件。
(3)根据上述材料,请你至少从两个角度谈谈你对家国情怀(爱国主义)的理解。
材料一: 中国近代历史事件发展进程图

材料二:历史的脚步告诉近代中国的爱国主义者,在抵御外国侵略的这一基本要求下必须有了解世界、学习西方的眼光和心思,把外国的好东西作为改造中国的借鉴。……我们试回溯一下近代的历次政治运动,哪一次不是爱国和革新相结合?
——陈旭麓 《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1)面对外敌,在B处战争中挺身而出“足壮海军威”的民族英雄是谁?在E处,中华民国面临重大危机时响应孙中山号召挺身而出的爱国豪杰有哪些?
(2)写出发生在A处与B处之间以及C处能够体现爱国者们“把外国的好东西作为改造中国的借鉴”的历史事件。
(3)根据上述材料,请你至少从两个角度谈谈你对家国情怀(爱国主义)的理解。
2.选择题- (共20题)
4.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说,中国人含有无限蓬勃的生气和好斗精神,无论欧美日本各国,都无此脑力和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之1/4,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时任美国驻北京公使田贝也有类似看法。上述材料不能说明
A.义和团运动使列强看到了中国人民的斗志 | B.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破产 |
C.列强已经放弃了对中国的侵略 | D.列强需要扶植清政府作为统治中国的工具 |
7.
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A.通商口岸租地建房权 | B.领事裁判权 | C.“门户开放”政策 | D.片面最惠国待遇 |
9.
“北地终招八国兵,金城坐被联军毁。拳民思想一朝熄,又换奴颜事洋鬼。”诗句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包括
①火烧圆明园
②义和团运动
③第二次鸦片战争
④《辛丑条约》的签订
①火烧圆明园
②义和团运动
③第二次鸦片战争
④《辛丑条约》的签订
A.①④ | B.①③ | C.②④ | D.②③ |
10.
时序性是历史学科的基本属性之一。下列历史事件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开始开放沿海通商口岸
②割让包括库页岛在内的约四十万平方千米领土给俄国
③黄花岗起义
④旅顺屠城
①开始开放沿海通商口岸
②割让包括库页岛在内的约四十万平方千米领土给俄国
③黄花岗起义
④旅顺屠城
A.①②④③ | B.③①②④ | C.④①③② | D.①④②③ |
11.
“南京“瞻园”太平天国纪念馆展示了太平天国从兴旺走向衰落的悲惨历程。在这里,你最可能看到哪些历史人物的相关介绍
①洪秀全
②石达开
③李秀成
④关天培
⑤曾国藩
①洪秀全
②石达开
③李秀成
④关天培
⑤曾国藩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⑤ | C.②③④⑤ | D.①②④⑤ |
12.
美国学者杰明•艾尔曼说:“鸦片战争对中国国内影响不是太大,只限于广东一带,当时的问题是太平天国,大概几百万中国人死去,中国的经济中心江南一带都乱了……把清朝的元气消耗得很厉害,导致国力衰减。”作者认为( )
A. 鸦片战争使中国成为了半殖民地
B. 太平天国运动推翻了清王朝
C. 太平天国运动严重破坏经济发展
D. 鸦片战争有利于中国近代化
A. 鸦片战争使中国成为了半殖民地
B. 太平天国运动推翻了清王朝
C. 太平天国运动严重破坏经济发展
D. 鸦片战争有利于中国近代化
14.
下图是日本侵略者占领南京后在中山陵孙中山墓碑前的合影,碑上刻字“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清晰可见,请问中华民国十八年是哪一年?


A.1929年 | B.1930年 | C.1931年 | D.1937年 |
15.
“以运输漕粮为主,不揽客货……吸纳大量民间资本,使得企业业务兴隆,盈利上升。”“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材料中的企业是
A.轮船招商局 |
B.湖北织布局 |
C.福州船政局 |
D.江南制造总局 |
16.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想做一期中国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宣传民族民主革命思想的文章特辑介绍,你认为下列哪些文章可以入选
① 《警世钟》
② 《变法通议》
③《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④《猛回头》
① 《警世钟》
② 《变法通议》
③《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④《猛回头》
A.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17.
康有为在自己的回忆录里记载了组织公车上书的行动,而当代学者茅海建称在清朝历史档案中未发现上书的文件,由此他认为上书的行动可能不存在。这说明( )
A.历史人物的回忆录没有历史价值 | B.历史档案完全反映了历史的真相 |
C.寻求历史的真实需要从多方考证 | D.回忆录的史料价值高于历史档案 |
18.
京师大学堂是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当时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统管全国教育,设立京师大学堂是
A.洋务运动的结果 | B.太平天国运动的结果 |
C.戊戌变法的结果 | D.辛亥革命的结果 |
19.
袁世凯复辟帝制,举国哗然,最后众叛亲离,成了孤家寡人。这说明了
A.封建北洋军阀垮台 |
B.民主共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
C.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最适合中国 |
D.帝国主义在华寻找代理人的政策破产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5